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身份背景,位列中国平安之后。中华保险公司成立于1986年,早先的名字是新源县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到2022年,在国务院的批准下,公司更名为中华,并且是整个国家中唯一一个采用这个名字的保险企业。
不过近些年,公司所属财寿业务出现明显分化,并且遭遇多次监管处罚,导致其发展受阻。目前,外界传出公司将迎来“汇金系”负责人。这次重要人事变动,能否为这家经营多年的保险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掌门人更迭
多个渠道透露,中国再保险集团总裁助理刘元章,接替即将退休的高兴华,已经担任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该公司也被称为中华保险。
根据公开资料,刘元章生于1978年2月,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从2004年进入中再集团,至今已工作二十余年。他并非从业务岗位开始,而是长期在人力资源领域任职,曾担任中再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党委组织部部长等要职。
2021年8月,同时肩负华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等多项职责。
二零二四年三月,刘元章获任中再集团总裁助理,同年九月转任联席公司秘书,十一月又出任董事会秘书,同时兼任中再产险董事长等要职。
刘元章履新,高兴华即将结束其工作生涯。高兴华1965年出生,离任前担任中华保险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同时兼任中华财险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以及中华人寿党委书记,他之前在人保系统工作过。
这一轮人员变动与中国保险集团股份构成变动关系密切。今年二月,财政部门把持有的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等股份无偿转移给中央汇金公司,东方资产是中华保险的控股公司。
中华保险的总经理职位已经空缺将近两年了。自从2023年9月高兴华升任集团董事长后,这个关键的管理位置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继任者。目前这个职位的人选还没有确定,由于管理层长期缺乏“一正一副”的完整配置,市场方面对此公司的管理稳定性和战略实施能力表示了担忧。
合规顽疾
今年期间,中华保险的各个子公司暴露出诸多合规问题。这些处罚案例多次涉及制作假文件,以及伪造保险代理业务来骗取钱财等违法行为。
九月份三十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公布消息,中华财险镇江中心支公司存在伪造开支、保单缺少投保人住址的违规行为,因此受到三十五万元罚款;该单位负责人朱文龙因为“伪造开支”问题,接受警告并处罚款四万元,负责人助理张双峰因为“保单缺少投保人住址”问题,接受警告并处罚款一万元。

图源:江苏监管局
这种性质的违规现象并非特例,9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公布了一项处罚决定,决定书中明确,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存在“伪造相关文件”“凭空捏造保险代理业务骗取款项”两种违规操作,因此被处以62万元罚款。另外,时任中华财险上海市宝山支公司负责人杨力,受到告诫处理,并被处以四万元罚金;时任中华财险上海市黄浦支公司负责人唐瑛瑛,也接受同样的处理,罚金数额相同;还有一位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车商业务部负责人,则被告诫并罚了五万元。

图源:上海监管局
基层单位在落实规范方面出现显著脱节。比如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其宝山支公司前总经理杨力,在2021年就因相似违规行为受罚,如今时隔四年又因“伪造中介业务骗取资金”问题被惩处。此类事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未能真正延伸至基层,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实效性有待提高。
中华人寿的违规行为虽然不多见,却依然未能幸免于监管部门的关注。5月16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公布的处罚决定中提到,中华人寿存在未如实向监管机构汇报关联交易、未准确记录关联交易数额、关联交易内部管理存在疏漏等问题。因此,该公司收到了警告,并被处以41万元罚款。
另外三位在职高管也受到相应惩处。担任资产管理部代理职务的唐文镭,由于没有如实向监管机构汇报关联业务情况,被处以警告和四万元罚款;担任法律合规部主管的钱溪,由于没有准确记录关联业务数额,被处以警告和两万元罚款;担任会计部主管的白湉,由于没有真实记录关联业务金额,同样被处以警告和两万元罚款。
内部结构性失衡
2024年,中华保险的保险业务增长速度为3.35%,这个增速比行业整体要慢。这种表现不佳的原因,在于公司主要业务构成方面存在结构性问题。
中华人寿是集团中较为薄弱的一环,近些年经营十分困难,保费总额持续减少。根据资料,2012到2024年间,该公司保险营收从65.14亿元萎缩到52.51亿元。到了2025年上半年,状况依然没有好转,当期完成30.07亿元,较去年降低了27.95%。

图源:中华人寿2025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但是,收益持续减少,开销却依然很大。前三年,中华人寿的保险准备金总在45亿到51亿元之间来回变动。收益和准备金走势正好相反,一个往下降,一个往上升,这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
净利润方面,这家公司更是陷入持续亏损状态。2016年至2024年期间,中华人寿的净利润分别为0.05亿元,之后连续八年出现负值,具体数额为1.42亿元、1.56亿元、0.57亿元、0.94亿元、0.66亿元、2.51亿元、6.23亿元和4.94亿元。到2025年上半年的时间点,它依然在赔钱,数额达到2.84亿元,加起来总共亏损已经超过21亿元,表明它遇到的经营难题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
同组其他公司相比,中华财险在集团中扮演着稳定器角色。2025年上半年,中华财险完成保险业务营收423.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4%。同期实现净利润8.22亿元,增幅达到66%。

图源:中华人寿2025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不过,表面上的盈利状况,并不能反映保险业务实际的盈利水平。从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分别是99.48%、100.28%、99.28%、99.58%,总是在盈亏平衡点附近波动。众所周知,综合成本率是评估财险公司保险业务盈利状况的关键数据,一旦这个比率超过100%,就表明保险业务在亏损。
然而,可以令人欣慰的是,企业借助控制开支和提升效率,整体开销占比逐步降低,由2022年的26.56%调整至2024年的23.04%,这表明在管理分销成本和日常开销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不过,倘若无法从源头改善赔偿比例,并且增强价格制定水平,保险业务的持续盈利能力或许会遭遇困境。
集团股份归属中央汇金后,中华保险要和中再集团、新华保险、中国信保等保险公司一起参与市场竞争。新任负责人必须明确自身角色,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这是他必须直接面对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