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生理财发布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并且招银理财也发布了相关公告,同时华夏理财同样发布了此类公告,另外中银理财也发布了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部分产品下调幅度超100个基点。那么在低利率时代,理财产品还具备相应能力吗?
业绩比较基准密集下调
近日,多家理财公司密集发布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
1月13日那天,民生理财发布了一则公告,声称,依据理财合同的约定,遵照当前的市场情况,决定从下一投资周期开始,也就是2025年1月15日开放日之后,把“民生理财贵竹慧赢添利固收增强半年定开1号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为2.7% - 3.1%,相较于之前下调了10个基点。
招银理财于1月6日进行宣布,依据理财产品合同的约定情况,该公司所发行的“招睿卓远系列一年定开9号增强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第6个投资周期是2025年1月15日至2026年1月14日,此投资周期的业绩比较基准被调整成了1 . 90%至2 . 60% 。记者察觉到,该产品上一投资周期的业绩比较基准是2 . 50%至4 . 20% ,实际年化收益率为2 . 73% ,略微比业绩比较基准下限高一些。
中银理财对此发布了公告,指出这一举动是鉴于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计划从2025年7月21日开始,调整36只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有变动,其中,“中银理财-(1年)最短持有期固收增强理财产品2号”的业绩比较基准原本为3.6%-4.6%的范围,现下调到了2.4%-3.4% 。
什么是业绩比较基准
产品管理人基于产品种类特性、投资运用策略、市场所处环境等诸多因素,经过繁杂严密的计算后得出成为预期目标的业绩比较基准,因其主要应用于净值型理财产品,而此类产品归属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所以银行既不作出保本承诺。同时也不作出最低收益承诺。
是银行依据产品往期业绩表现,或者同类型产品历史业绩,计算得出的投资者有可能获取的预估收益,业绩比较基准,它并不表示产品的未来表现以及实际收益,不构成对产品收益的承诺,最终收益或许高于或者低于业绩比较基准,业绩比较基准通常存在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单一数值型、区间数值型、基准利率或市场利率型、指数或指数组合型等 。
业绩比较基准和年化收益率,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性质不同,适用主体也不同,业绩比较基准用于衡量产品业绩,年化收益率是一种理论性收益率,但并非真正属于投资者的收益率,年化收益率适用于多种理财产品,它是将当前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展示的。
业绩比较基准降低的原因
在净值化管理这个背景之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表现,会跟着底层资产实际价值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属于市场主流,它主要配置债券之类的资产,所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受到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的影响较为大 。
近几年,利率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信用债收益率同样持续下行,这致使理财产品缺少高票息收益支撑,2023年以来,主要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历经多次调整,理财产品投资存款的收益率也跟着下降,当下国有大行3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已降至1.5%,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已降至1.55% 。
数据显示于中国货币网,截至2025年1月14日之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1.6502%,与2024年同期比较下降86.12个基点。有关专家表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过去一段时期出现持续下行情况,债券类资产收益率水平大幅下降,这致使将债券类资产当作主要配置对象的理财产品难以再次呈现高收益率。所以,理财公司不得不去调整业绩比较基准,用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银行理财产品仍然可以买
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后,仍然可以考虑购买。
对于那些风险承受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的投资者而言,银行理财产品具备相对较低的风险,其投资方向主要涵盖国债、央行票据、银行存款以及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等资产,这些资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收益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极低或者只是较小,所以是比较适合的 。
虽业绩比较基准有所下调,然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定性仍存,对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只要底层资产未出现重大违约风险,一般能依约定收益范围兑付,投资者可依据自身资金需求,以及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比如,对于短期闲置资金,可选择流动性较好的货币型理财产品,对于长期投资资金,可选择期限较长且收益相对较高的固收增强型或混合类理财产品。
诚然,业绩比较基准仅仅是一项参考指标,并非意味着真正收益,下调之后或许致使实际收益更进一步降低,甚而有可能低于投资者的预期。另外,部分理财产品会收取超额管理费,这会对投资者的最终收益造成不利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