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二孩”小米YU7终于如期正式发布。
六月二十六日晚上,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举行,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小米汽车首款SUV车型小米YU7开始售卖,同时公布小米AI眼镜等十多个人车家全生态产品。
紧接着,小米YU7,短时间内订单量迅速攀升,三分钟内达成超二十万辆的预定,一小时内的预定总数更是超过二十八万九千辆。雷军情绪高涨地表示:“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项非凡成就。”
那么,对小米YU7今年的销售情况有何预期?北京工厂的整体生产规划是怎样的?
雷军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谈到,产品要比SU7优秀,必须尽力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务必提升产品品质,还要迅速完成发货。
小米YU7标志着小米正式踏入汽车行业的主战场,它将遭遇实力最为强劲的竞争者,面临异常激烈的行业角逐。但是雷军指出,只要持续努力追赶,就处在通往胜利的进程之中。
雷军在发布会现场。企业供图
“大家一起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奇迹”
二零二四年开春时分,小米着手实施YU7的整车检测工作。算到现在,这项工作持续了五百三十九天,足迹遍布二百九十六座城市,实际行驶的总路程已经累积到六百四十九万公里。
小米YU7是小米推出的第二款汽车产品,同时也是品牌首款SUV类型。这款车型被明确划定为“豪华高性能SUV”级别。
小米YU7整个系列都装配了小米V6s超级电机、小米智能底盘以及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续航表现出色,标准版本按照CLTC标准测试,续航里程能够达到835公里,与第三方充电桩的适配程度超过了99%。
小米的辅助驾驶项目首期投资高达57.9亿元。小米YU7全系列车型均配备了激光雷达设备,并搭载了1000万像素Clips版辅助驾驶系统。小米SU7系列车型也计划在7月下旬逐步完成系统升级。
小米YU7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版本选择和九种颜色方案,标准版的价格是二十五万三千五百元,Pro版的价格是二十七万九千九百元,Max版的价格达到了三十二万九千九百元。
汽车发展历史悠久,SUV在国内市场角逐异常激烈。普遍看法是,小米YU7的主要对手包括小鹏G7、特斯拉Model Y、理想L7等车型。特斯拉Model Y更是实力强劲的对手,小米YU7的定价普遍低于Model Y的对应配置版本。
雷军谈到,Model Y被业界誉为“旷世杰作”,多年蝉联全球销量榜首,屡次击退众多竞争者。即便如此,小米YU7却定下惊人计划:依然要向Model Y发起挑战!
那个晚上小米YU7的销量令人惊讶,3分钟内预约量突破20万辆,1小时内预约量超过28.9万辆。
我们共同见证了国内汽车制造业的非凡成就,这一成就源于每一位用户与我们的共同努力,这款汽车凝聚了我们无数心血,雷军深有感触地表示。
对于“小米主要依靠宣传取胜”的说法,雷军回应称,在产品构思、外观规划、品质管控等许多方面,小米都具备优势,当然小米也存在诸多待改进之处,必须将自身实力的提升作为核心任务。
东吴证券分析师黄细里指出,在移动互联背景下,依据用户数据能够推动产品迅速更新完善,进而持续提升产品水准,同时能充分发挥“用户在哪里,商机就在哪里”的业务拓展作用。小米汽车业务体现了小米集团运用互联网模式的特点,同时也是小米凭借十余年经营建立庞大用户群后进行的重要业务拓展。
“YU7的销量肯定会比SU7高”
小米集团的汽车业务地位显著。2024年,小米集团整体营收达到3659亿元,相较上一年增长35.0%。调整后的净利润为272亿元,同比提升41.3%。特别指出,SU7系列产销量为13.69万辆,智能电动汽车板块贡献收入321亿元。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的整体营收为1113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实现了47.4%的显著提升,其中智能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板块贡献了186亿元的收入,小米SU7系列在该季度的交付量保持稳定上升态势,累计交付了75869辆。
雷军把小米汽车2025年全年的出货规划给修改了,数量从三十万辆增加到了三十五万辆。
雷军发布小米YU7。企业供图
小米北京工厂的产出能力怎样规划?雷军称,必须尽最大努力促进产能增长。客户需求远非预期,SUV市场的角逐异常激烈,务必提升产品品质,同时必须加速出货,以便让购车者能更早收到车辆。
小米汽车正在增加产量规模。根据媒体报道,小米汽车在北京亦庄建设的生产工厂分两个阶段进行规划,总共能够年生产三十万辆汽车,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各自能够年生产十五万辆。现阶段,小米汽车的第一阶段工厂项目已经于2023年完工并开始运作。有消息透露,第二阶段的工厂也计划在今年七月份开始生产。
关于未来车辆销售构成,雷军表示,喜爱轿车与喜爱SUV的群体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客户,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相当大的交集,但两种车型均拥有各自的忠实拥趸,6月份在YU7强劲表现推动下,SU7订单数经历了三次上调,YU7的销量预计将超越SU7,不过SU7的表现同样不会逊色。
国元国际的分析师杨森有此看法,小米YU7的销量或许会超出人们的预料,这是由于SU7的出货量不断增长而产生的规模效应所致,小米汽车的业务亏损正在迅速缩小,预计到2025年的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有可能实现盈利。
小米首款AI眼镜正式亮相
除了YU7,当晚小米发布会最受关注的莫过于AI眼镜。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都在关注小米这款配备人工智能的眼镜,这是国内该领域表现最为出色的智能眼镜产品,一位从事AI眼镜行业的专家这样表示。
小米AI眼镜发布。企业供图
小米的首款人工智能眼镜已经公开,雷军称,该产品是适应未来阶段的个人智能化装置,也是个人人工智能的应用端口。
出厂预装的智能助手,能够协助用户进行拍摄、录制影像资料、进行交流互动以及语言转换,可以同时处理十种不同语言的信息转换,具备多维度知识库查询功能,此外也能够通过图像识别来完成支付操作。
完成设备间与应用间的相机联动,能够进行多方应用程序的第一人称视频交流,同时支持多方应用程序的现场广播,并且配备独立的Type-C接口,可以边使用边充电。
调查机构资料揭示,到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的销售量预计将达到1205万台,比上一年增长了18.3%。由于智能穿戴产品领域的热度不断上升,AI与AR眼镜领域正经历着空前的跨行业合作浪潮。
大厂纷纷进入,领域对抗将更为白热化。CINNO Research首席研究官周华指出,往后,在技术进步程度、政府扶持力度以及应用场景多样性的相互促进下,如今AI/AR眼镜领域的跨界角逐,有望从少数技术爱好者的玩意儿转变为普通民众的日常用品,变成智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米AI眼镜拓展了小米科技的产品范围,为未来智能硬件及AI交互平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公开活动中,雷布斯再次强调小米会进一步增加科技研发方面的资金使用:计划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从2026年到2030年),于关键技术方面再投入两千亿元人民币。
小米从创立至今已经十五年了,如今在手机制造、汽车研发以及芯片设计等多个行业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根本在于始终把技术放在首位,并且持续以高端市场为发展方向。这是雷军所强调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