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资产价值是投资领域中一个普遍认可的理论术语,在分析某企业股票的投资可行性时,经常运用价值对比的分析手段。市盈率估值、市净率估值、PEG估值这类方法属于相对估值,能协助投资者筛选出更有价值的投资对象;还有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这种方法将公司未来产生的现金流折算到当前时点,旨在衡量公司的绝对价值,也称为绝对估值;对于某些关键资产,可以采用财务上的成本估价,具体是重新构建或购置该资产的价格,或者仅计算资产的原始投资成本。
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类资产管理计划,在每日披露资产价值时,同样需要运用资产评估的技术手段,并且在对应的投资指引文件里明确相关要求。举例来说:
运用当前市场价格进行资产组合的评估,就是参照同类或相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收盘价)来评定重估产品组合的公允价值,这个过程称为“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价值会随着市场价格的上下变动而变化,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资产的市场交易价值,并且变现能力强。
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会依据票面利率来核算买入时产生的溢价或折价,并在资产剩余期限内进行分摊处理,同时每日计算并确认所产生的收益,因此资产的价值变动较为稳定,不过产品的变现能力会受到封闭期的约束,当市场出现大幅度变化时,其价值表现无法真实反映资产所面临的风险状况。
混合估值法是将市价法与摊余成本法这两种估值手段结合起来运用,通过融合两者的特点来完成资产估值工作。
那么,投资理财产品采用综合定价方式,它和常规的定价手段又存在哪些差异呢?
如果存在一种融合多种计价方式的金融产品,里面包含债券、股票以及衍生工具等不同种类的资产,那么其中60%到80%的固定收益类债券资产以到期持有为打算,能够运用直线法计价,把这类债券的收益均衡地分配到整个持有期间的每一天。这部分资产中有20%到40%属于权益类和衍生品类,主要目的是用于交易,因此要运用市值法,依据市场价值来评估,最终将评估结果汇总,得出该理财产品的综合价值。
混合估值方式比仅用市价法评估的产品更优,它融合了成本摊销和市值评估的长处,此类金融产品同时具备稳定性与盈利能力。这种做法能显著减小价值起伏,使收益表现更平稳,当债券市场波动时,其价值下跌的幅度也相对较小。因为产品配置里包含按成本摊销核算的资产项目,所以这类产品一般设有封闭期限。
二零一八年颁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各类资产管理产品需采用净值管理方式,并确立了公允价值核算的基本准则。当净值管理全面推行之后,原先的银行理财方案遭遇了一定幅度的价值波动,不再具备确保本金收益的功能。混合估值方式的出现,反映了银行理财与债券基金市场为缓解资金赎回风险而采取的预先措施,其核心目标在于维护投资人的心理稳定。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重新拟定并公布了《关于固定收益品种的估值处理标准》。该标准对以公允价值计量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固定收益品种估值方法分别作出了说明。
确定固定收益产品公正价值的方法有几种情况:当产品有活跃的交易市场时,计量日公正价值就是市场上未经修正的价格;当产品缺乏市场交易或交易很少时,需要用当前条件适合且数据信息充分的评估方法来计算公正价值;建议用全价评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固定收益产品。
固定收益品种若以摊余成本法估值,需基于预期信用损失执行减值会计并计提准备,其中预期信用损失评估要融合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参照三阶段模型的界定条件来预估损失额度,这一修订对固定收益品种的估值核算提供了关键指引。
据新闻报道,工银、农银、招银、平安、浦银、兴银等金融机构的理财部门,已经接续推出了采用综合定价方法的金融产品,这类产品将多种资产类型纳入考量,实现更全面的资产评估。同时,在公募基金行业,招商、易方达、南方、富国、鹏华等基金管理机构,也相继发行了混合估值策略的债券类基金,这类基金运用综合估值手段对债券资产进行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