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滕泰
对中国资本市场讲,2024年9月24日是个真正的“分水岭”,其意义比1999年的“5·19”要大,比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也大。从这之后,人们普遍觉得长期牛市已升至国家意志层面,资本市场也被正式归入宏观调控范畴 。
如今,中国资本市场牛市格局基本形成,然而深层次问题依旧存在,长期牛市所需的经济基本面以及货币流动性环境支撑是怎样的,监管环境和社会认知环境又该如何,怎样促使“中国牛”跨越“十四五”并穿越“十五五” ?
“十五五”牛市的经济基本面条件
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牛市,都无法脱离经济基本面,然而,我们不能够将支撑牛市的经济基本面,简单地等同于GDP高增长,。
某类增长模式,其GDP增速颇为迅速,然而多数增长成效同资本市场并无关联。另外还有一种增长模式,甚至于将资本市场投资者作为牺牲品。如此这般的经济基本面,即便增长数据看上去再美观,也无法造就长期牛市。
存在这样的经济体,其GDP增速并非处于较高水平,然而该经济体的大部分增长所带来的成果,能够转化成为投资者所获得的回报,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拥有牛市 。
审视展望“十五五”的情况,许多成熟产业以及夕阳产业面临着转型压力,然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如今正给长期牛市注入了核心动力 。
人工智能不是短期发生的事情,而是具备改变世界能力的长期存在的力量,中美针对大模型展开竞赛,致使GPU、光模块、液冷等方面的需求曲线快速上升,依据英伟达CEO黄仁勋所作的预测,到2030年时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每年会以50%的速度增长,中国若要缩小在算力领域与美国存在的差距,那么算力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必定要大幅高于50%。一旦算力得以补齐,14亿众多人口所形成在那堪称极为庞大的市场,以及完整无缺的产业链,将会释放出规模巨大的应用方面的潜能,进而会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机器人、智能制造,以及和14亿人口对应的应用场景,能够产生深度的结合 ,最终将创造出数量达到数十万亿元的新产值。
可见,科技牛市并非是那种让实体经济虚化的情况,人工智能不但会带来高达数十万亿元的增长,而且会对各行各业进行改写,进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所引领的科技革命,不但是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实现切换的必然逻辑,更是中国资本市场能够拥有长期牛市的底层逻辑。旧的引擎,也就是依靠信贷扩张来驱动的房地产以及基建投资增长,已经碰触到了上限;新的引擎,必然要依赖“科技乘以资本”所产生的乘数效应。
资本市场长期牛市,须与实体经济构建呈良性方面的互动,牛市可提高那些创新企业的估值,能让更多资金往人工智能这个行业流动,还会进而往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边流动,与此同时,也会加快促使夕阳产业退出,对推动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长期处于慢牛的状态,会让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推动之下使其治理得以改善,效能得以提升,牛市能够带动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所提高,财富效应会持续对消费起到推动作用,唯有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的经济基本面,才属于是支持长期牛市的条件 。
“十五五”牛市的货币流动性条件
从时间维度来看,截止到2025年8月之时,我国PPI已然连续35个月置身于负数区间,CPI则连续30个月小于1,在此态势之下,通货紧缩风险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此种情况对我们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必须要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而宽松货币政策环境能够为牛市供给坚实支撑,长期牛市又会成为化解通货紧缩的有效手段。
去年,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之后,货币流动性状况持续得以改善。在2024年末的时候,M1同比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为1.4%,到2025年8月,其数值已经上升至6%。M1是现金与活期存款相加的总和,消费者购买面包时必须使用现金或者活期存款来进行支付,而不能使用定期存款去购买;企业在购买原材料、发放工资的时候,老百姓在购买股票、购置房子的时候,都需要先将定期存款转化成活期存款,所以M1是用于衡量有效货币流动性的指标。M1的拐点常常会在股市之前率先出现,若是M1增速先是超过了5%,接着又越过了8%,那么便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或者是股市呈现上涨态势,或者是房价维持稳定态势,或者是消费迎来复苏态势 。
除了有着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利率也是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中国应当持续展开大幅降息的举措,并且要认真思考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的相关政策。
将大幅降低利息,这能够明显减轻各部门所承受的利息负担啊。利率要是下降一个百分点呢,对于家庭部门而言,一年时间便能够减少高达8000亿元的利息支出,这其中是依据大约80多万亿元的居民贷款来计算的呀。对于企业来说,一年可以少支付1.5万亿元的利息成本,这是基于约150多万亿元的非金融企业贷款得出的呢。而对于政府来说,一年同样能够减少1万多亿元的利息费用,此乃基于约100多万亿元的政府债务计算而来的哟。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美国果断采取零利率配合大规模量化宽松的措施,2020年疫情冲击时,美国同样果断采取零利率配合大规模量化宽松的措施,美国成功将经济拉出低谷,道琼斯指数从7000点涨到了4万多点。
2013年之后,日本实施了超宽松政策,2016年起开始降息并推行负利率,如此这般才摆脱了持续多年的通缩状况,进而使得消费、房地产、股市以及就业再度呈现繁荣景象 。
欧洲在2012年时,面对需求不足的危机,依靠零利率乃至负利率政策,来扩大需求,并且获得成功,在2020年时,同样如此 。
当下,中国一年期LPR利率仍旧处于3%左右,其利率水平依旧存在显著下降空间,大幅度降息不但能够减轻企业、家庭以及政府的利息负担,而且还能把更多资金引导至消费与投资领域,美国、欧洲、日本的经验显示,零利率以及宽松政策不但有效地带动经济走出通缩或者金融危机,还推动了股市的长期上涨,中国已经步入“低利率+宽流动性”货币政策组合,未来还有可能进入“超低利率+超宽货币流动性”组合。
多年前,中国宽松货币政策借助基础建设投资来传导,凭借房地产投资来传导,依靠企业信贷来传导,如今这三个渠道的信贷扩张都不如之前那般通畅,“十五五”期间宽松货币政策需探索借助与财政政策相结合的新传导机制,需探索借助与资产价格相结合的新传导机制,这种宽松货币流动性,这种低利率,这种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可能催生长时间的牛市。
“十五五”资本市场发展要有远大规划
让牛市真正穿越“十五五”,还必须有战略上的远大规划。
“十四五”期间,主要依靠扩大融资,A股的市值从最低点大概70万亿元增加到如今的100万亿元,在GDP中的占比约为80% ,“十五五”时期,是否能够明确股市市值达到占GDP的140%至200%的国际平均水平呢,假设2030年中国GDP总额在170万亿元左右,这便意味着股市市值将会增长到200万亿至300万亿元,更为关键的是,这一合理增长将不会再通过大量IPO和再融资的方式达成,而是借助股价和指数上涨的方式来达成 。
依据国际经验显示,当某个国家经济里科技含量抵达一定层级时,不但诸多夕阳产业以及过剩产业会逐渐退出市场,过度融资以及房地产分流资金会成为过去,而且该国股市市值与GDP的比值会出现跳跃式的提升 。
由资产端点展开剖析,其所呈现的居民储蓄规模已然翻天覆地,截止至2025年上半年时,该规模达到了162万亿元,相较于“十四五”起始阶段的93万亿元,幅度大幅提升,增长额度约为70万亿元。在“十五五”这个阶段期间,居民资产配置的方向正逐步发生转变,从房地产领域转向股票、基金范畴,与此同时,社保、保险等具备长期性特征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加,基于此种情况,中国股市会有几十万亿元的新增入市资金涌入,凭借这些资金的推动,带动股市市值增加量能够达到百万亿元以上,这是存在极大可能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