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佛门圣地讲究清静,自剃发落地的瞬间起,便预示着尘世纷扰已被抛诸脑后,心中再无任何牵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有些人已经剃度出家,但他们的内心深处,那些七情六欲仍旧持续地滋生发展。
释永信自始至终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公众人物,在过去十余年间,他屡次遭受举报,然而每次举报均被官方澄清,最终皆安然无恙。
似乎总有某种无形的力量在庇护着他,无论他人如何质疑,他始终不为所动,依旧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那到底是什么力量在保护着他呢?
其实无非就是金钱的力量罢了。
都说钱能使鬼推磨,钱能够解决的问题,压根就不是问题。
而对于释永信这个人来说,他也许缺信仰,但他从来都不缺钱。
他表面上担任少林寺的住持,然而实际上,他却是少林寺的“掌门人”,即便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亲临,也需恭敬地称呼他为:释总。
这种说法或许对佛教有所不敬,因为佛教讲究内心清净,不贪恋物质,金钱对于佛门来说不过是身外之物。众人追求的不是财富,也不是利益,而是希望能够普度众生,提升自我,最终达到来世的安宁。
然而,隐藏在僧袍之下的七情六欲,以及众人眼前那些华美的车马与娇艳的美女,这些都让释永信难以自圆其说,他究竟是否真的是一位纯粹的出家僧侣。
释永信实际上是个多面性极强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僧侣,同时身兼商贾身份,而且也显现出凡人的诸多特质。
与称呼少林寺的住持相比,直接称他为“释总”似乎更为适宜。
在众人心中,或许会有这样的看法,那就是僧侣们要么只是专注于念诵经文,要么就是专门练习武术。
然而,一旦和尚的思维开阔,他们所释放出的潜能将远超众人预料。释永信便是这样一个极具商业天赋的典型人物,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这一切得从1965年开始说起。
1965年9月6日,安徽颍上地区迎来了一位新生儿的诞生,他的名字被定为刘应成。
刘应成的父亲在当地担任公务员职务,每月仅能领到30元的薪水,而他的母亲则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家中还有几个兄弟姐妹共同生活。
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正面临严峻的困境,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即便他的父亲是一名公务员,维持一个大家庭的生活也显得颇为吃力。
在十六岁那年,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刘应成毅然决然地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少林寺习武的征途。
1981年,刘应成于少林寺削发为僧,随后尊方丈行正长老为师,取法名为永信。
释永信踏入少林寺之际,少林寺正值凋敝,僧侣不过二十余人,外加二十八亩田地,僧人们每日辛勤劳作,从日出到日落,生活极为简朴。
此时的少林寺跟历史上的辉煌已经不能同日而语。
转折点出现在1987年,那时少林寺的前任住持方丈行正圆寂,紧接着,释永信正式接手成为少林寺管委会主任,全面负责寺院的各项事务。
全面接管少林寺的管理职责后,释永信仿佛获得了超凡的力量,他的商业天赋显露无遗,令人惊叹。
或许是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的热潮激发了释永信的灵感,于是在1986年,他着手开展了少林武术典籍的挖掘、整理与出版工作,并且创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
在1987年,释永信创建了少林寺武术队,该队后来演变为少林寺武僧团;到了1989年,他着手引领这支少林武僧队伍,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巡回演出。
同年,他率领少林武僧团远赴日本进行精彩演出,此次演出成功创收,直接换回了三十万的外汇。
当时,30万元堪称巨额财富;释永信自幼至长,恐怕未曾目睹过如此庞大的金额;这无疑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尝到成功的喜悦后,他紧接着加强了海外巡演的频率,到目前为止,少林武术表演团队已踏足全球60余个国家,吸引了全球范围内超过三百万名外籍弟子。
释永信并未满足于仅限于巡回演出这一基础商业模式,继而他开启了飞速发展的模式,持续扩大少林寺的商业领域。
1996年,释永信成功为少林寺申请了域名,使之成为世界上首个设立官方网站的寺庙。随后,寺庙又推出了英文网站,展现出极高的国际视野。
在1997年,佛教界迎来了首个现代化企业的诞生,即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
自1998年起,少林寺品牌商标注册启动,公司着手构建知识产权体系,并投身于版权授权领域,业务范围广泛,包括游戏授权以及联名月饼等多种合作形式。
2001年,在德国的首都柏林,少林文化中心宣告成立,标志着其迈向全球化的征程正式开启。
2003年重启的少林药局。
