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与M2“剪刀差”持续收窄。
9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8月信贷社融数据,其中显示,前八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3.4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56万亿元,截至8月末,反映资金活化程度的M1与M2“剪刀差”较上月进一步收窄至2.8%,这是2021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
需要留意的是,截止到8月末,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两个关键金融总量指标,社会融资存量增速、广义货币(M2)增速,都维持着高速增长,并且增速都是8.8% 。
权威专家称,反映宽货币的M2同比增速保持在8%—9%之间,反映宽信用的社融规模同比增速也保持在8%—9%之间,这说明金融总量较为宽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已然很大,在未来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之际,货币政策重点更要在优化结构方面花力气。
财政货币政策形成合力 促金融总量增速保持高位
有数据表明,在之前的八个月期间,人民币贷款增长了13.46万亿元,到了8月末的时候,人民币贷款的增速为6.8%。
今年以来,特殊再融资的专项债发行速度较快,从而为积极且稳妥地化解隐性债务给予了有力的资金方面的支持,从长期视角来看,这对修复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是有利的,然而,在短期内,其会对信贷增长产生一定程度的下拉效应。截止到8月末,今年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已经发行了将近1.9万亿元,有研究作出估计,在还原地方专项债置换所带来的影响之后,8月的贷款增速处于7.8%左右,这依旧是一个并非很低的水平。
从新增信贷结构来看,部分企业贷款增长受益于生产景气度回升,这为8月信贷增长提供了支撑,东部省份某银行分行客户经理称,制造业贷款储备及投放明显优于上一年,该行今年1至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为53%,相较于2024年全年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特别是以高技术制造业以及装备制造业作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景气度较高,企业新增融资需求较多。
8月,新增住户贷款出现了提振,市场人士对此进行分析称,8月属于传统暑期消费旺季,个人消费需求存在内生增长,这一增长叠加了“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的外生推动,使得消费需求获得进一步释放,进而贷款需求也有所上升。
在价格方面,贷款利率于具有历史意义的较低位置得以维持。8月份的时候,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后的平均利率大概是3.1%,相较于上一年同一时期而言,降低了大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后的平均利率大概是3.1%,相较于上一年同一时期而言,降低了大约25个基点。
然而,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情形的“整体状况”进行观察,不应当仅仅着眼于信贷这一单一途径。在近些年里,实体经济的融资途径日益趋向于多样化,企业债券、政府债券以及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的占比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相较于新增信贷而言,社会融资规模、M2增速能够更为全面地描绘金融总量的情形。
权威专家称,今年以来,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合力,政府债券发行的节奏靠前,力度得以提升,累计融资的增量,持续高于上年同期,财政政策发力增多,社融保持合理的增长,贷款也保持合理增长,对M2增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另外,去年同期M2基数较低,也为当前M2增速保持较高读数,创造了条件。
“活钱”更多利于提振投资与消费
今年以来,M2增速与M1增速的“剪刀差”,持续呈现收拢缩小态势,这体现出当下资金活化的水平得以提升,资金循环的效率获得提高,并且各类稳定市场、稳定预期的政策,有效地鼓舞振奋了市场信心。
M1重要组成部分有现金,M1还有企业活期存款,M1也有居民活期存款,M1甚至包含如支付宝和微信钱包等随时能用的“活钱”,M2相对于此情况下是包含定期存款的,所以M1常被市场当作透视企业投资意愿的重要“风向标”,M1还被看作是反映居民消费倾向的重要“风向标”。到8月末时,M1的增速是6%,M1增速较上月又上升了0.4个百分点,M2增速为8.8%,M2增速和上月保持一样 。
能够看得出,8月份的时候,因为M1增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情况,从而带动了M1、M2“剪刀差”持续收窄,并且达到了自2021年6月以来的最低数值 。
中信证券固收研究团队持有这样的观点,8月不是那种典型意义上的“税收大月”,财政针对流动性的抽水效应有所减弱,另外,我们观察到8月理财产品的扩容节奏相对7月而言放缓了,对于存款的分流相应地也弱化了,去年4月监管部门叫停手工补息,企业活期受到影响出现显著下滑,同时地产销售平淡等种种因素都造就了M1低基数的背景状况,从而带动今年8月M1增速持续向上修正,此外,化债政策持续在推进,这也对企业资金情况的改善有帮助,进而对M1形成支持 。今年开始以来,M1减去M2的“剪刀差”显著地收窄了,这成为了金融数据当中的一个大亮点,这体现出资金活化的程度得到了提升,并且循环效率也提高了。
未来货币政策重点更需落在优化结构
近些年来,央行接连进行降准以及降息的举措,其货币政策所处的状态呈现为支持性的态势。具有权威的专家表明,我国金融在总量方面已然规模庞大,于维持总量合理增长这样的情况之下,更加需要对结构予以优化 。
权威专家称上述内容,未来结构引导重点在于发挥市场优势高效配置资源,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继续发挥牵引带动作用,提供政策支持与激励引导,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的能力及意愿,同时要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协同效应,增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实效 。
与此同时,存在业内相关人士发出呼吁,宏观层面的政策需要进一步将重点放置于深层次的矛盾之上,对于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工作而言,在加强社会保障,健全政府针对债务的管理措施,以及优化税收制度等诸多方面,同样也要 speeding up further推进,这些方面不但对于经济能够在长期实现平稳前行走远有着助力,而且在短期内还能够发挥出宏观调控以及提振消费的功效 。
业内人士称,宏观政策会保持连续性跟稳定性,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着坚实基础,目前宏观政策思路已明确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一些成效显现慢、可是有利于长远的改革以及政策举措,当下是窗口期,可以尽早促使其落地,比如,金融方面既得持续维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又得防范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财政方面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促消费、惠民生的保障力度,加大二次分配力度等 。
校对:刘榕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