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横空出世,不仅赢得了众多订单,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小米集团的股价。
4月2日,小米集团开盘股价飙升,涨幅接近15%,但之后有所下降。到了上午收盘时,小米集团股价定格在16.74港元/股,整体涨幅达到了12.05%。作为该集团作为新兴造车势力推出的首款车型,小米SU7一经上市便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根据小米汽车官方公布的数据,小米SU7在上市后的24小时内,预定量就突破了88898台。小米汽车自上市以来,人气持续高涨,即便是在4月1日启动的创始版第二轮预订中,也仅用了短短2分钟便宣告一抢而空。
柏文喜,中国企业资本联盟的副理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小米汽车所展现出的强劲预定量,充分说明了其定价策略已初见成效。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定价和产品力表示了肯定,然而,这一切只是个开端,未来还需密切关注其实际销售情况、用户评价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小米汽车之外,众多新兴造车企业亦陆续发布了三月份的销量数据。例如,AITO问界在三月交付了3.17万辆新车,已连续三个月稳居国内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总体而言,手机制造商跨界进入汽车领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小米与华为系的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2024年汽车市场销量增长的重要动力。
小米汽车二轮定购迅速售罄,车企再打价格战
3月31日,雷军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在小米SU7创始版预订阶段,官方成功识别并阻止了若干异常订单以及黄牛囤积的订单,鉴于此,官方决定启动第二轮的额外销售活动。
雷军特别指出,本次预订需支付2万元定金,一旦支付即锁定订单:即便未购买创始版用户,亦能参与此次发售,成功下单后,原有订单可升级为创始版。此外,本次预订同样能享受到3月28日当天的最高31000元豪华购车优惠。
4月1日正午时分,小米汽车的第二轮预订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记者登录小米汽车的官方APP后,惊讶地发现,仅仅在短短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小米SU7创始版的预订页面便已经显示“库存告罄”。
如何看待小米汽车备受瞩目的预订成绩?中国信息协会的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的创始人朱克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小米汽车的入门级车型定价为21.59万元,这一价格低于市场普遍预期。面对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小米汽车采取了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的定价策略,目的在于吸引那些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以期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小米汽车自上市以来,订单量激增,这一现象充分展示了其定价策略的有效性。消费者对性价比高的产品抱有极大的购买热情,小米汽车恰好迎合了这一需求。成功的定价不仅为小米汽车带来了丰厚的销售业绩,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市场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克力如是评论。
资深产业经济领域的观察者梁振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小米汽车的价格设定或许会受到汽车行业内部激烈的价格竞争所牵连,厂商间的竞争愈发剧烈,导致价格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小米汽车创始版第二轮预订活动启动之际,众多汽车制造商竞相推出重磅措施,汽车行业新一轮的价格竞争由此拉开帷幕。4月1日,问界新M7 Plus大五座后驱版价格降至22.98万元,降幅达2万元;新M7 Max五座后驱智驾版价格也下调至27.98万元,减少1万元;同时,极氪汽车的极氪007后驱增强版正式上市,起售价为20.99万元;蔚来汽车则推出了高达10亿元的油车置换补贴活动。
李建立,九鼎投资制造业一部董事总经理,指出小米汽车上市虽非汽车业界的划时代大事,却显著提升了市场热度与竞争态势。特别是小米SU7的售价介于21.59万元至29.9万元,这一价格带是汽车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区域,汇聚了凯美瑞、帕萨特、雅阁等知名燃油车型,同时还有极氪001、极氪007、问界M7、小鹏P7、Model 3等纯电动或混合动力轿车。
新势力交出3月答卷,汽车行业竞争加剧
小米汽车在上市后的24小时内,预定量便达到了88898台,这一数据对众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近期,包括问界和理想在内的众多新兴汽车制造商发布了三月份的销售成绩。在该月,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品牌成功交付了31727辆新车,连续三个月稳居国内新势力品牌销量之首。具体来看,问界新M7在三月交付了24598辆新车,其累计上市交付量已突破12万辆,继续领跑国内新势力车型销量排行榜。
三月,理想汽车交付了28984辆新车,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9.2%。进入2024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交付的新车总数达到了80400辆,同比增长了52.9%。到了2024年3月31日,理想汽车的总交付量已累计达到71.38万辆,从而成为中国首家实现累计交付七十万辆新车的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
在3月份,蔚来汽车交付了1.19万辆新车,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3%;与此同时,小鹏汽车交付了9026辆新车,同比增长达到了29%;零跑汽车在3月交付了1.46万辆新车,同比增长高达136%;而岚图汽车在3月交付的新车数量为6122辆,同比增长102%。
汽车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全面的竞争,其中销量竞争只是众多维度之一。开源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乘用车市场的竞争涵盖了产品定位、技术发展、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市场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随着降价风潮的兴起,乘用车市场的淘汰赛将愈发激烈,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有人指出,当前汽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一场“淘汰赛”已经正式展开。然而,雷军近期发表看法称,汽车行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领域,我国汽车的发展历程才刚刚起步,未来还将涌现出更多引人入胜的故事。
面对汽车领域竞争愈发激烈的态势,小米汽车这类新兴企业是否仍能抓住机遇?
朱克力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虽已走出初期无序扩张的阶段,迈向竞争激烈的下半场,然而雷军对汽车产业的信心依旧坚定。他坚信我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板块,仍拥有庞大的成长空间。对于小米汽车这类新进入者来说,尽管需应对激烈的市场角逐和复杂的技术难题,但也同样孕育着无限的发展机遇。凭借持续的创新和产品品质及服务水平的提升,新加入的竞争者完全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进而实现迅猛增长。
新加入的参与者依然有机会拓展,然而,能否在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市场需求等领域寻得突破是关键。小米汽车在智能驾驶、互联网服务等领域具备一定优势,然而,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还需持续提升自身能力。柏文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