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市场交易活跃度保持强势,上海市场交易总额为2157亿元;深圳市场交易总额为1637亿元。CFP资料
沪港通启动之后,A股和港股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成交量急剧放大。谁才是最大的买家呢?据澎湃新闻报道,经过记者的走访,保险基金和社保基金在最近两天并没有显著增持,这庞大的资金流可能源自海外投资者,也可能涉及一些不为人知的资金来源。
公募未参与抢筹
今年11月1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告沪港通将于11月17日启动运行。紧接着,沪深两市便创下了5800亿的天量交易额,创下历史最高纪录。11月12日,两市的交易量依然保持在高水平,其中沪市成交金额为2157亿元,深市成交金额为1637亿元。
11月11日A股交易量异常放大,大盘银行股同步出现剧烈波动,银行指数与市场走势背离,上涨了3.1个百分点,中国银行达到了当日涨停板水平,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也分别实现了6.08%和5.49%的显著涨幅。
根据业内人士研究,银行板块的总市值非常可观,要使其股价发生显著波动,往往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所以,初步推测近期银行股表现活跃以及市场交易量激增的主要购买方,很可能是大型投资机构。
当前国内的投资主体主要有国有企业的财务公司,人们常称其为“国家队”,还有保险公司的资金,以及公募和私募基金,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产品,社会保障基金,并且有包括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外国投资机构。
观察家指出,当前公募基金持有的股票比例已经很高,而且11月10日监管机构公布信息后,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均无显著波动,11月11日金融板块的购买者并非这些机构投资者。
一些公募基金管理人同时指出,银行股在其投资组合中占比较大,基金资产配置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他们在11月11日并未积极买入银行股。
国内险资增仓港股
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保险资金的投资布局通常比公募基金更为审慎,或许在11月11日,这类资金会增持银行股票,或者通过交易所交易基金参与A股市场的投资。
早先,保险资金主要借助ETF迅速进入市场,因为ETF的股票持仓比例最大,一般超过95%。ETF为了精确追踪指数,会立刻将购入的资金转换成股票。银行股在ETF的投资组合中占据重要地位,通常是ETF的核心配置标的。
不过根据澎湃新闻的内部消息,他们向不少公募基金企业进行了咨询,得知近期ETF产品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都很稳定,并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波动现象。
一位保险行业资管机构的相关人士表示,据他所知,现在保险资金的投资配置依然比较保守,他所在的企业最近两天没有购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在十一月十一日银行类股票价格大幅上涨的那天,该公司通过卖出银行类股票赚取了短期差价利润。
据该保险机构人士透露,好几家保险机构近两日加仓港股。
社保基金几个月前曾加仓
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国内保险资金,会不会是社保基金?
大家都知道社会保险资金倾向于购买大型蓝筹股,而且社保资金增持时一般会聘请专业机构操盘,因为社会保险资金的投资往往很准确,所以它们增持后市场通常会经历一段行情,由于社会保险资金主要把投资任务交给外面的机构,因此一些机构的资金常常会跟着社保资金的增持行动。
不过,一些有社保基金管理资质的机构相关人士表示,最近社保基金没有再向他们负责的机构增加委托资金,上次增加资金是几个月前,当时补充的资金数额相当可观,但这些资金现已逐步进入市场。
一位负责人社基金投资的工作人员讲明,在十一月十一日当天执行层面,这个单位没有增持银行方面的股票,在前两个月份里已经安排妥当。
QFII大举入场A股?
一些投资机构的分析专家分析,最近两天大量购买中国股市的,很可能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有关沪港通的消息传出后,一些外国投资者或许会感到关注,他们可能会选择提前配置那些估值相对较低的主要board上市公司股票。
QFII,通俗来讲,就是外国资本要参与中国股市,需要将外币兑换成本币,外汇管理部门会向一些境外机构分配外汇使用限额,境外资金的投资活动须在此限额范围内开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内地股市持续低迷,这些机构常常保留大量额度不用,随着沪港通消息传出,这部分资金或许正逐步活跃起来。
从QFII的持仓或许也可以看出其对A股的偏好。长城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到第三季度结束的时候,QFII十大重点关注的公司包括建设银行股票代码为601939,交通银行股票代码为601328,格力电器股票代码为000651,北京银行股票代码为601169,贵州茅台股票代码为600519,华夏银行股票代码为600015,海螺水泥股票代码为600585,上汽集团股票代码为600104,宁波银行股票代码为002142,南京银行股票代码为601009,在这十家公司里面,有六家是银行类企业。
QFII的资金流向一直比较神秘,现在还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进入市场。另外,除了国外的资金,像国有企业财务公司这样的“国家队”是否会参与进来,目前也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