放大看
雷军:我也在琢磨为啥这么火?
作者/ IT时报记者 孙永会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此次锁单成果显著,远超原先设想,对此我一直在思考其为何如此受欢迎。7月2日夜晚,雷军在以“衷心感激”为主题的直播中再次露面,他指出,“归结起来,关键在于产品定位精准,产品实力出众。”他详细阐述了小米YU7的设计理念、智能化特点以及生态优势,并对车主们关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集中解答。
为何对主驾驶位如此重视?雷军指出,在道路上,大约有70%至80%的驾驶者都是单独驾驶,因此主驾驶位的舒适度与性能至关重要。“一位工程师的话语触动了我:难道当车主想要休息时,还需转身前往副驾驶位去操控零重力座椅?”雷军这样说道。因此,我们率先推出了专为主驾驶位设计的零重力座椅。
自6月26日的发布会以来,小米YU7的表现一直引人注目:短短3分钟内,大定订单量便突破了20万台,锁单量更是达到了12.2万台;一个小时后,大定订单量又攀升至28.9万台;而在开售后的18小时内,锁单量已经超过了24万台……这些不断上升的数字让人印象深刻。
所谓的“大定”与“锁单”,意指顾客在支付订金后的七日之内,有权自由调整产品配置;自那时起,订单将自动锁定,涉及配置、车牌持有者等关键信息将不得更改,且订金亦不可退还。换言之,唯有及时锁定订单,方能使生产流程正式启动。
6月30日夜晚至7月1日清晨,《IT时报》的记者在多间小米汽车实体店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有不少消费者正在观看并体验YU7,部分销售人员透露:“在6月29日这一天,短短两小时内便成功销售了近千辆。”
小米YU7的热销态势,激发了其他品牌厂商的反击。据相关媒体报道,蔚来、极氪、阿维塔等汽车品牌的销售代表透露,消费者在购买他们品牌的车型时,可以获得小米YU7锁单定金的5000元报销。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却是漫长的交货时间让消费者感到焦虑不安,他们还担心购置税等政策的变动可能会引发成本的增加。对于那些因“一时冲动”而感到懊悔的消费者来说,想要加价转手自己的订单并非易事。
销售称“比SU7来得火”
踏入位于上海虹口区的小米汽车(凯德龙之梦店),可以看到有多位顾客正在试驾YU7,同时,门店的主播也在进行实时直播。
销售人员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非常忙碌”,谈及日订单量时,他们中的一人透露:“虽然没有进行详细统计,但整体情况十分火爆,甚至超过了去年SU7上市时的热度。” 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窥见一斑:2024年3月底SU7上市时,24小时内大定数量达到了88898台;而YU7仅用了3分钟便实现了20万台的大定数量。
公开资料显示,本次推出的小米YU7车型分为两个类别:其一为“现车”,全部为YU7 Max型号,其起始售价为35.04万元,预订单金为2万元,订单页面标注“锁定订单后1至5周内交付”。目前,通过小米汽车App查看,这类准现车YU7 Max已全部售完。此类产品为“定制化新车”,其起售价为25.35万元,涵盖标准版、Pro版以及Max版三种车型。预付定金5000元即可锁定订单,届时锁定订单的用户将看到预计8月份开始的首批交付信息。
在上海宝山区的一处小米汽车销售点,三辆YU7车型静静陈列。“这车比SU7受欢迎多了,尤其在周末时段。”销售人员如此评价,“想要购车的话,得抓紧时机,否则可能要等上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提车。”
该销售人员向《IT时报》记者透露,小米YU7的预订情况异常火爆,在6月29日当天,短短两小时内便售出了千台,“尽早锁定订单为佳”。
小米YU7的热销情况,是否会让SU7的销量受到影响?尽管6月份是小米YU7的宣传高峰期,然而SU7的新增订单数量超出了预期,整个月份新增的锁定订单量达到了1.4万辆,这表明SU7的市场竞争力依然强劲。雷军这样回答。
加价转单不容易
火爆行情催生了订单转让市场,但实际操作并不容易。
