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 张 萌
2025年6月26日晚,小米汽车推出的首款SUV车型小米YU7宣告上市,短短一小时内,预定量便激增至28.9万辆。尽管存在黄牛炒作的可能,但新兴造车势力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不禁让传统汽车制造商感到一丝忧虑。
在小米YU7正式推出之际,当日下午3点钟,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风公司)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会议,对旗下20万元以下级别的东风乘用车业务、组织架构以及人事安排进行了深度调整,并正式成立了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
官方发布的新闻稿中提到,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东风集团,以及其旗下的奕派汽车科技公司,即新东风奕派,正式宣告成立。此举旨在集中整合商业企业、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以及服务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全力加速推进东风汽车在自主乘用车领域的快速发展。
知情人士透露,新公司将进行业务融合并形成闭环,实施一种公司整体运营的模式。这一模式将涵盖东风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东风公司总部以及东风研发总院的相关职能和人员。同时,旗下的风神、纳米、奕派三大品牌将继续保留,各自展现其独特的优势。
此次变革不仅涵盖了20万以下级别的新东风奕派,同时还包括了定位高端的岚图品牌以及豪华越野车型猛士,共同构筑了一个全面的产品系列和布局,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张晓亮,SoCar产品战略咨询的创始人兼CEO,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在智能化和电气化这一新兴领域,若沿用老品牌,用户很难感受到新气象。因此,创立新品牌并保留原有团队,既能传承品牌底蕴,又能给市场带来突破和焕新的感觉,为用户带来新鲜体验。从风险与收益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最优的选择。此外,东风公司的整体改革也是先从内部开始,逐步向外推进,这种做法相对稳妥。
今年前五个月的销量数据显示,东风乘用车公司旗下风神、奕派、纳米等三大品牌共售出汽车81373辆,尽管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5%,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这一绝对数量仍显得微不足道。
国内自主乘用车业务链大整合
近段时间,汽车产业已实现从单纯追求规模增长向注重效率和创新驱动的转变,我国众多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正通过战略集中,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应对日益超出传统认知的新形势。
最新的整合,来自吉利汽车的“一个吉利”战略。
2025年5月7日,吉利汽车对外公布了一项重要决策,即有意向收购极氪品牌。目前,吉利汽车已经拥有极氪大约65.7%的股权。一旦收购交易得以成功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全面融合,随后将退出纽约证券交易所,完成私有化进程。
5月15日午后,吉利汽车的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桂生悦于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布会以及“一个吉利”战略融合方案阐述会上强调,唯有进行深度的整合,将企业资源汇聚成合力,吉利汽车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
此次整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吉利之前多个品牌存在规模小、分布散乱的问题,通过资源整合,增强整体竞争力。整合完成后,集团的整体效益有望实现超过5%的增长,并且在研发、管理和营销效率方面,预计将提升15%至20%。
其次是广汽集团整合自主品牌体系。
自2025年1月1日开始,广汽集团对其旗下的传祺、埃安、昊铂三大自主品牌进行了全面的资源整合,涵盖了产品策划、采购、研发以及营销等关键环节。集团特设独立本部,以实现对上述工作的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
此调整目的在于增强我国自主品牌的市占力,提高资源分配的效能,并促使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从战略层面的管控向运营层面的管控进行转变。
更早的是上汽集团组建“大乘用车”板块。
2024年10月28日,飞凡品牌重返荣威阵营,开启了资源整合的新篇章;同一年,智己与飞凡的研发业务被整合进上汽集团的创新研发总院,而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等关键技术项目也相应地转移至上汽研发总院进行统一管理。
2025年新春伊始,上汽集团设立了“大乘用车”这一新板块,将荣威、名爵、飞凡、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以及海外出行业务板块纳入其中,并对自主品牌的重大决策实行集体审议。与此同时,大乘用车管理层开展了全面的内部竞聘活动,共有63位中高层管理岗位经历了重要的变动。
