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陈燕南 北京报道
我完全愣住了,反复审视了多次,这个数字无疑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大奇迹。最近,在小米YU7新品发布会结束后的直播环节,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谈到了YU7所取得的订单量。
据悉,自6月26日小米YU7正式推出以来,消费者对其热情高涨。根据小米汽车官方公布的数据,YU7在开售短短3分钟内,预定量便超过了20万台,1小时内更是飙升至28.9万台;经过18小时的售卖,小米YU7的订单量已经超过了24万台,成为市场上最受追捧的车型之一。
经历了诸多波折,小米汽车却依然稳居“流量顶流”之列,这是为何呢?经济学家、新金融领域的专家余丰慧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时指出,尽管小米汽车遭遇了辅助驾驶事故和车主退车等事件,但其销量却依然坚如磐石,这主要归功于其精准的定价策略、坚实的用户群体以及健全的生态系统。
徐泯穗,作为承络资本的合伙人,向记者透露了YU7之所以受到热捧的几个关键原因。首先,其产品定位精准。在众多品牌竞相提升配置、空间和智能化水平之时,小米凭借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出色的赛道表现,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并触动了他们的审美和情感需求。其次,小米长期塑造的高性价比品牌形象,通过发布会上多次强调与顶级豪华品牌的对比,使得消费者感受到物超所值,情感价值显著提升。再者,雷军个人魅力十足,他在各类场合塑造了既严谨又亲切、且谦逊的形象,为品牌和车型赢得了不少加分。
精准卡位25万级市场
在新能源SUV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小米YU7的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准的定价策略。
在直播过程中,雷军讲述了小米YU7的诞生历程。当谈到YU7的定价环节,他透露:“在发布会前的彩排中,我们仅用了5分钟便确定了最终售价。”尽管团队对于超过25万元的定价持有疑虑,然而考虑到产品强大的竞争力——包括全系标配的激光雷达和高达700TOPS的算力等高端配置,我们最终建立了对定价的信心。
雷军在谈及市场竞争的预测时指出,在发布会前夕,他主要担忧三个方面:首先,Model Y的市场影响力出乎意料地强大,尽管国产车多次发起挑战,却未能对其地位构成威胁;其次,消费者是否能够接受豪华高性能SUV这一特定车型;再者,高配置所引起的成本问题,是否会对市场的反馈产生负面影响。
据相关资料显示,小米YU7的三个不同版本,即标准版、Pro版以及Max版,它们的售价分别为25.35万元、27.99万元和32.99万元。
在价格方面,小米SU7的三个档次定价为21.59万元、24.59万元及29.99万元。其中,Pro和Max版本构成了主要销售车型。尽管YU7在配置上对SU7有所增强,但其三个版本的价格普遍高出SU7约3万元,这样的定价策略有效避免了品牌内部的竞争。
小米YU7的主要竞争对手是Model Y,尽管两者配置相近,但YU7在续航能力和智能化配置方面更胜一筹,而且其售价比Model Y低出整整一万元。
北京社科院的副研究员王鹏向记者透露,小米YU7凭借“硬件配置强化与生态融合”的策略,成功打造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其性能与豪华品牌相媲美,然而售价却比Model Y便宜一万元。这一战略精准定位中高端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高性价比产品的追求。
王鹏进一步指出,在产品定价及配置方案上,小米公司继续秉持“丰富配置”的方针,YU7系列车型均配备了顶级配置,包括双电机四驱系统和空气悬挂等,而且其售价却比同类配置的竞争对手便宜三至五万元。这种“高配置低价格”的营销策略有效地突破了高端SUV市场的价格门槛,吸引了那些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
袁帅,作为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持有相似的见解。他提出,从定价策略的角度分析,小米汽车继承了小米品牌一贯追求的高性价比策略。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价格无疑是消费者非常关注的几个关键因素之一。
小米YU7在确保产品拥有前沿配置和卓越性能的同时,设定了相对低廉的售价。这种定价策略精准地迎合了众多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特别是那些既渴望科技感与高品质,同时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与同类产品相比,小米YU7在价格上具有显著优势,使得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倾向于选择它,进而为销量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袁帅表示。
此外,小米汽车销量保持坚挺还是源于强大的用户基础。
小米在智能手机等众多领域深耕多年,已建立起庞大而忠实的用户基础。这些用户对小米品牌持有极高的认同与信任,对小米的产品风格和品质标准了如指掌。随着小米跨足汽车行业,这批用户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了小米汽车的首批潜在消费者。他们对小米品牌的深厚情感和热切期待,驱使他们愿意尝试小米汽车,并主动向周围人推广。袁帅指出,这种依托于品牌忠诚度的用户推广,为小米汽车吸引了持续不断的客户,有力地抵挡了负面信息对销售量的负面影响。
