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保天下得到消息,中华联合保险集团在国庆节前发生了重要的人事调整。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兴华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不再担任职务。与此同时,47岁的中再集团总助兼董秘刘元章被任命为中华联合保险集团新的党委书记。预计在履行相关程序之后,刘元章将正式接任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的董事长一职。

保险业务营收显著减慢,公司利润大幅起伏,在数字化变革中,中华联合保险集团遭遇着发展良机与困境。刘元章离开中再后,怎样确保中华联合集团稳健发展,值得大家留意。
01
刘元章接棒高兴华出任中华联合保险集团新一任党委书记
根据可查的资料,刘元章出生于1978年2月,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现年47岁。他早在2004年就加入了中再集团,至今已经服务超过二十年。
刘元章没有在业务领域工作过,而是长期在人力资源部,也就是党委组织部任职,他最开始被录用后,第一个职位就是在人力资源部,之后他在这个部门逐步担任过处长、总助、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接着,他到中再集团旗下的华泰保险经纪担任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到了2024年,他回到中再集团,先后担任集团总助、联席公司秘书、集团董事会秘书,还兼任了人力资源总监、党委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以及中再产险的董事长。
高兴华1965年诞辰,现已届退休之年,此事本在情理之中,公众颇为预期,然其职位由何人继任,始终引人瞩目,终见中再集团副理刘元章接任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董事长之职,此事定有缘由,究其根本,乃因中华联合保险集团母公司东方资管多数股权于今年初由财政部无偿转移至中央汇金所致。
这次调整后,汇金集团旗下的保险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除了此前已有的新华保险、中再集团和中汇人寿这三家公司,还将东方资管控股的中华联合保险集团,以及长城资管持有的长生人寿也接收进来。
这些公司都是中央汇金控制的保险公司,不过它们在集团内部的层级并不相同,新华保险和中再集团以及中汇人寿属于中央汇金的直属企业,而中华联合保险集团和长生人寿则是中央汇金下属公司的子公司。当子公司出现管理层职位空缺,中央汇金通常首先考虑从其他子公司内部选拔合适人选填补,例如,之前曾从中国再保险集团选派人员担任新华保险要职,中汇人寿现有的领导班子大多源自新华保险。此次任命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的新任党委书记,同样遵循了这一做法,决定由中再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刘元章接替。
这种布局,令部分中华联合财险员工觉得“企业的层级降低了”。作为同属第二档次的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险和中再集团控股的大地财险,其资本总额基本持平,不过中华联合财险的保费营收一般要超过大地财险,市场位置也更为靠前,然而现在,在中央汇金系统里,明显大地财险的级别更为突出。
值得留意的是,并非只有最高负责人更替时,中华联合保险集团总经理这个位置才会出现空缺情况。刚刚退休的高兴华此前曾担任集团总经理职务,他在2023年9月被选为董事长后,中华联合保险集团总经理这一核心岗位在两年多时间里一直没人担任,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合适人选来填补这个空缺。
根据中华联合保险集团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该集团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共六名,除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外,还包括谢纪龙担任副总经理,同时身兼执行董事及香港分公司董事和监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刘波出任首席投资官,并负责资产管理公司筹备组工作,邵晓怡则担任财务负责人,同时兼任中华人寿董事长,王国宝作为合规负责人和首席风险官,同时分管法律合规部总经理一职,王慧担任董事会秘书,主管董监事会办公室总经理工作,总精算师为刘新喜。
02
新班子亟待解决寿险经营困局
事实上,在集团最高领导人更换职务以前,中华保险的下属公司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关键人员的变动。在人寿保险领域,2024年10月,邵晓怡这位拥有深厚财经背景的人士,接过了孙玉淳的职位,成为中华联合人寿的董事长,而在此之前,同年6月,唐菱则接替了孙刚,担任中华联合人寿的副总裁兼财务主管;在财产保险方面,公司也在积极安排新领导层的到位,特别是那些在业务前线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管理者,2024年8月,吴自强、李友意、余杰三位副总获得了任命。
中华保险的人员构成体现出更加显著的年轻化与专业化倾向,突出表现为对“80后”管理层的倚重,例如中华联合人寿的副总裁唐菱出生于1979年,属于典型的“80后”;同时寿险与财险领域的总精算师刘丹、王慧萍也都是“80后”,并且她们都是女性。

大量聘用青年才俊的背后,可能反映出中华保险对提升经营成果的迫切愿望。慧保天下分析了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发现,一方面,公司整体的保险营收增长速度明显减慢,特别是2024年,增长幅度只有3.35%,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落后于行业整体的增长水平;另一方面,公司的利润收益波动幅度很大,而利润构成主要来自财险子公司,中华财险在国内财险市场的排名长期停留在第五位,而寿险子公司则持续处于亏损局面,累计亏损金额已经突破了18亿元。
巨额损失不断出现,中华联合人寿补充资本的紧迫性始终存在,其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处于承压状态,迫使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调配重要的现金资源进行支持。今年第一季度,这家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水平达到70.60%。在六月,中华联合人寿实施了12亿元人民币的资本补充。公司的注册资本总额从29亿元调整为41亿元。根据其公布的增资计划通知,中华联合保险集团和中华财险分别投入了9.6亿元和2.4亿元。
根据可查信息,中华联合人寿于2018年、2021年、2024年及2025年实施四次资本补充,分别投入3亿元、8亿元、3亿元和12亿元资金,可见其注资行动不仅次数增多,金额也在不断扩大。当前寿险行业普遍遭遇利率下行压力,若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且业务量萎缩,其经营状况将可能持续恶化。另外,中华联合人寿在2024年期间又增加了三笔违约的资产项目,这些投资项目的总金额达到了2.3亿元。
也许,处理寿险公司的难题,已是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追求稳定经营和获取利润的核心要素。2024年,中华联合人寿的负责人换成有财经专长的人选邵晓怡,从某个角度讲,或许暗示着要修正方向。
财险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中华财险虽然体量常年位列全国市场前五,但承保赚钱始终面临挑战,2022年至2024年这三年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9.48%、100.28%和99.28%,一直围绕100%的盈亏平衡点波动。值得庆幸的是,通过控制成本提升效率,管理费用有明显降低,最近三年数据分别是26.56%、26%和23.04%。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的转型进程,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数字化变革,近年来该公司显著增加了科技领域的资源注入,致力于整体推进“数字中华”项目的实施,中华财险的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已经完全启用,其业务处理效能获得了显著的改善。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是全国仅有的以“中华”命名的保险公司,因而拥有独特身份,然而今年2月东方资产作为其控股股东正式并入中央汇金公司之后,它便和中央汇金公司控股的另外四家保险公司——中再集团、新华保险、中国信保、中汇人寿一样,站在了同等的竞争平台上进行较量
当前市场状况与竞争态势均发生显著变化,中华保险需明确自身角色,尤其要解决寿险业务面临的难题,这可能是新团队领导的核心职责,其经营成果与未来走向备受业界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