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
06/04 10:00
销量份额数据连续两周霸榜,苹果的逆袭。
根据供应链权威机构周报发布的信息,2025年第21周期间,也就是5月19日至5月25日这段时间,苹果品牌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占比达到了25.9%。这一数据使得苹果继续领先,其市场份额较上一周期,即W20时期的21.5%,有了明显的增长。苹果品牌已经连续两个星期保持销量份额第一的位置。
这一成就已经扭转了华为、小米等本土企业连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并且创下了苹果近三年内单周市场占有率的最高纪录。
根据供应数据,iPhone 16 Pro系列在W21期间激活设备数量超过八十万台,较降价前提升了一百五十个百分点,其中128GB版本结合国家补贴后售价仅为五千四百九十九元,是苹果公司历史上价格最低的Pro系列机型。
从市场对峙态势而言,OPPO(涵盖一加、realme)占得14.9%的比重,位居第二位,华为以14.8%紧随其后,小米和vivo的销量占比分别为14.6%和14%,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
这个数据与2025年第一季度的情形大相径庭,在那个时期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百分之八,其市场占有率为百分之十三点七,位列第五位(信息来自:Canalys)。
苹果这次的销量猛增,关键因素在于它初次全面介入了由我国政府牵头实施的“智能设备财政支持方案”。
iPhone 16 Pro系列里128GB的机型起初售价是7999元,到了5月10日苹果官网主动减少了1445元的定价,另外加上国家补贴的500元以及平台发放的百亿级优惠活动,综合下来最后的价格跌到了5499元,和最初发布时的价格对比,降价幅度达到了31%。
这一策略直接改写了高端市场竞争规则。
先前,华为Mate 60 Pro+、小米15 Ultra等国产高端手机凭借大约5500元的促销价格形成了价格上的优势,而iPhone 16 Pro在获得补贴之后,其售价与它们不相上下,甚至还要便宜一些,因此成功地把品牌的附加值转变成了价格上的竞争力。
根据电商平台信息统计,iPhone 16 Pro系列在优惠活动启动后的十四天里,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增长了一百五十个百分点,个别款式的产品库存被迅速售罄,而中间商的获利情况也从原本每件商品加价五十元却无人问津,转变为每件商品加价二百元被大量抢购。
除了国家补贴之外,苹果公司同时推行的以旧换新方案更加凸显了市场的影响力,这个措施对于现存的客户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渠道层面的紧密配合非常关键,苹果同京东、天猫等平台联手打造了“优惠专区”,借助预售方式确保货源稳定,利用分期付款并且免除利息来减轻消费者的购买压力。
线下渠道方面,Apple Store自营店同步落实优惠措施,并且与通信服务商合作推出“买机赠送数据流量”的优惠方案,同时将业务拓展到中小规模城市。
苹果的强势回暖给本土品牌带来明显影响。根据TechInsights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华为以20%的市场比例首次取得领先,小米以19%的比例紧随其后,这两家公司都从国家消费电子产品(3C)的扶持政策中获得很大好处。
苹果公司目前的策略变动,表明中国手机市场已经迈入高端产品价格竞争的新时期。
借助“减少积压商品同时维持市场占有率”的协同方法,苹果公司为秋季推出新款产品赢得了必要时段;研究人士猜测,iPhone 17系列或许会赶在八月问世,借此保持市场活跃度。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怎样在技术进步与成本较量中寻得最佳结合点至关重要。华为重新活跃,小米构建“人-车-家”体系,vivo推出NEX技术平台,荣耀实施阿尔法战略,这些举措都要求在未来半年至一年时间里实现具体进展。
值得留意的是,中国信通院资料表明,2025年第一季度,国产手机销售量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3个百分点,三月份的增幅更是达到了6.5个百分点,这为本土企业赢得了发展空间。
苹果公司的生产地点变动值得关注。五月份,苹果公司决定把运往美国的iPhone生产活动迁往印度。富士康等代工企业在班加罗尔已经投入了260亿美元用于建造新工厂,计划在2025年达到每年生产3000万台苹果手机的目标。
不过现阶段新增产能主要由中国负责,印度那边要消化更多订单大概要花三到六个月的时间。
此项变动现阶段对国内市场供应层面冲击不大,不过未来或许会重塑全球产业链的整体构造。
政策层面,国补政策的持续性成为变量。
2025年“智能终端补助方案”预计在岁末终止,倘若将来扶持政策强度降低,苹果公司必须在产品性能方面发掘新的提升方向。
当前,中国政府推行的“国产替代”计划或许会继续加强,这对依靠外部供应芯片的苹果公司形成了隐性的威胁。
苹果在W20和W21周期间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状态,实际上是多项因素共同作用的表现,其中包括政策带来的好处,产品的定价方式,以及其自身的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优势。
借助国家补贴促使价格下降,运用以旧换新策略来盘活已有市场,同时借助苹果系统增强用户依赖,该公司成功改变了之前的困境。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技术革新的必然推动力。
随着折叠式手机普及率不断攀升,以及人工智能功能手机引发新竞争格局,国内移动设备市场的角逐将愈发激烈。今后,能够兼顾产品价值、技术突破与平台整合的厂商,才有望成为最终的成功者。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参与投资要慎重。这篇文章并非个人给出的投资指导,也没有将每个人的投资目的、经济条件或需求都纳入考量。请自行判断文中提及的任何看法、见解或最终判断是否适合自身情况。如果依照这些内容进行投资,由此产生的后果需要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