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票在交易所停止交易被称为退市,这种情形有强制停止和自愿停止两种类型。2021年开头,新一轮退市制度开始实施,市场退市流程变得更为稳定。中小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成分,由于信息、财力、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在退市期间他们的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投资者应当清楚退市新规中关于权益保障的条款,明确自身权利,积极主张利益,切实保障合法权益。
一、退市过程中投资者的知情权
收到退市预警的股票,其名称都会加上“*ST”标识。企业需立刻公布通知,里面要说明导致预警的缘由,董事会争取取消预警的意向和执行办法,还有警示期内联系投资者的渠道。
一旦公司股票遭到交易所决定停止交易,它将进入退市预备阶段,公司必须公布关于股票停牌以及预备交易的信息,涉及停牌后公司股票的登记、过户和监管事务,公司股票预备交易的时间,以及预估的最终交易日等细节。
退出监管时段终结当天,企业须公布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板等证券交易平台的详细情况,涵盖计划登陆的板块名称、具体挂牌时间、股份再确认、登记手续、托管安排等。
公司若要恢复上市,必须先消除终止上市情形,并且满足一些特定要求,然后可以向证券交易所提出申请。如果一家公司已经退市,想要重新上市,就必须召开股东大会,并且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股东赞成才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规定,创业板现在允许公司股票重新上市了。投资者需要密切留意公司发布的信息,提高对风险的认知,对于*ST股票和风险较高的股票,要小心对待。
二、退市后投资者的交易权
股票进入退市预备期后代码维持不变。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预备退市股票的简称前加上“预备退市”标记,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股票简称后加上“预备退市”标记。此次退市新规解除了预备退市股票首日涨跌幅的约束,将预备退市交易期限从三十个交易日调整为十五个交易日,以此防止波动时间过长而引发投机行为。这类股票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价格起伏剧烈的问题,为了增强风险告知作用,交易场所专门建立了包含这类股票的特别揭示板块。此外,为了阻止风险偏好较低的参与者购买即将退市企业的股票,对这类股票的适配性审查和交易流程进行了完善。投资参与者需要明白停牌过渡阶段的规则,以及停止交易后的证券流转方式,确保自己的买卖权利。
三、退市后投资者如何维权
上市公司从交易市场退出并非简单了事,特别是涉及财务作假这类严重违规情形时,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最终决策者、管理层以及服务中介,都必须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新颁布的证券法规和刑事法律修订案开始生效,同时证券事件集体诉讼的规则也正式推行,这使得对证券参与者的保护框架和民事赔偿渠道更加完善。出现欺诈发行、财务作假等严重违规的上市公司被终止上市的,参与投资的人能够利用先行补偿、强制买回等手段,或者借助单独提起诉讼、联合提起诉讼、申请采用典型判决方式、一般代表人诉讼以及特别代表人诉讼等法律程序,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投资服务核心机构也能够在合适的时候依照法规发起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并且给予配套的法律服务。
近些年,上市公司终止上市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到2021年3月31日为止,沪市A股已有132家企业被终止交易。以康得新公司来说,从2019年1月23日该企业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到2019年7月8日该企业暂停交易,期间该公司多次发布退市预警,然而众多投资人士却置若罔闻,继续买入,市场投机情绪高涨。康得新被终止上市后,这些参与投机交易的投资人士蒙受了巨大损失。投服中心恳请小规模投资者采取审慎立场,将“买者自担”当作投资准则,密切留意企业公布的“面临退市风险提示”等文书,切勿以投机心理去交易ST股和面临退市的企业。希望众多小规模投资者增强风险认知和自我防范能力,全面掌握退市机制等配套制度,运用正当方法捍卫个人正当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