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亦称小米御7,是小米汽车官方的命名,其含义被阐述为:“这是一款陆地上的战车,它能够迎风勇进”。
作为一名非小米系车主,我坚信这款SUV将成为小米进军多车型市场的重要举措。鉴于SU7曾因爆炸事故而备受关注,以及随之而来的网络负面舆论,YU7新车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牵连。其未来的销量可能会受到多方面的干扰。这款车型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存在诸多隐忧。以下,我将分享我的个人见解。
车主关注的重点:售价
根据多方面的预测分析,小米公司推出的首款SUV车型,其入门级价格预计将在23至24万元人民币之间。这一定价策略是基于其核心竞争对手为特斯拉的Model Y,旨在实施一种“差异化竞争”的策略。这样的策略不仅能够吸引那些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与问界M7、智界R7等增程式车型在市场上直接产生竞争。
超过25万的价格,过往等待的消费者很可能直接转向购买Model Y或是极氪等较为成熟的车型,因此YU7的销量可能难以达到预设的1万台目标。再结合SU7的定价策略来看,YU7的加价幅度不宜超过3万元。目前有业界人士预估其起售价为23.59万元,对此,大家觉得这个价格公道吗?
竞争过于激烈,YU7压力重重
今年中高端SUV市场竞争激烈,阿维塔07和极氪7X纷纷降价促销,特斯拉也正面临改款升级,众多消费者持币待购,YU7面临巨大压力。我个人觉得,小米的SUV在上市初期应迅速提高产量,以免因交付周期过长而造成订单的流失。
据消息,第二期工厂计划在八月开始运营。如果生产量增长顺利,预计到2025年的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销量可以达到14至16万辆。这相当于小米全年销售目标的50%,可以视为胜利。然而,由于爆燃事故,SU7的周销量有所下滑,品牌信誉遭遇挑战。至于YU7在市场上的具体表现,还需继续观察。
潜能不限量,但矛盾也很尖锐
小米在7月份的销量达到了2万台,这一成绩为YU7品牌积聚了相当的品牌影响力,同时考虑到SUV市场的规模相较于轿车市场更大,从理论上讲,YU7实现高销量的可能性相对较高。然而,YU7也遭遇了两个相互矛盾的挑战:
若以性价比为标准,那么在未来的高端定价策略中,实际成本或许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低价的期待。
在具体配置的选择上,例如,对于入门级的YU7,是否应该舍弃激光雷达或800V平台,而如果提升配置标准,那么售价又将如何与之相匹配呢?
写在最后
坦白说,华为旗下的智界R7、问界M8等汽车产品已通过智能驾驶技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而小米在智能化体验上还需继续努力,打造独特性至关重要。“小米御7”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目前尚无确切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YU7在短期内难以实现SU7那样的快速增长。如果定价出现偏差或者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很可能会陷入开局良好但后续表现不佳的困境。
我是笔点酷玩,期待我的剖析能为诸位带来一些灵感与借鉴,期待与大家在下一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