2008年上线的淘宝店 “少林欢喜地”
2008年成立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09年设立美国旧金山少林文化中心。
2010年在维也纳设立少林欧洲总会。
2021年入驻抖音进行直播带货。
。。。
历经数载的繁荣与发展,少林寺现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其业务范围广泛,不仅包括文化传播、武术展示、餐饮服务、服饰制作,还涉足版权运营、医药产业等多个领域。
释永信,身为少林寺的“掌门人”,在其事业巅峰之时,实际上掌控着十几家企业的运营,其中包括河南嵩顶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河南嵩山少林寺茶叶有限公司等。
其控股的企业有很多项目都是大手笔的投资。
2015年,有关“少林寺将在澳大利亚打造四星级酒店与高尔夫球场”的消息在市场上流传。释永信随后亲自出面澄清,证实这则消息纯属虚构。然而,有一则事实却是真实无误的:释永信当年以412万元澳币的价格,购得了新南威尔士州的18000亩土地,并计划在此地建设澳洲少林禅修中心。
例如,在2022年,由释永信主导的企业——铁嵩数字科技,通过组建联合体,成功以4.52亿元的价格,购得了郑州的一块商业用地。
这些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可以供人查阅。然而,少林寺内部具体还有多少大规模的投资,我们却并不了解。
经过一系列的商业战略部署,少林寺早已走出了昔日的衰败景象,蜕变为一个与上市公司相媲美的商业帝国。不仅如此,少林寺的年度收益甚至有可能超过A股市场中的许多上市公司。
关于少林寺与体外公司年度的营业收入与盈利情况,我们无法获取详细的具体数值。
但我们可以从他们某些项目的收入看出一个大概。
少林武僧团的巡回演出收入颇丰,他们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地进行巡演。每场演出的收益介于10万至50万美元之间。仅以全球巡演的保守估算,每年的总收入便超过了1000万美元。
门票收入方面,嵩山少林景区的门票价格为每人80元,观光车单程票价为15元,往返则是25元,少林索道单程票价为70元,往返则是100元,嵩杨索道往返票价为60元。每年,嵩山景区接待游客的数量保守估计有300万人次,仅门票收入一项,每年就有可能超过5亿元。
少林文化中心的收益构成了其中一部分,截至目前,少林寺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数十个文化中心,而这些文化中心每年所创造的收益,保守估计至少在数千万美元之巨。
再加上其他项目的收入,少林寺每年的整体收入可不是小数目。
若非宗教信仰的考量,若释永信非少林寺之主持,那么他定然是一位卓越的商人,一位杰出的首席执行官。
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少林寺堪称独一无二,其规模宏大,产业繁荣,同类寺庙寥寥无几。
少林寺的这一商业布局,可以视作寺庙发展的新途径,因为即便是贫穷的僧侣也需要维持生计。
少林寺的发展不仅确保了僧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品质,更重要的是,这对提升当地财政的收入贡献极大。
据多家媒体报道,2010年期间,少林寺的收益在登封市地方财政总收入中占据了约三分之一的比重。
在掌握了这些信息之后,众人方能领悟为何释永信屡遭举报,却始终未出现任何问题。
实际上,早在2015年,释永信便遭受了弟子们的举报,指控其侵占少林寺资产、非法索要超过700万元财物、秘密包养情妇并育有私生女,同时还存在拥有双重户籍、驾驶多辆豪华车辆等问题。
而且,根据那些与少林寺内部有所接触的人所透露的信息,实际上,这些问题的大致情况确实是真实的。
释永信似乎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守护着他,每当各种传闻纷至沓来,他总能安然度过,这些传言对他的全球巡游并无丝毫影响。
释永信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原因在于他不仅是少林寺的住持,而且还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财神爷”,毕竟没有人愿意与自己的财神爷产生矛盾。
但为什么现在释永信突然就出事了呢?
我认为这并非仅仅是生活方式上的问题,亦非仅仅是侵占寺庙资产、拥有众多情妇及私生子女那么简单,实际上,这或许已经触及到了某些不可逾越的底线。
先前传闻释永信曾赴欧洲与一位同行业者会面,双方还进行了秘密的交流,然而具体讨论了什么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很可能成为导致他失势的导火索。
这正应了佛教的因果关系。
佛教教义认为,世间万物均遵循因果循环的规律产生或消亡,尽管释永信在推动少林寺的繁荣与壮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贡献无疑是值得铭记的。
他忽略了那件袈裟所蕴含的深意,忘记了自己本是一名僧侣,忘记了自己肩负着普度众生的重任,而非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
若一位僧人遗失了最初的信念,陷入金钱与欲望的漩涡,那么遭受惩罚或许早已是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