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运营商漫漫且多变的发展路途,合约机绝对是占着重要位置的。合约机承担着运营商“捆绑”用户、增添消费、嵌入自家系统以拿到通道位置、增大对终端设备厂商话语权等多重重责,好像一直以来都是运营商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然而,再重要的事物也会在历史的风沙里渐渐褪去往昔的光辉,就像当年不可一世的PC如今被智能手机压得抬不起头来。
切实依据实际情况来讲,合约机自身所存在的诸多缺陷,以及其所充当角色属性的改变,还有时代的向前发展,这些都在表明其具备有或许会不复存在的可能性。当然了,合约机的消逝并非会一下子就达成,而是会在相对漫长的时长之中,持续变换呈现形式,并且最终演变成运营商的一段过往经历。
自己作死!合约机硬伤凸显
合约机的重要性,于引言当中就被提及。那对于联通来讲,合约机在此之前更是彰显出逆转那般神奇的力量。处于3G时代的时候,联通正是依靠iPhone合约机,再加上高额补贴,才得以成功拉拢众多高端用户,致使移动遭受较大损失。然而联通也承受了巨大代价,高额补贴的合约机使得联通并未从这获取太多利润。并且随着形势发生变化,合约机的话费补贴让运营商越发难以承受。
上个月,国务院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运营商在政策指引下开展取消高额话费补贴、停办机场VIP候机室等诸多行动。因话费补贴逐步取消,合约机愈发显得没有价值,完全不存在性价比。
更重要的一点是,合约机持续不断曝露出各种各样的负面消息,诸如“男子想要销户,联通方面表示:该合约靓号需要等到2050年才能销户”,还有“手机号码莫名其妙地捆绑了一台合约机,然而机主却是其他人”等等情况,这些充分显示出合约机存在着诸多的漏洞,不管是霸王消费方面的条款也好,还是身份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也罢,它们都使得合约机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局势之下,以至于这种尴尬的位置一直存在着。
那些合约机,为了能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常常会把运营商的诸多服务或多个应用强行加进来,除非去刷系统,不然根本没办法删除,这毫无疑问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甚至其中存在许多吸费项目,致使用户损失资金。更夸张的是,有的合约机居然使用运营商自家系统,体验糟糕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几个月不更新系统,这种情况更是常见的事。
大势所趋 合约机不受欢迎
对于用户而言,合约机简直没什么优点可言。特别是当可挑选的智能手机数量增多,机型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时,长达两年甚至更久的合约期愈发显得与当下时代不相适应。并且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中,具备多模多频双卡功能的全网通手机已然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用户无需再被机型所束缚,能够随心所欲地切换、挑选运营商,如此一来,合约机存在的意义便再度被削弱。
另外,合约机的初衷里有这么一点,是为了把花费给降低。然而 当前千元以及甚至比千元还要更低一些价位的智能手机现在已经完全有能力去满足用户的需求,合约机降低购买成本门槛所起到的作用也已经不存在了。更为关键的是,目前手机厂商对于合约机销售渠道的依赖程度大幅度地降低了。在2012年上半年的时候,运营商跟手机厂商合作而推出的合约机占到整个手机销售的三成左右,这个数字在2013年上半年的时候达到了40%。但是随着电商渠道强有力地崛起,合约机渠道的地位越发降低了。
把目光投往国外市场,取消合约机已然成为一股潮流。在今年8 月初的时候,美国规模最大的移动运营商Verizon宣称,不会再给刚入网的用户提供带有补贴的合约机。紧接下来,运营商Sprint也宣告,会摒弃两年合约的模式。T-Mobile更是早在两年之前就表明,要取消合约制。不管是从用户的角度看,还是从手机厂商的视角瞧,亦或是从运营商的观点出发,合约机都已不再受待见。由此能够看出,合约机走向消失是必然的趋势。
变换形态 多姿态延长生命力
国内合约机消失速度不会那么快,高额话费补贴或成过去,但合约机会变换形态继续存在一段时间,如乐1s合约机以“手机+资费+流量+会员”吸引用户,美国运营商Sprint以租赁形式温和“捆绑”用户推出“永久iPhone”资费计划:用户需付月租从运营商租手机,如16GB版本iPhone 6月租费22美元,能大大节约购买智能手机消费。
倘若国内的运营商也可以运用多种创新方式,给合约机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条件,去除其“吸血”特性,必定能够延续合约机的生命力。然而,依照移动、联通、电信以往的行事风格,这有没有可能呢?(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