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银行于8月13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而言,在7月末这个时间节点上,广义货币(M_2)的余额达到了329.94万亿元,其同比增长幅度为8.8%;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比例是9%;人民币贷款余额是268.5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9%。从总体方面进行观察,各项的增速全部都保持在了较高的水平之上,这充分体现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进而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合理看待季节性波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在半年末、年末等重要的时间节点,经济金融数据常常会由于各种各样的缘由导致波动幅度加大,与此同时数据还会遭受具有暂时性特点的外生冲击因素的干扰,我国6月、7月信贷数据出现波动,这和金融机构上半年报表披露以及实体企业结算窗口期存在着很大的关联。
在一方面,6月渐渐靠近金融机构半年报披露,部分机构会出现短期把信贷投放节奏进行调整,将数据拉高的状况。在另一方面,6月是企业半年期经营结算相当重要的时间窗口,大量企业面临着货款回收,债务偿还,资金清算等刚性需求,这种阶段性的资金流动高峰也会在信贷数据上有所反映。
温彬称,7月乃明显之信贷小月,往年每年7月之时,制造业、建筑业PMI平均水平,分别相较于6月低1.2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同时,部分银行工作人员偏向于将半年末前后之信贷投放提前至6月达成,并且亦会对7月贷款读数造成一定之扰动,“观察贷款数据不可仅注视当月增量或者环比变化,还应当从贷款之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维度展开综合分析。”温彬讲,就余额增速而言,在7月末之际,贷款余额同比呈现出增长态势,增长幅度为6.9%,此增长幅度仍旧显著地高于名义经济增速,这一情况反映出,在一段时期之内,信贷对于实体经济所给予的支持力度是稳固这样一种状况。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去年11月以来,全国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规模已接近4万亿元,考虑到今年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对贷款数据影响较大,经过债务置换,此前大量以高息短贷形式存在的隐性债务转化为低息长债,短期看会对贷款增速的读数产生下拉影响,长期看有利于缓释地方债务风险,还原相关影响后,7月人民币贷款增速仍明显高于GDP增速。
市场分析研究进行估算得出,在还原化债所产生的影响之后,7月的时候,贷款的同比增速快要接近8%,这依旧是处于一个并非很低的水平范围之中。行业内部专业人士明确指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把地方债务进行置换这件事情,对于帮助风险清理出去以及维护金融稳定有着促进作用,能够让更多的地方财政资金得以灵活使用,从而惠及民生、推动发展,与此同时,也能够有助于让更多的信贷资源被释放出来,使其朝着实体经济的方向流动 。
资金循环效率提高
7月末,狭义货币即M_1余额为111.06万亿元,其同比增长幅度为5.6% ,M_2余额是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比例为8.8% ,M_1与M_2增速之间的差值为3.2% ,该差值较去年9月所达到的高点出现大幅下降情况,总体呈现出收窄的态势。
相比较于含有定期存款的M_2来讲,M_1里主要涵盖现金,企业以及居民活期存款,还有像支付宝和微信钱包这类随时能够取用的“活钱”。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觉得,自今年以来,M_1和M_2的剪刀差显著收窄,这表明资金活化的程度有所提升,循环效率得以提高,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切实有效地提振了市场信心,与经济回暖的趋向相符合。M_1主要是企业日常经营运转所需的资金。中小企业资金融通的能力比较弱,在正常情形下会预留较多的周转资金以便应对各类不确定性。
业内专家觉得,贷款增长跟中长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关,跟资金需求总体愈发轻型化的宏观背景有关,还受直接融资发展影响,受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影响,并且把地方债务置换因素叠加,把中小银行化险因素叠加,把专项债使用效率提高因素叠加。多家银行讲,当前好多政府和企业更倾向通过债券融资来解决基础设施等项目的资金需求。
有来自市场研究方面的估算,化债以及化险这些因素,对于当前阶段贷款增速所产生的影响,是超过了1个百分点的。自去年11月开始以来,地方债务置换这一情况,对贷款造成的影响大概为2.6万亿元,中小银行改革并化险这一行为,对贷款产生的影响同样是接近7000亿元的,在还原上述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之后,7月末的时候,贷款增速是会进一步得到提升的。
融资需求满足度高
董希淼觉得,剖析信贷增长不适合只看重“量”,得拥有多元视角,要重视信贷扩张的“质”。近些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以及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着力去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其效果持续呈现出来。
资金供求关系所展现的价格信号也就是利率,利率处于低位且呈现下行态势,这反映出信贷供给相对而言是充裕的,对于资金需求方来说,其获取银行信贷支持变得更为容易,而且成本也更为优惠,自2018年以来历经多次降息,贷款利率已经处在较低的水准,今年以来又进一步出现了下行的情况,数据表明,7月利率在低位运行,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大约为3.2%,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大约为3.1%,分别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大约45个和30个基点。
多家中小制造业企业反映,过去贷款利率最高达6.5%左右,现在仅为过去一半,这对企业盈亏影响极大。同时,融资成本下降对提振预期、扩大需求有积极作用。一家东部省份科技企业称,这些年一直想更新设备提升产能,因资金成本压力未曾行动,银行给予其20基点利率优惠后,该企业立刻申请贷款用于启动新生产线。
货币信贷条件适宜的重要体现是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这也反映出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王青觉得,贷款利率在低位运行了很长时间 ,这表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 ,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满足度较高 。一系列政策举措得以实施 ,这些举措包括禁止违规手工补息 、建立存款招投标利率报备机制 、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等 ,这使得利率运行机制更加顺畅 ,其不但稳住了银行负债成本 ,还为银行向企业让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称,今年宏观政策总体基调是更积极有为,各类宏观政策显著靠前发力,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节奏,依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下半年宏观政策仍将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国内经济循环有望更顺畅,经济持续回升及有效信贷需求合理增长有保障。(记者 勾明扬 姚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