上汽通过整合资源,确立了以打造“大单品”为核心的开发策略,借助平台化和规格化的手段,成功扩大了单品的规模,并实现了成本的降低。根据市场反馈,尽管大乘用车板块的转型时间尚不足半年,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东风一体化运营再升级
东风集团创建了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此公司通过整合资源、集中战略,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全价值链体系。据《汽车商业评论》分析,此举可谓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全价值链闭环已经成为汽车领域竞争的新障碍。这种“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整合模式有助于技术的快速应用、成本的降低,是应对市场快速更新的关键能力。
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的旗下品牌在商品策划、技术进步、智能制造和渠道构建等领域将协同作战,从而提升东风汽车在主流市场的整体竞争实力。公司通过整合内部资源,消除部门间的隔阂,有效凝聚力量,致力于打造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多元化产品组合。
2025年的前五个月,东风乘用车旗下品牌风神、纳米、奕派的总销量达到了81373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5%。然而,这一成绩并未超越吉利、上汽以及长安等品牌的同类自主乘用车。
鉴于这些挑战的存在,东风汽车公司于2023年8月正式推出东风乘用车新能源领域的“跃迁计划”,对旗下自主乘用车新能源业务实施了重大的管理体制改革——该计划涉及集团对“东风”品牌旗下东风风神、东风eπ以及东风纳米三大产品系列品牌的统一管理。
因此,新设立的东风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以及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共同负责东风风神、东风eπ、东风纳米三大产品系列品牌的营销与制造事务。此外,这三个品牌的商品策划和项目管理也被整合至集团层面的统一管理之中,从而实现了商业策划与管理的集中化。
此外,自2025年1月起,东风公司于东风集团总部增设了负责采购、质量、营销等职能的业务部门,这些部门不仅负责管理集团的整体业务,同时亦对乘用车业务进行监管。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积极效果,使得东风乘用车在2023至2025年间实现了销售量的持续上升。然而,这种一体化管理模式并未真正实现其一体化管理的目标,集团与乘用车部门之间依然存在脱节现象。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的成立,据《汽车商业评论》分析,标志着集团在一体化运营方面的退步,但实质上却推动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链条的一体化进程。此外,未来在某些品牌上,或许还会出现资源更加集中的趋势。
拷贝岚图还是猛士模式
由于这一原因,有观察者指出,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的成立,将模仿岚图模式的做法。
东风汽车精心打造的岚图品牌,定位为高端智慧新能源,自2020年创立以来,始终秉持创新驱动,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卓越成就。
在技术研发领域,岚图致力于全面自主可控的全栈研发,坚守正向开发模式,并融入模块化和通用化的设计理念。例如,他们成功打造了全球首个多动力的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以及领先的“软件定义汽车”的电子电气核心架构。这一架构不仅支持软件的升级,还能实现硬件的扩展,从而真正实现了软硬件的分离。
在生产制造领域,岚图公司业已领先业界,将燃油汽车的产能进行了全面的升级与改造,成功转变为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此举不仅塑造了国家级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还打造了绿色工厂的典范。
在市场营销领域,岚图打造了“自营与合作伙伴相结合”的直销网络,实现了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同时,建立了包括制度、财务金融以及营销管理等在内的全方位直营体系。借助数字化营销平台,岚图实现了线上线下用户场景的融合,并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数字化用户运营体系。
在2024年,岚图汽车实现了8.57万辆的销售业绩,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0%。进入2025年,从1月到5月,岚图汽车的销售量进一步攀升至46075辆,这一增长幅度达到了85%。
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期望能从岚图的成功中汲取经验,以期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取得迅猛进步,从而为东风汽车的自主乘用车业务带来新的生机。然而,《汽车商业评论》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其本质更接近东风猛士,而非岚图汽车。这一点从公司全称中便可窥见一斑。因此,与岚图的区别显而易见。
或许,新东风奕派的问世或许与东风猛士有所区别,亦或是说,无论是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抑或是东风猛士汽车科技公司,它们都将在竞争激烈、喘息之机已逝的市场环境中,开始真正的转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