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周晓宇 发自 北京
近期,久未公开露面、逐渐远离公众视野的释永信,再度引发了广泛的关注。11月2日,他前往美国旧金山,参观了Meta公司的总部,并就“禅宗与人工智能的交汇”这一主题进行了演讲。在这次演讲中,当传统的东方禅宗哲学与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相遇,再度激发了公众对于少林寺及其住持释永信的关注与热议。
嵩山少林寺的住持释永信,一直备受瞩目。有人认为,他已经偏离了正道,佛门弟子怎可置身于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也有人赞誉,他成功地将少林寺塑造成为一个知名品牌,并将中国佛教文化传播到了海外,其功绩将流传千古。
释永信和少林寺,这两位公众焦点人物,此次再度吸引了众多目光,那么,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在释永信的领导下,这一次,少林寺又将踏上怎样的新征程?
释永信 图源网络
释永信造访Meta总部
因一场外访活动,久未现身的释永信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11月2日,正值佛教盛大的观音诞辰纪念日,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莅临美国旧金山Meta公司的总部,围绕“禅宗与人工智能的交汇”这一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在演讲过程中,释永信对少林寺在数字化改革领域的探索与成效进行了深入讲解。他指出,少林寺始终主动接纳科技,借助数字化手段来继承与传播佛教文化。比如,他们研发了一款名为“少林云”的软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使世界各地的信众与爱好者得以亲身体验少林寺的文化底蕴与历史风貌。
释永信指出,当传统的东方禅宗智慧与21世纪的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相遇,这种人文与科技的融合无疑将为当代世人带来全新的领悟。他进一步阐述道:“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搜寻和查阅相关经典文献,以此解决各种困惑,并为修行者提供助力与便捷。”
国内传来消息,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运用自己的“幽默感”对这一现象进行戏谑。他们不禁疑问,科学的边界是否真的触及了玄学的领域?
然而,随之而来的争议使得“商业化”标签重新贴在了少林寺和释永信的身上,而作为寺院的方丈,释永信更是被视作背离传统的代表。
本次释永信抵达美国之际,他所率领的少林寺,其海外商业帝国的轮廓亦逐渐浮现在世人眼前。
在Meta公司总部释永信发表“禅宗遇到AI”演讲
少林寺的“海外之路”由来已久
将时间指针回溯至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电影上映,彼时票价仅为区区一角,却奇迹般地实现了超过一亿的票房收入。
电影上映后,全国上下刮起了一阵少林旋风。
五年后的夏日,释永信,年方二十二,荣任少林寺管理委员会的主任一职。他带领少林寺,从最初加入时仅有十几名僧侣,仅靠28亩土地维生的青涩时期,成功迈入了辉煌的黄金时代。
少林寺在国内的境况,众人皆知。释永信相继创建了少林寺武僧团、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少林影视公司等组织,致力于少林寺的商业化运作与宣传。
在他的带领下,少林寺变成了一张含金量极高的文化名片。
借助电影《少林寺》的火热人气,少林寺成功开启了其通向海外的征程,顺利地拓宽了国际影响力。
自1987年释永信担任少林寺住持以来,他所带领的武僧团足迹遍布全球60余国。随着巡演次数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得以在本土亲眼目睹少林功夫的风采。许多人因此为之倾倒,甚至不远万里来中国寻师学艺。同时,海外巡演也成为了少林寺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