我与李辉一同前往总部取车,他负责支付剩余款项,车辆全程由我负责,交付后我将迅速办理过户手续。随后,李辉将支付给我定金及报酬。《IT时报》记者以买家的身份询问湖北的李辉(化名)时,他这样回答。他所购买的是小米YU7 Max的准现车,显示的交付时间为1至5周,若记者决定购买,则需要额外支付约1万元。用李辉的话说,加价1万元-2万元是“行情”。
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记者通过“小米YU7”这一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众多转售页面,其价格涨幅介于5000元至15000元不等,与新品上市后次日最高2万元的涨幅相比,已经有所下降。
江苏的王恒(化名)也订购了YU7 Max的现车。“当时看发布会直播,我简直被吸引住了,”他回忆道,“有个朋友口头答应会买,我便迅速下了订单,但他最终却放弃了。最初几天大家都很激动,换车也比较容易,但现在大家都冷静下来了,事情并没有那么好办了。”王恒的交易方式与李辉相似,“购车后立即办理过户手续,车辆行驶里程为零直接交付给你。”
小米汽车官方对于转单事宜已有明确规定,即订单中购车人信息不得进行任何修改,仅支持直系亲属之间进行上牌人的更换。此外,众多小米汽车的销售人员亦表示,一旦车辆成为二手车,消费者将无法通过贷款方式购买,因此他们建议消费者选择通过官方渠道进行购车。
记者在与众多“黄牛”进行沟通后了解到,购车之后,他们通常会选择迅速进行所谓的“过户”操作,而这实际上是一种二手车交易行为。
漫长等待让买家焦虑
导致一些消费者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是小米汽车应用程序所展示的较长的等待时间,YU7标准版的预计交付时间为58至61周,约合15个月;Pro版的预计交付时间为51至54周,约合13个月;而Max版的预计交付时间为38至41周,约合10个月。
在由约250人组成的“YU7交付退订群”中,消费者们普遍感到忧虑,他们表示:“提车时间被延长,部分用户可能得等到2026年,那时可能还需承担额外的税费负担。同时,置换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权益时效性的风险也令人担忧。”而商家方面则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们希望允许退还定金,或者由厂家提供补贴,以此来应对可能出现的购置税政策变动所带来的压力。
今年三月,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五批)中关于减免车辆购置税的相关规定,小米YU7车型成功入选。根据现有公开资料,这一购置税政策将起到“分水岭”的作用,具体来说,2025年起将实施全额免税,2026年则减免一半,但最高减免额度不超过1.5万元,而2027年以后,可能将重新实行全额征税。以小米YU7 Pro版279000元的价格为例,或者支付超过1万元的购置税费,与2025年相比,费用有所提升。
小米汽车官方账号对此作出回应,指出App上显示的交付时间仅为预估值,并依据订单锁定数量和现有生产能力,已对全部订单的预计交付周期进行了首次调整。至于交付时间是否能够提前,小米回应称,随着生产线逐渐磨合和产能逐步提升,实际交付时间可能会出现变动。
产能“突破战”刚刚开始
面对如山订单,小米汽车正全力发起一场关于产能的“攻坚战”。“大家无需担忧产能问题,今年内大家基本都能提车,不必过分关注那些预期的时间表。”据宝山区门店的销售人员所述。
公开信息显示,小米集团的首个生产基地自2024年3月份起已步入量产阶段,其年度生产规模达到15万辆;同时,正在推进的第二个生产基地也规划有15万辆的年产量,不过预计要到今年7月份才能全面启动生产工作。
有报道指出,尽管小米计划将新工厂的产量提升至极限,然而24万辆的订单量已基本确定了YU7明年销量的规模,那些在发布会后下单的消费者,可能要到2027年初才能拿到车辆。
订单锁定数量超出了原先的设想,坦白讲,等候的人确实众多,还请各位多加忍耐。若您急需用车,不妨留意一下小鹏以及其他同行的最新产品。雷军强调,将尽快推进国内产能的扩充,并计划在2027年之后再考虑拓展海外市场。
这场“突破战”才刚刚拉开序幕,小米汽车的交付状况究竟如何?这还需留待时间的验证。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小米 闲鱼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