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销量爆棚,新兴造车企业纷纷发起“抢夺小米市场份额”的竞争,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意义更加引人注目。
小米YU7爆单,造车新势力们打响“截米”大战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久违地迎来了狂欢时刻。
近期,汽车领域、整个网络平台以及广大民众纷纷热议小米YU7,热度不减,讨论话题层出不穷。
自6月26日夜晚,小米汽车推出的第二款车款——小米YU7一经亮相,便迅速引发抢购热潮,短短3分钟内预定量便超过了20万台,而1小时后这一数字更是飙升至28.9万台,经过18小时的激烈争夺,最终锁定订单数也突破了24万台。
小米YU7不仅在造型设计上颇具特色,而且其价格定位也十分吸引人,再加上雷军在发布会上的出色演讲,这一切都使得小米YU7的发布效果大大超出了雷军和小米团队的预期。
小米YU7的预定情况令人瞩目,其大定数据不仅打破了我国汽车行业新车发布的高峰记录,即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一数据也堪称历史之最。
在小米YU7正式上市的那一晚,一位在汽车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向《新品略财经》透露,小米YU7的热销程度在他们的预料之中,然而,其销量实际上已经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估。
小米YU7备受瞩目,显而易见,在这次热闹非凡的狂欢中,小米汽车无疑是占据核心地位的大赢家,然而,那些新兴的造车势力也都渴望分得一杯羹。
小米YU一经热销导致订单激增,随之而来的是超过一年的等待交付时间,众多汽车制造商迅速采取了“抢夺客户”的应对措施。
据财联社消息,至7月1日,蔚来、阿维塔、极氪纷纷面向已预订包括小米YU7在内的多款车型的消费者,推出了若他们选择转购自家品牌,即可获得退订补偿的优惠政策。
例如,蔚来和阿维塔两家公司通过提供“优惠购车价格”的方式进行了全额赔偿,而极氪则是以发放等值积分的形式进行奖励。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目前已有智己、智界等品牌开始实施所谓的“截胡”策略。
极氪汽车在湖北的经销商向记者透露,他们能够为YU7的定金提供报销服务。而在长沙,选择购买智己品牌的YU7车主同样能够享受到定金退还的优惠。
显而易见,这些新兴的汽车制造商的目标客户群是那些原本打算购买小米YU7,却因交付时间过长而选择等待或急需购车的消费者。
小米YU7销量火爆,造车新势力趁此良机举办了一场热点营销及促销活动,既借势提升了品牌关注度,又带动了部分销售业绩,实现了多赢局面。
《新品略财经》指出,小米YU7的火爆态势,引发了众多新兴造车企业纷纷采取的“抢夺先机”策略,用“发起‘截米’之战”这一表述,似乎更为恰当。
显而易见,这场由造车新势力引发的“截米”之战,将会随着小米YU7的热度不断攀升而愈演愈烈,关键在于看哪一方能更有效地将原本对小米YU7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转变为忠实粉丝。
“截米”大战的背后
小米YU7备受瞩目,这其中自然离不开竞争对手和参照对象。在小米YU7的发布会现场,雷军将小米YU7与特斯拉Model Y进行了对比展示。
众多媒体纷纷将小米YU7与特斯拉Model Y进行多角度的对比,提出了超越和挑战等观点,甚至有某国外媒体发表评论,称特斯拉迎来了其最为强劲的对手。
然而,《新品略财经》认为,小米YU7的火爆无疑会吸引走特斯拉的一定客户群体,但这种影响并不会对特斯拉的销量造成显著波动。
特斯拉与小米的用户群体在多个层面有所交集,然而,他们在年龄分布、居住区域、职业身份以及教育经历等方面亦显现出一定的差异。
特斯拉与小米的用户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其中小米汽车的消费者主要分布在20岁到28岁之间,而特斯拉的购车者则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广泛化的特征。
特斯拉与小米的消费者群体主要聚集于我国的一二线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这两大品牌的用户在职业和背景上存在差异,特斯拉的用户中不乏工程师、科学家和白领,他们对科技与创新的热情尤为高涨;而小米的用户则以追求时尚的年轻白领为主,他们对科技感与品牌价值的追求兼具。
小米YU7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这让特斯拉多少感到了一些危机和压力。然而,特斯拉和小米的购车群体虽然存在交集,但主体差异明显。因此,特斯拉并非最感慌乱的汽车品牌。
资深汽车行业专家在接受《新品略财经》采访时指出,目前来看,小米YU7对特斯拉的冲击并不大,然而,它却有可能吸引其他品牌及车型的订单。
因此,小米YU7销量激增,备受关注,众多造车新势力企业纷纷发起“抢夺小米市场份额”的竞争,这实际上暴露了造车领域内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利益纠葛,以及背后深藏的焦虑与压力。
显而易见,小米YU7的热销对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产生了显著影响,不仅在销售数字上造成了巨大震动,而且在心理层面以及市场预期等方面也引发了强烈的波动。
去年小米推出的首款汽车型号SU7并非传统SUV,这一消息让众多新兴造车企业松了一口气。然而,随着小米YU7的问世,它一炮而红,订单迅速满载,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小米YU7爆火冲击波已经对不同友商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小鹏汽车正大力推广其新车型G7,尽管何小鹏也推出了YU7,然而在小米YU7的强大光环之下,小鹏G7所承受的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小米YU7的推出将对极氪品牌造成显著冲击,这不仅体现在极氪7X的销量上,甚至对目前销量不佳、已失去昔日光环的001系列也会产生影响。目前,极氪品牌急需推出新的爆款车型来提振市场信心。
