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新上市的这款小米YU7迅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其新增的订单量已经成功突破28万大关,这一成绩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然而,订单激增后的问题随之而来,如此庞大的订单数量导致交货时间异常漫长。通过小米汽车的订购页面可以观察到,YU7标准版在锁定订单后,预计交付时间为57至60周,而Pro版则是50至53周,至于Max版,则预计在37至40周内完成交付。据调查,小米智能制造基地的首个阶段年产量仅为15万辆,其中SU7车型已占用相当比例的产能;尽管第二阶段项目已通过规划审查,但具体量产日期尚不明确。即便第二阶段项目能迅速启动生产,考虑到已有28万份订单,部分消费者提车时间可能推迟至次年,这导致一些用户开始考虑取消订单。
一年左右的等待期,对小米的潜在车主们对其品牌的忠诚度构成了挑战,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领域悄然兴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蔚来、极氪、智己等众多汽车制造商纷纷实施“截流”策略,通过提供定金优惠、积分奖励等手段,试图吸引小米流失的客户,汽车市场由此上演了一场空前的“用户争夺大战”。
车企“截胡”政策花样百出
用户陷入“甜蜜烦恼”
在小米YU7交付遇到难题之际,汽车制造商们迅速察觉到了潜在的商业机会。目前,蔚来、阿维塔以及极氪等品牌纷纷针对那些原本预订了包括小米YU在内的多款车型的消费者,推出了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允许用户在转向购买自家产品时,获得退订费用的补偿。
蔚来在成都的经销商团队明确告知,消费者若选择更换为蔚来品牌车型,将获得YU7锁单定金5000元的全额退还,同时乐道系列车型也能享受相同的优惠;而极氪品牌则推出了积分激励计划,用户在取消小米订单后购买极氪车型,将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智己汽车则展现了极大的诚意,通过提供“手把手”式的退订流程指导,用户只需出示小米订车的截图等订车证明,即可直接享受5000元的购车优惠,以此吸引消费者转投其他品牌。这一系列举措确实吸引了一部分小米准车主,前去咨询和改订。
产能困局下的行业启示
用户至上的破局之道
业界普遍认为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竞争已激烈到这种程度。小米YU7的订单激增和交付难题实际上揭示了新兴汽车制造商在产能方面的不足,面对如此巨大的订单量,小米汽车如何能够稳定客户群体,并迅速完成交车,已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问题。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众多汽车制造商纷纷采取现金折扣、服务提升等策略以取悦消费者;这种对潜在客户的激烈争夺,无疑预示着这或许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消费者在选择是跟随潮流“移情别恋”还是坚持初衷,必须对产品的实力、品牌的含金量以及等待的代价进行深思熟虑。然而,这场争夺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既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创新,同时稳固产能基础,这将是塑造未来行业格局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