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iPhone效果图
凤凰网科技报道,7月21日北京时刻,彭博社的著名苹果分析师马克·古尔曼在周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尽管苹果公司通常不会第一个涉足全新的产品领域,然而它常常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达到极致。然而,对于即将在明年发布的首款可折叠屏幕iPhone,苹果似乎难以再现过去那种令人惊叹的创新突破。
不抢第一只做最好
在技术领域,苹果并非某些产品的发明先驱。然而,苹果实际上是音乐播放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以及无线耳机等多个主流产品现代形态的真正奠基者。
在iPhone问世之前,市场实则早已涌现了智能手机的身影,然而,那些手机并未配备大尺寸的多点触控屏幕、虚拟键盘,且设计上多偏向于纤薄简约。智能手表虽已问世,但鲜有产品能像Apple Watch那样展现出整体的协调性与吸引力。平板电脑始终是整个行业的一个长久梦想,而iPad正是首款真正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的产品。
即便在多数评价体系中被视为商业上的失利,Vision Pro还是在新兴领域里展现出了独特的风采。它并非混合现实头显的先驱,却引入了以眼球追踪和手势识别为核心的创新交互方式,同时搭载了分辨率极高(且价格不菲)的显示屏幕。
三星Galaxy Z Fold 7
这些产品均具备一个共性:苹果公司进入这些市场的时间相对较早,彼时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且该公司已为每种产品确立了未来发展的主流形态。iPod、iPhone、iPad、Apple Watch以及AirPods不仅加入了这些品类的竞争,更对它们进行了重塑。这恰恰是使得苹果公司即将推出的重大新品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的原因。
折叠屏iPhone难有突破
然而,到了明年年底,苹果若推出其首款可折叠iPhone,将踏入一个已发展了7年的产品类别;这一领域最初由其最大的硬件竞争对手三星电子引领并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轮竞争中,苹果并未带来颠覆性的全新交互界面或革命性的硬件创新。
这款设备的设计理念与三星Galaxy Z Fold系列相仿,同时采纳了众多共通的核心部件,比如三星显示公司生产的可折叠式OLED显示屏。
同时,三星持续提升自身实力。仅在上周,彭博社便对三星最新推出的Z Fold 7进行了评测,并赞誉其为首款真正具备广泛市场潜力的折叠手机。该设备在工程设计上堪称典范,不仅外屏更宽,外观设计也更加精巧,唯有亲自体验,方能深刻感受到其独特魅力。目前,其销量已显著超越了前代产品。
这表明,苹果公司推出的首款可折叠智能手机既无法突破现有技术障碍,亦无法对该类产品进行全新定义。而三星公司已基本完成了该品牌在技术开发方面的繁重任务。
靠品牌、营销取胜?
然而,这或许并不具备实质性的影响。尽管Vision Pro的推出并不尽如人意,但苹果在向消费者推广高端硬件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这一点在折叠屏iPhone问世后不久便得以体现,使得其在市场中的地位迅速攀升,成为主导力量。
众多iPhone的铁杆粉丝早已渴望拥有一部可折叠的手机,然而他们却不愿意为了满足这一愿望而转向使用Android系统。这种长期被忽视的需求确实存在,苹果公司对此也心知肚明。
三星的产品已经为苹果铺路
在某种程度上,三星在过去七年里似乎一直在为苹果的辉煌成就奠定基础。如今,折叠屏技术已经趋于完善,与此同时,iPhone也恰好进入了这一领域。然而,这对三星而言并不一定是个坏兆头。其零部件业务有望从iPhone销量的显著增长中受益,同时市场的热度也可能吸引更多Android用户去尝试三星的折叠屏Galaxy手机。
客观而言,苹果推出的折叠屏手机并非简单的模仿。苹果正致力于克服折叠屏产品长期存在的若干缺陷。他们旨在使内屏的折痕更加隐蔽,同时对铰链结构进行显著优化。在iOS 27系统开发(即将正式展开)的过程中,苹果还将优先开发适用于这种新型手机的应用功能。
苹果选择涉足折叠屏手机领域,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这种手机形态在中国市场颇受欢迎,而这个市场正是苹果迫切需要实现逆转的关键区域。小米、荣耀、华为以及vivo等国内知名品牌纷纷推出了自家的折叠屏手机产品,当地消费者普遍倾向于选择类似书本的折叠方式(这也是苹果所追求的设计理念),而非新兴的翻盖设计。
这款新型折叠式iPhone的定价预计不低于2000美元,这一举措让苹果公司得以较为轻松地增加iPhone的营收,即便其销量并不特别突出。
本质上,苹果的这款可折叠手机不会彻底改变整个手机市场,至少在初期阶段不会,然而这无疑成为了业界的一个关键节点。凭借其品牌效应、卓越的营销手段以及精良的工程技术,苹果有望将一款小众产品推向全球市场的热门之列。然而,这一次的创新突破,将不会是外界所熟知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