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着服饰价值高达十六万元,佩戴的饰品价值数千万,所饮雀舌茶每斤售价上万,所用的名贵家具价值数百万;餐桌上陈列着各式高档美酒,购置房产便是一掷千金,高达4.52亿;拥有豪车十五辆,情人数众,更有私生子,名下企业多达十八家;如此炫耀的身份,如此奢侈的生活,若是在其他官员或公务人员身上,恐怕早已被彻查到底,早已身陷囹圄了。
寺院为何被视为法外之地,释永信为何无人问责?这或许有几方面原因:首先,僧侣并不在纪检监察的监管之列。《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主要针对党员,《八项规定》则是针对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而财产申报则是针对官员而言。释永信既非党员,亦非官员,他过着酒肉穿肠的生活,因此纪检部门无法对他进行调查。
二是法律对寺院予以特殊对待。在中国,众多民众信奉佛教,深信世间存在神明,冒犯僧侣即等同亵渎菩萨,因而会招致惩罚。即便僧侣行为极其恶劣,惩罚也只能由佛教内部的寺规戒律来执行,外界人士鲜少干预寺庙事务。那么,这些教规戒律是如何实施惩罚的呢?在古代,通常包括闭门反省、罚跪、罚做苦役,严重者甚至会被重打板子,被逐出佛门,直至遭受极刑。现今时代,仅是取消僧侣资格,使他无法在佛教领域继续胡作非为。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明确指出,对于任何人的犯罪行为,在法律适用上应当平等对待,不容许任何人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权利。然而,在执法过程中,对僧侣实施刑罚的情况仍然相对较少。
三是监管寺院的工程存在困难。寺院的建筑活动,资金来源多样,包括匿名捐赠,使得资金的来龙去脉不甚明了;传闻少林寺每年的香火收入高达一亿元,其中许多香火钱是以现金形式投入功德箱,具体数额无人知晓;在寺院举行法事时,信徒们所付的款项是对菩萨的敬意,而非行贿,僧人与信徒之间的经济往来并非贿赂行为。
自古以来,少林寺便被誉为“名门正派”,而所谓的“少林恶僧”不过是虚构的角色,仅见于部分小说之中。例如,《倚天屠龙记》中的成昆,便是这样一个在少林寺隐匿多年的恶僧。同样,现实中的释永信也曾在少林寺中隐匿,他于1980年踏入少林寺,然而早在1988年便已被寺中开除。令人不解的是,他后来竟然得以留在寺中,并逐步攀升至方丈之位。《天龙八部》中,鸠摩智将少林寺形容为“暗藏春色、藏污纳垢之所”,他指责寺内存在恶僧,这并非无中生有。
这位恶僧,早在十年前的此时,便遭到了其弟子释延鲁的实名指控,指责他违反了佛教的戒律,私养情妇,并且挪用了少林寺的香火钱,在国外过着奢侈放荡的生活。然而,不久之后,又有30多位少林弟子挺身而出,为释永信鸣不平,声称这一切都是无中生有,纯属诬陷与诽谤。自那时起,举报者释延鲁遭到了众人的指责,而释永信却转变成了能够经受审查的“正直之人”,他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行事愈发随心所欲。
天道轮回不息,善恶终将得到相应的报应,一切事物都有其界限,一旦越过了这个界限,即便是菩萨也无法庇护,若是坏事做得过多,菩萨亦不会宽恕。在7月27日这一天,释永信的戒牒被撤销,从此佛教界便不再有他的身影。自那日起,他恢复了本名刘应成,国家将依照普通公民的身份对他进行刑事追责。相信不久的将来,释永信的恶劣行径将被世人所知,而此人也必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