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组织了关于垃圾短信管理政策和网间联动处理平台应用的培训会议,中国电信个人客户事业部朱正武副总经理在会上表示,为预防垃圾短信,中国电信公司计划在六月上旬,针对日发送短信量超出特定阈值的用户,实施发送操作的限制措施。
三大电信公司经过协商确定的规范是:非节日期间,每小时发送量限制在两百条以内,每日总量控制在千条以内,节日期间,每小时发送量不超过五百条,每日总量不超过两千条。各地分公司能够依据实际状况制定更细致的规范,不过不能比这个规范更加宽松。预计在具体措施公布之后,各地区的规范可能会进行修改。
工作日每小时最多处理200条,每日总量限制在1000条以内,周末每小时不超过500条,每日总量控制在2000条以内。
产生背景播报
垃圾短信数量不断攀升,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遭遇过其骚扰,引发社会广泛批评。垃圾短信反复刺激着手机用户的神经,导致用户对其抱怨不断。一方面,人们不满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用于商业活动。另一方面,被动接收大量垃圾短信,扰乱了正常生活,自身权益也遭到损害。
现代社会中,公司借助各种途径以宣传方式告知顾客产品资讯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手机上的广告常被当作无用信息的掩饰。这种掩饰以所谓的“定向推广”为诱饵,听上去似乎合情合理。但实际上这种“定向推广”是一种严重的侵犯,它损害了顾客的个人资料、安宁、联络权利和购买选择。
不良信息的泛滥,源于广告主、通信企业和手机推广商构筑的垃圾信息利益“三角关系”,不良信息由此走向“规模化”,手机用户也屡次遭受“侵害”。
为此,要为手机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宁、有益身心且无风险的空间,迫切需要制定相关法规手段来管理短信息的发送,短信禁令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现的。
争议播报
短信限令的局限性
从执行角度讲,三大通信公司对用户每日短信发送次数加以限制,这依然是一种粗略的办法。例如,规定用户每小时发送短信不能超过两百条,但若有人使用多部手机,在同一个小时内,每部手机发送不超过两百条骚扰信息,依然会造成海量的骚扰信息泛滥。
二、现在公益短信正成为政府部门向民众发布信息的主要途径,例如在发生严重恶劣天气时发布的气象预警、预防甲型流感的健康提醒等,常常需要一次性发送超过一百万条短信,按照“限发令”的规定,公益短信也无法避免受到限制。
三、短信是极为方便高效的联络手段,倘若用户需常规发送大批业务短信,所谓的“限制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又限制了用户的联络权利。
针对短信数量的限制的意见
阻止骚扰信息的关键不在于限制信息发送的频次,而在于管控信息的性质。通信公司需要从源头着手,构建精准的骚扰信息过滤机制,确保任何骚扰信息都无法成功发出,这才是最根本有效的解决途径。此外,必须设立针对骚扰信息的惩戒措施,借助法规手段惩处发送骚扰信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