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已突破六亿大关,死亡病例数也超过了六百万。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在抗疫过程中选择了放弃抵抗,这导致病毒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持续变异并迅速扩散,一个接一个的“悲剧性里程碑”接连出现,民众被迫以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作为代价,承受政府错误决策带来的后果。
“要命”的躺平:灾害级别疫情蔓延
自疫情爆发初,特朗普总统曾呼吁“解放密歇根”,而今年8月,美国疾控中心又放宽了多项新冠防疫措施。如今,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病毒传播国之一。截至此刻,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9400万例,死亡病例累计超过104万例。2021年,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降至76.1岁,较之前两年减少了近3岁。美国媒体对此表示批评,指出新冠疫情下,美国每日死亡人数多达数百甚至上千,然而政府却依然在敷衍了事。
日本目前正经历第七波疫情的猛烈冲击。在此之前,日本选择了“放任自流”的策略,声明不会实施任何限制出行等防疫手段。据日本媒体的数据显示,8月份的累计死亡病例已接近7000例,而且单日新增死亡病例已连续超过半个月达到200例以上。日本医疗体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医护人员感染情况严重,药品供应紧张,部分医院不得不暂停接收新患者。日本众多医疗机构明确表示,当前的新冠疫情扩散已升级为“灾难性”状况。据日本共同社在8月份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即51.9%,支持进一步强化防疫措施。《东京新闻》在26日发表的社论中提到,日本目前放宽防疫政策的做法可能过于急躁。
事实多次验证,采取“躺平”策略抗击疫情所带来的后果是生命的丧失。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情应对技术主管科霍夫所言,截至目前,已有超过一百万人在新冠肺炎中丧生,这并非与病毒和平共处。
“躺平”的“惯性”:一“躺”再“躺”,危机接踵而至
德尔塔变异株和持续演变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使得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不断增强,全球范围内死亡病例持续攀升,这不仅严重威胁了公众健康,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而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在抗疫策略上的消极态度,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21年9月,匹兹堡大学的微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专家沃恩·库珀教授以及流行病学、传染病与微生物学领域的李·哈里森教授,在“对话”网站撰文强调,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传染性增强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病毒传播失去了有效控制。庞大的感染群体为新冠病毒提供了众多变异的可能。文章强调,正是由于病毒传播未得到有效控制,变异病毒得以突破原本难以逾越的“人口限制”,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今年,猴痘病毒在非洲以外的地区罕见爆发,却肆虐于欧美地区。然而,美国等国家在应对措施上却陷入了重复过去的错误。《华盛顿邮报》网站于8月27日发文指出,美国对于下一次疫情的应对准备几乎为零。若美国不能及时调整策略,接踵而至的危机将更为严重。文章强调,在应对紧急公共卫生问题时,应当建立类似军队的组织结构,提供充足的资金、人力支持,并确保指挥清晰,同时要深刻认识到任务的紧迫性。
“躺平”之后:长期新冠困扰数百万美国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于8月25日援引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约有1600万18至65岁的美国成年人正遭受长期新冠症状的困扰,这其中大约有200至400万人因症状严重而无法从事工作。这些长期新冠症状涵盖了脑雾、焦虑、抑郁、疲劳以及呼吸问题等多个方面。
报告显示,至6月,美国空缺职位数量高达1070万个,这一数字远超疫情前的700万。布鲁金斯学会预测,每年因300万人无法就业所造成的收入损失将高达1680亿美元。若长期新冠患者康复缓慢,经济状况将不断恶化。
在经济数据之外,长期新冠的影响波及众多民众的生活。据美国《旧金山纪事报》网站报道,为了缓解脑雾、胸痛、耳鸣、静脉曲张等不适,众多长期新冠患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寻求医疗救治,有的甚至走投无路,转向寻求那些未经官方批准的所谓“特效药”。
美国黑人群体正面临长期新冠带来的巨大不公压力。据全美广播公司网站8月28日的报道,许多美国黑人患者因长期遭受新冠后遗症而求医,却常遭遇敷衍塞责,甚至被忽视,无法得到应有的治疗,由此陷入持续的痛苦之中。更有研究预测,未来五年内,黑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可能会显著缩短。波士顿医疗中心的传染病专家萨布丽娜·阿苏穆博士指出,结构性种族主义不仅使得黑人群体更易感染新冠病毒,还导致他们在接受长期新冠治疗时遭遇重重困难。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有限、治疗所需资源匮乏,以及初级医疗照护人员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