小米YU7的火爆程度对正全力冲刺销量的蔚来品牌来说,由于两者在市场定位和目标用户群体上存在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显著;然而,这一现象对蔚来旗下的乐道品牌却可能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小米YU7的火爆程度可能对理想汽车产生了显著影响,因为理想汽车目前正面临销量下滑的困境,正全力以赴地转型进军纯电动SUV市场。
据新闻报道,理想汽车于6月27日发布内部通知,透露了公司架构的变动信息。下半年,理想计划推出两款全新的纯电动SUV,分别是i8和i6。鉴于理想去年在高端纯电MPV市场的MEGA项目遭遇挫折,今年下半年推出的新纯电动车型必须确保成功,不容许有任何失败或失误。
据了解,理想i6的车型定位相对较低,其价格区间与小米YU7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两者或许将直接展开竞争。
小米YU7对于目前造车新势力中的领军品牌零跑汽车来说,在短期内尚不足以造成显著冲击,然而从长远视角来看,它的影响终究会逐渐显现,不容忽视。
这场由造车新势力引发的“截米”之争,表面上是一场营销之战,然而其背后也透露出了一定的焦虑与压力。
2025下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预测
自2025年伊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大新兴造车企业纷纷加紧步伐,致力于推出新车、生产汽车以及销售车辆。
上半年的时光已然逝去,众多新兴的汽车制造企业均已公布了六月份的销售业绩。若将这一数据与今年上半年的整体销量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这些造车新势力企业的表现各异,有的企业喜笑颜开,有的则忧心忡忡。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统计,今年上半年,零跑、极氪、理想三家的交付总量已突破20万辆。虽然小鹏的销量未能达到20万辆,略显不足,但若将这一成绩与年初设定的全年销量目标相对照,小鹏的表现依然值得肯定。其半年累计交付量已超越去年同期,并且是唯一一家半年度销售目标完成率超过一半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理想、深蓝、蔚来、岚图以及阿维塔这五个品牌的年度销售目标达成率未超过三成。据此推测,这些汽车制造商在下半年要实现既定的年度销量目标,面临的挑战极其严峻。
在整体观察中,我们发现造车新势力领域中的销量数据明确显示,那些已经稳居前列的领军企业实力愈发雄厚,并且这种优势还将持续增强。
行业中的中下游及小众新造车品牌面临的时间机遇逐渐缩减,而未来所承受的压力将持续增强。
市场早已预见到小米YU7的发布会将会引起极大关注,然而其火爆程度超出了预期,订单激增的数据令众多造车领域的竞争对手们震惊不已。众人对于YU7的发布充满期待,然而如今YU7订单量激增,随之而来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能够清晰预见,小米YU7在下半年将迎来一段时间的火爆,只要YU7保持热度,其他造车新势力面临的挑战也将愈发严峻,甚至有可能出现将小米汽车视为继特斯拉之后的下一个明星企业的情形。
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仍旧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过去,它主要聚焦于一二线城市,而如今,特斯拉正加快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向更广泛的区域拓展销售网络;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同样不容低估。
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热潮正在涌动,特斯拉、蔚来、阿维塔等知名品牌纷纷加入,显而易见,2025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乡村推广,尤其是高端新能源品牌加大力度进入下沉市场,将成为一大亮点。届时,一场关于下沉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将愈发激烈。
除此之外,我国新兴的汽车制造企业暂且松了一口气,因为特斯拉原定于今年上半年发布的低价车型进度比预期要缓慢,即便特斯拉未来确实会推出低价车型,这也依然是中国新兴汽车制造企业不得不关注的焦点。
造车新势力企业热衷于销售汽车,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利润,但截至目前,仅有少数几家成功实现了盈利。
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曾明确公布了一个盈利的时间规划,他期望在第四季度能够顺利实现所有经营目标。与此同时,小鹏汽车也预测,它们同样有望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那些尚未实现盈利的汽车制造新锐企业,必须通过增加车辆销售来达成盈利目标,因为市场对销量数据深信不疑。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已迈入淘汰赛的关键时期,正如何小鹏曾明确指出,2025年至2027年这三年将是一场淘汰赛。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见证哪些势力会日益壮大,哪些会逐渐落后,哪些会最终消亡,而时间将逐一揭晓这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