1996年,少林寺开创性地搭建了首个中文网络平台,并在该平台上对外发布了《易筋经》、《洗髓经》以及七十二绝技等少林武术的珍贵秘籍,从而在众多寺院中独树一帜。随后,英文版网站亦随之问世,该网站不仅提供了关于寺院状况、禅宗文化以及少林武术的英文介绍,还特别为有意前往少林寺学习武艺的外籍人士提供了详尽的报名指导。从选择出行路线到办理签证手续,从参加短期汉语课程到了解各类外交联络途径,方方面面都堪称“面面俱到”。
自2008年《功夫之王》、《功夫熊猫》等影片以东方武术特色登陆好莱坞影院,再到2010年《功夫梦》的上映,少林寺的形象在银屏上再度受到了广泛的推广。
在网络和荧幕上与广大民众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样一来,少林实体经济的繁荣发展便可视为“水到渠成”。
少林寺 图源于网络
海外少林“生财有道”
先看看少林寺这些年来都有些什么。
2011年,据新京报报道,释永信在演讲中提及,少林寺在国内的拓展并不广泛,现阶段的发展重心转向了海外市场。在柏林、伦敦等城市,少林寺直接设立了超过40家公司,此外,还通过其他方式间接创办了若干家公司。
英国《卫报》曾披露,少林寺的年收入可达到1000万英镑之巨,其中相当一部分收入源自海外,具体包括学员的学费、演出的收益以及电影拍摄等途径。
赤焰新闻经过梳理发现,早在2008年,浙江在线便有报道指出,少林寺在全球范围内,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专门教授少林功夫的学校和团体,吸引了超过300万名外籍弟子,学费收入亦颇为丰厚。
许多海外的少林寺文化机构实行会员制度,并按时间计费。以美国为例,每小时收费约十几美元,通常情况下,只要吸纳150名学员,三个月的收入便足以维持一个中心的运营。
经济观察报曾长篇探析过少林寺的商业化路途。
据悉,自1989年开始,少林武术队正式变更为少林寺武僧团。截至目前,该团已在60余国及地区展开过千余场演出,每场演出的纯收益通常达到两万元。
2005年5月,少林寺正式授权影视公司制作了电视动画系列剧《少林传奇》,并同步推出了同名网络游戏。此举是首次将少林文化元素融入三维网络游戏领域,因此,少林寺从中获得了超过38万元的知识产权转让收入。
少林药局禅医功夫学院及少林药局医院先后开业,共同打造了禅疗、食疗、功夫疗等独特的治疗方式,并设立了包括采药、制剂、诊断、针灸在内的十余个专业科室。
在2006年,少林寺的直属全资子公司携手深圳广电集团共同打造了一项名为“中国功夫之星”的全球电视大赛,作为合作的一部分,少林寺收获了不低于100万元的捐款。
少林寺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旗下已拥有五家子公司,它们分别是少林寺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少林欢喜地有限公司、少林寺文化传播公司、少林寺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少林药局有限公司,这些子公司被誉为“五大盈利利器”。
树大招风,少林寺纠葛不断
欣欣向荣的背后,少林寺的麻烦也从来不少。
自2009年12月30日起,少林寺与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达成一致,签署了相关协议;该协议规定嵩管委负责嵩山少林寺景区门票销售的管理工作;同时,少林寺将根据游客数量,每人次获得30元的门票收入。
少林寺景区并非少林寺独有,它实际上是由登封市政府与中国港中旅集团控股的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按照49比51的股份比例共同出资设立而成的港中旅嵩山少林文化旅游公司所拥有。
关于门票的分配方式、半价票的具体划分以及少林寺方面是否应当缴纳相关税费等问题,各方意见不一,导致门票争议持续升级。
2014年9月20日,嵩山少林寺塔林围栏之外,数位身着僧袍的男子高举横幅,对“少林寺门票收入70%去向何方”提出质疑,并向嵩管委寻求解释。
嵩管委的提问更激发了众人的好奇心,“少林寺为何需要如此巨额的资金?毕竟,那里都是僧侣,他们又能消费多少?他们尽管接受众多布施,但何时进行过审计呢?”
