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沪深交易所根据8月27日《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 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的内容,对优化再融资监管的具体办法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与以往不同,最新再融资规则补充了若干可测量的条件,例如是否低于发行价、是否低于净资产,以此更精确地评估公司增发资格。据行业专家透露,估计众多企业将因此失去融资机会。
新政具体措施包含:
严格控制有破发破净情况的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规定这些公司再融资预案董事会召开之前二十个交易日,以及启动发行之前二十个交易日内的任何一天,都不能出现破发或破净的状况。
对连续出现经营亏损的上市公司实施更严格的再融资时间限制。具体规定为,若该公司在最近两个财年当中,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较低者计算)持续呈现负值,那么此次提交的再融资计划,其董事会批准日期必须与前次所获资金完全到位的日期至少间隔十八个月。
对财务性投资占比大的上市公司,要控制其融资额度,这类公司需要相应减少本次增资的募集资金数额。
第四点规定,先前募集的资金必须全部用完,上市公司准备增资的董事会开会时,之前募集的资金应该基本花光了。
汉鼎咨询团队先前对《近三年上市企业,资金募集及运用比例状况》做过资料整理,想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点击文字内容进行查阅。
五是要严控再融资资金使用方向,确保其用于核心业务领域。要求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获得的资金,其投资项目必须与当前主营业务高度契合,项目完成之后要与既有业务产生显著的互补效应。
此次调整的再融资监管措施,针对的是今后新提交的申请。先前已经提交、目前正在进行审查的案例,不在此规定范围之内。
为掌握哪些上市公司后续实施增资扩股计划或配股方案或发行可转债等融资活动会受新规制约,汉鼎咨询研究团队对可进行量化分析的要素进行了统计归纳,筛选出目前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中股价低于面值、市净率小于1倍、且过去两年财务报告均显示亏损的公司。
当前沪深A股上市企业破发、破净情况
根据新规,公司进行增资计划时,董事会议召开之前的二十天里,以及发行活动开始之前的二十天里,都不允许股票价格跌破面值,也不允许股价低于净资产值。
首次公开募股后,若交易终止时的最后价格,少于初次售卖时的定价,就称为价格跌破发行价。计算交易终止时的最后价格,是以初次售卖日期为起点,持续调整股价。
股价低于单位资产净值被视为破净情况,单位资产净值依据最新一个财年或最近一份财务报告确定。股价计算时,需以最新一个财年或最近一份财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日期为基准,然后进行复权处理。
去除重复信息,有815家公司,因为面临股价跌破面值或市净率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近期内没有能力进行再融资的发行。
此次统计仅以11月9日收盘数据为准,不再追溯过往。上市公司各项指标会随市场波动而变化,未来若进行发行或再融资,是否受影响须看最新状况。因此这份企业名单仅代表当前情况,不能当作投资或决策依据。
当前至少726家沪深A股企业存在破发情形
汉鼎咨询课题组依据wind数据统计,在沪深市场全部5076家公司里,有726家股价跌破了发行价,达到了再融资新规的破发标准。这726家公司中,有74家的跌幅超过了五成。
从各个上市板块分析,主板的新股首日价格下跌的企业数量最多,总共有336家;紧接着是创业板,有232家企业出现这种情况;最后是科创板,涉及158家公司。
这726家公司是根据11月9日收盘价(后复权)确定的股价跌破发行价的企业数量,执行细则中规定的“连续20个交易日不得跌破发行价”,会使得那些股价在发行价附近反复波动的公司难以继续融资。
根据最新记录,到11月9日交易日结束,共有79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最终交易价格(经过复权处理)与初次发行时的定价相比,增值幅度低于百分之五,另外有15家公司的股票,其价格增长未超过百分之一,这些股票随时可能跌破发行成本。
根据行业划分,有些从事科技领域的公司,由于经营成果不佳且发行时定价偏高,其股票价格大幅度低于发行价。在这些公司中,科创板里的医药行业公司是股价跌破发行价现象最为普遍的群体。
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发行价跌破发行价的公司最多,有84家;其次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品行业(52家)、医药行业(50家)、专用设备行业(48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47家)。
从这个角度分析,在新的再融资规则影响下,沪市和深市A股市场中,至少有百分之十四点三的企业会遭遇发行价下跌的问题,这些公司短期内将难以进行后续的融资活动。
另外,往后新上市公司估值或许会更为审慎,以免发行价格定得太高,妨碍今后增发融资活动的正常开展。
当前至少378家A股企业存在破净情形
汉鼎咨询课题组依据wind数据统计,到11月9日为止,沪深市场中有378支股票的市值低于其每股净资产,并且排除了市净率出现负数的情形,这就意味着这些股票面临退市风险。
从上市板块分析,主板中低于净资产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共有369家,占该板块总公司的97.62%,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破净股;相比之下,创业板有6家,科创板有3家。
从产业角度分析,房地产与金融领域是股价低于净资产的典型区域,涉及公司众多。具体到房地产业,该板块中净资产倍率低于1倍的企业高达49家,其中个别股票的估值水平甚至低至净资产的一半以下。
接下来是金融领域,所有四十余家公开交易的银行股都低于净资产,其中净资产倍率最低的是民生银行,为三十二分之一,净资产倍率最高的是宁波银行,为九十七分之一。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房产买卖和建设投资方面依然表现疲软,开发商的财务状况尚未好转,即便房地产政策有显著宽松,相关数据依旧未达市场预期水平。与此同时,银行体系的净利息收益率正处在历史最低点,面临较大挑战。不过展望今后,倘若存款利率等调控措施出台,银行净息差的承压情况应该能够得到缓解。
另外,建筑安装行业、黑色金属加工行业、化学原料加工行业也分别有22家、19家、19家公司股价低于净资产,数量排在前列,总体而言,目前股价低于净资产的股票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
当前沪深A股698家企业连续两年亏损
汉鼎咨询研究团队通过Wind数据发现,在沪深A股市场中,共有698家公司于2021年至2022年期间,其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较低值为准)持续出现亏损状况。针对这些企业而言,当它们计划进行后续的再融资项目发行时,其再融资预案的董事会决议日期必须与前次募集资金实际到位日期之间,保持超过十八个月的时差。
在各个市场板块中,主板方面,连续两年出现经营亏损的企业数量最多,一共有492家。相比之下,创业板有152家企业存在类似情况,而科创板的这类企业数量为54家。
从产业角度分析,计算机制造、通讯器材及电子设备生产领域,连续两年出现经营赤字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一共有77家;紧随其后的是软件和技术服务行业,有60家企业;医药生产行业有48家;专业设备生产行业有34家;电器和机械器材生产行业有32家。
因篇幅限制,以下仅列示部分当前沪深A股连续两年亏损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