小米始终秉持的高性价比策略在汽车行业依然适用,YU7的定价十分具有吸引力。与此同时,小米所拥有的庞大生态用户群为其汽车业务带来了丰富的潜在客户资源,而这些用户对小米品牌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度。科方得智库的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张新原进一步阐述,小米构建的智能生态系统构成了其显著的优势,而车载智能互联的体验更是其独特的销售亮点。
小米YU7成市场“鲶鱼”?
记者观察到,YU7订单出现大量订单涌入的情况,市场传闻指出,不少汽车制造商采取了“截流”YU7订单的措施,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小米YU7可能成为市场上的“搅局者”。
罗富国,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专家以及壹通数字技术公司的首席公关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YU7的问世无疑给智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款产品以其出色的性价比和丰富的智能配置,给传统汽车制造商以及新兴品牌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迫使它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策略和价格体系。
袁帅指出,SU7的成就已经向业界展示了小米汽车在创新和市场潜力方面的实力,而YU7的问世则是在此成功之路上的一次全方位的进步与延伸。它在设计、性能、科技配置等多个维度上均实现了显著进步,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选择。YU7的上市不仅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其他品牌加速产品更新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整个行业向着更高品质和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从这个视角来看,小米YU7无疑是对行业继SU7之后的又一记重磅冲击。
王鹏指出,YU7的问世对25万元价位的新能源SUV市场产生了直接影响,目标直指比亚迪宋PLUS、特斯拉Model Y以及理想L7等热门车型。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丰富的配置和亲民的价格,这一组合促使竞争对手加快技术升级和价格调整步伐,例如小鹏G7的预售价降至20.99万元,智界则推出了限时补贴活动等。
小米汽车是否已摆脱之前的困境?余丰慧向记者透露,雷军通过重返直播平台,直接对YU7上市当夜的订单量作出回应,这一数据令人震惊,显示出小米汽车正在克服之前的挑战,并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为维持其竞争优势,小米汽车必须持续改进生产环节,以缩短产品交付时间;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品质及技术水平;此外,还需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认真听取用户意见,敏捷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动,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始终保持行业领先。
张新原指出,雷军回归直播以及YU7出色的订单表现,充分证明了小米汽车正在逐步摆脱困境。在此背景下,小米汽车后续需着重关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提高生产能力和交付效率,以防止因交付问题导致客户流失;其次,不断改进智能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以保持产品竞争力;最后,加强汽车与手机、家居等生态产品的协同发展,以增强其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还需加强用户运营,通过OTA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袁帅向记者透露,为了使小米汽车在竞争中持续占据有利地位,需要在多个领域付出努力。首先,在技术研发领域,必须持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自动驾驶、电池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水平,确保产品在技术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其次,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零部件采购到整车制造,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控,防止质量问题再次发生。在售后服务领域,需持续优化服务网络布局,增强服务效能与品质,确保消费者在购车及使用期间无需担忧。同时,持续深化生态构建,强化与各类智能设备的互联互动,构建更为完善的智能出行生态系统,为消费者带来全面的智能生活享受。通过这些策略,小米汽车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巩固其领先地位,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