2014年年末,少林寺与嵩管委在郑州中级人民法院展开了诉讼,诉求嵩管委支付少林寺景区门票分成款共计4970万元,同时要求赔偿延迟违约金232万元。
在2009年,有关“登封市正秘密筹备少林寺上市”的消息一经传出,便迅速将登封市政府与少林寺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在接受《广州日报》的独家采访时,释永信透露,少林寺之前的情况是“被迫走向市场”,但如今少林寺已决定不再上市,未来也绝不会考虑上市,坚决不上市。
世界各地宗教圣地,信徒往来皆无需门票,更无将其商业化之例。少林寺在此方面尤为传统。若少林寺上市,其品牌将不复存在,甚至等同于失去了主权,这情形简直比少林寺被焚毁更为令人恐惧。
面对上市传闻,释永信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坦言:“少林寺宛如唐僧肉,各方势力皆意图分得一杯羹。”
2013年,释永信本人再次深陷舆论漩涡。
西班牙媒体以《性、金钱与功夫》为题,对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进行了报道。报道中透露,释永信在海外的存款至少高达30亿美元,他在美国和德国都拥有别墅,并且曾与一位知名明星有过关系。此外,他还资助了一名北京大学的女学生,并与她育有一子,目前母子二人居住在德国。
少林寺随后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少林寺针对网络谣言的声明》以澄清事实,该声明共计781字,明确指出关于方丈释永信的种种传闻纯属无稽之谈,并带有恶意诽谤的成分。
当时,少林寺内部有人士推测,这些传闻的产生或许与方丈释永信对于少林寺上市计划持不同意见有关。
少林寺该远离商业化吗?
少林寺近期频繁的商业行为及其商业版图的扩张,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然而,外界对于这些活动的看法却存在着分歧,并非所有人都持乐观态度。
2022年4月7日,一则“少林寺涉足房地产业”的新闻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的焦点。铁嵩科技这家企业,一次性投入4.52亿元巨资,成功竞得了郑州市郑东新区的一宗地块。该公司的大股东为少林资管,而少林资管的实际控制人正是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
当时的新闻报道指出,铁嵩科技成功获取的这一地块,占地57.25亩,其用途涵盖了零售商业、批发市场、餐饮服务、旅馆设施以及商务金融等多个领域。此外,该地块还属于产业用地范畴,项目的整体定位是文化产业类项目。
实际上,这并非少林寺购置土地的首例。自2006年起,少林寺便着手在澳大利亚南部寻找一块面积约为1248公顷的土地,经过长达9年的时光,从2006年至2015年,少林寺与澳大利亚相关方持续进行着磋商。
2015年2月23日,释永信亲自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肖尔黑文市市长交付了一张金额约为416.2万澳元(约合2040.5万人民币)的支票,以此完成购买土地的全部款项支付。这一举动标志着少林村房产开发项目在经过9年的中断后得以重新启动。该项目不仅计划建设一座少林寺的澳大利亚分院,还规划了包括一家四星级酒店在内的多项配套设施。
广州日报的记者曾亲自向释永信提出疑问:“按照传统观念,寺庙理应是清静之所,但你却将寺庙的经营推向了全球瞩目的境地,这难道不是过于世俗了吗?”
释永信回应道:“并非我过于热衷于尘世,而是我走在时代的前沿。我每年大约有六分之一的时间身处海外,诸多前沿的科技与理念,我都是最早接触到的。一旦接触,我便会付诸实践,然而由于过于领先,他人往往难以理解。”
寺庙周边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仅仅依赖政府的补贴来维持生计?这根本不切实际!我们这里还有两百多位僧侣需要我们照顾,难道我们就可以坐视不管,不思考出路吗?
释永信阐释,少林寺并未将自身作为商业项目进行商业化操作,而是将少林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进行开发。评估这些以商业形式呈现的活动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它们是否有助于寺院的发展与佛法的传播。少林寺资源丰富,目前并非过度开发,而是开发不足。
进行商业运作,旨在传播佛教教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现代社会的主流大众乐于接受。这样既推广了佛教文化,又妥善解决了我们的生计问题,岂不是一举两得?至于我个人的功过得失,就留给后世去评价吧!
编辑 李影 程序编辑 赵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