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社会,民众普遍参与投资理财活动,几乎无人将资金仅存放在银行活期账户或定期存款中,至少会通过银行购买相关理财产品,现在股票市场与基金投资同样备受关注,部分人经由基金投资获得了远超银行理财产品的丰厚回报。
需要清楚的是,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和基金本质上都属于“金融投资”,并非“存款”。国家为银行存款设立了保障机制,万一银行破产,储户的资金会得到保障。然而,理财产品和基金在法律上没有国家提供的安全网。
依照经济学的观点,风险与回报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回报率越高,投资者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也相应增加。
那么,究竟银行理财还是基金风险更高?我们拿风险等级相同的银行R2理财产品,也就是稳健型产品,和纯债券基金做对比。
首先明确一点,纯债券基金的风险程度要高于银行R2级理财产品,这个结论是有充分理由支撑的,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当前的环境下,银行R2理财近乎于等于存款。
民众在资金安排方面,向来将理财等同于储蓄,这反映出银行理财被视为无风险产品。尽管管理层多次告诫理财并非存款,但多年过去,任何金融机构都不敢率先取消这种保障。一旦取消保障,公众会认为银行里的钱无法取出,从而引发恐慌性提款,给机构带来严重的信誉问题。
不过将来,在资管新规推行之后,资产管理行业将回归其本质,某些被评为R3或R4的高风险等级理财产品,或许会最先打破刚性兑付的格局,当然这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因为在民众观念里,理财不同于股市投资,低回报就意味着低风险,而股票投资则是高风险高回报,投资者教育方面已经相当完善,因此没有人会要求监管机构为股票提供担保。
纯债券基金虽然主要配置的是固定收益类产品,但并不意味着它的风险就一定很低。这种投资品种,尽管大部分资金投向债券市场,但债券价格同样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波动。利率变动、信用评级变化、宏观经济环境等,都可能对债券净值产生冲击。因此,持有纯债券基金时,投资者仍需关注其潜在的风险水平。
纯债基金仅当投资国债、地方债、政策性金融债这类顶级债券时,风险极低。多数纯债基金会配置信用债,少数还可能通过回购交易加杠杆,以追求更高回报。
债券市场比理财市场更早多年不再保证本息,当前出现了国企无法偿还债务、评级为AAA的企业违约、民营企业违约等多种违约情况,债券基金是否存在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经理是否遭遇了投资失误,一旦不幸遭遇投资失误,基金净值下跌的速度比股票更令人担忧,而且事件发生后,基金处理违约债券的能力也比银行理财产品要差,这会直接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