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快科技报道,小米首款电动SUV小米YU7在上市短短18小时内,订单量便突破了24万台,这一成绩刷新了行业纪录。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小米YU7的强大市场吸引力,同时也映射出我国经济对未来发展的新期待。
专家指出,在小米SU7正式推出之前,许多人基于以往对中国品牌的固有观念,对其产生了相应的预期——“小米涉足汽车领域,是否会成为汽车行业的价格杀手?”
然而,无论是起售价为21.59万元的轿跑SU7,抑或是起售价为25.35万元的豪华高性能SUV车型YU7,它们均未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反而在技术、安全以及用户体验上展开激烈竞争,并未将价格作为竞争的核心。基于这一点,雷军的确值得我们的尊敬。
从竞争到超越,小米汽车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摒弃了价格战策略,凭借创新实力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全球70%的电动汽车产自我国,这些车辆配备了极为领先的车载技术。每辆车上都融入了华为与小米的技术元素。一旦上车,无需进行手机配对,你的数字生活便能实现与车内的无缝同步。这是福特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在近期的一次公开场合所发表的观点。
在2024年,法利曾明确指出,小米不仅是一家行业巨头,更是一个在消费品牌领域远超汽车公司的强大存在。
某些传统需求已趋于饱和或变得陈旧,与此同时,新型消费需求已普遍成为消费者的普遍愿望。实际上,消费者并非缺乏资金,而是尚未发现符合他们需求的优质商品。
盘和林,作为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他观察到,《哪吒》这一IP的火爆以及小米YU7的热销现象,这表明民众并非缺乏消费能力,而是市场上缺乏能够精准击中消费者需求痛点的优质产品。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指出,小米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那些懂得用户需求、富有创新精神且品质上乘的国产电动汽车,这一趋势将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小米YU7的畅销也从一个角度证明了创新是开启中国巨大消费市场潜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