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的商业洞察力非常敏锐。他大量注册了数百个少林相关的商标名称,像是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将这个历史悠久的金字招牌稳固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据公开资料,与他相关的公司多达十余家,投资总额早已近亿元。
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形形色色,既有经营传统素食餐饮的,也有售卖地方特色纪念品的,还涉及文化宣传推广业务,并且很早就建立了线上店铺,将少林寺相关产品推广至全国各地。
有人估算,仅门票和香火钱,少林寺每年进账便可轻松破亿。
更令人赞叹的是,他竟能针对经济状况各异的游客,设计出价格多档的“祈福方案”,这种细致的市场细分,连最有头脑的生意人都感到十分佩服。
这一场商业博弈的舞台,其实已经越过了内地,在香港这个全球性金融枢纽也布下了势力。
那地方,有好多公司,董事或股东里有释永信或者他有关联的人,不只一家。有个叫“香港少林寺”的公司,它登记的地址不是寺庙,只是一个普通的办公楼层。
该物业的登记人是一位法号为释延常的出家人,他持有美国护照,但在二十年前于地价高昂的香港购置房产,动用资金达数百万,其资金出处不明。
这些香港企业的财务状况格外引人注目,经常呈现收益显著高于开销的态势,账簿上堆积着巨额“盈利”,却几乎看不到大规模对外流出的情况。
这笔钱最后究竟去了哪里?有家公司账本里,清楚地记录了一笔价值百万港币的“黄金购买”——这种明显带有赌博性质的凡俗行为,和修行者的身份极不相称。
二零二二年,释永信花费四亿五千二百万元,在郑州市购置了一处商业地块,此举使商业领域的热潮达到了顶点。
那个时刻,他眼中映照的,已非心怀慈悲的修行者形象,而是身家丰厚、在房产领域叱咤风云的负责人。
少林寺,好像已经完全不再是一处清心寡欲的修行场所,而是彻底转变成了一个只顾赚钱的机构。
刘家账本:肥水只往自家田里流
某个个体成功之后,其亲属也跟着受益,这一俗语在释永信的亲属关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少林寺的资产急剧增长,一个棘手的问题随之显现,这笔钱,是应该用于支持佛教事业,还是被个人挪用?
在安徽颍上县故乡,刘应保大哥的创业经历是乡亲们日常闲谈中的常见内容。
老人们讲起,刘应保起初家底不厚,可自从拜见过当寺住持的弟弟,他立马变得有钱了。
有村民非常肯定地说,亲眼目睹他提着一个装满成卷纸币的袋子回到村里。
刘应保的生意后来发展得非常顺利,不仅建立了当地规模最大的超市和商务会馆,还创办了一所以“少林”为名的武术学校,这些成就仿佛都在证明着弟弟所拥有的好运气。
大哥的资产尚可视为是得益于他人,四弟刘应彪(法号释永胜)却深度参与了少林寺的主要事务。
释永胜自小在少林寺生活,依靠与方丈的兄弟情谊和多年积累的功绩,同时担任多个职位。
他是少林书画院的副院长,其书法作品曾被高价收藏。
他同时担任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的负责人,这一职务,对于寺庙捐款的去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他曾经全面参与少林寺的主要经济机构——少林欢喜地(登封)企业。
这家主营旅游产品和素斋的公司,释永胜一度持股高达35%。
方丈哥哥在台前主持大局,亲弟弟在背后掌握关键权力,造成这种“兄弟联合掌权”的格局,使得“少林寺属于刘家所有”的议论,在民间逐渐传播开来。
二零一五年,遭遇初次检举事件,释永胜立即把股份处置给了叫释延洁的一位尼姑。
但是,从旁人眼中观察,这番举动实际上只是虚张声势的手段。据了解内情的人讲,核心的支配力量并没有发生转移。
在2022年,由“4.52亿购地”事件所引发的轩然大波之中,释永胜最终选择全面撤资退出。
现在,由于永信的垮台,那位经常写字作画的“高人”也突然不见了踪影。他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他过去掌握的,以及可能被他藏起来的大量钱财,到底属于刘家还是少林寺呢?这笔乱七八糟的账目,恐怕只有找到他本人才能弄明白。
袈裟之下:高僧还是欲望凡人?
卸下“最高负责人”与“家族关键人物”的标签之后,释永信这个人本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给人的印象,同样交织着许多无法统一的复杂性。
刘应成在故乡乡亲们的描述里,年少时是个非常本分的人,从不贪图他人的东西。
他成功之后,对故乡并非毫无表示:父亲离世之际,他给村里所有年满六十岁的长者,每人赠送了1000元,在那个农村地区,这笔钱款相当可观。
他还出资修缮了村中的道路,这条道路现今依然称作“永信路”,成为了他怀念往昔的象征。
然而,同样是这些村民,也曾透露过截然不同的另一件事。
释永信曾经打算收购整个村子的所有田地和宅院,推倒后建造寺庙,不过提供的补偿金却非常少,每户人家只有两三万块钱。
当有村民不愿意时,负责操办此事的亲戚甚至出言威胁。
如此悬殊的差异,使人不禁产生疑问,他所谓的“公益”行为,究竟是发自内心,还是别有用心?
更大的争议,来自他个人修为层面的质疑。
他身穿价值十六万的云锦法衣,驾驶百万座驾出行,早已背离了“不贪不恋”的修行者风范。
更致命的指控,则来自一份尘封多年的信件。
据了解,释永信早年时的师父、少林寺前住持行正大师在离世前,写下了一封手写信件,严厉指责他年轻时曾盗取寺院珍贵物品,指责他志向过大,并且不尊重师长,甚至打算将他赶出师门。
实在令人惋惜,行正大师尚未着手办理相关事宜就已突然离世,这封信件也因此变成了未解之谜,但客观上为释永信掌控权力扫清了障碍,使其前行的道路畅通无阻。
权势最能加速事物发展。身拥庞大权力与巨额财富的释永信,终究未能经受住私欲的蛊惑。
他个人行为失当、并且存在非婚生子女的流言,在他被拘押审查后,开始广泛传播,变得非常喧闹。
那个过去声称自己月薪仅700元的方丈,真实面目最终显露出来,他左手紧抱资本力量,右手又紧搂世俗贪欲,是个普通人。
释永信的故事落幕了,但它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古老的信仰如何自处?
当信仰与营利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我们怎样才能保护那个神圣的领域?
少林寺的未来,究竟将走向何方?
这些疑问,或者,比一位住持的垮台事件,更加值得咱们持续不断地、反反复复地琢磨。
本文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