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
业内有分析认为,其所持观点为,银行对基金风险评级进行上调这一行为,是与市场变化存在紧密关联的,今年以来,股市呈现出整体波动并上行的态势,从这种态势中可以看出,市场中部分资产的风险性是有所增加的,与此同时,银行在履行代销理财方面的适当性管理义务时,其表现是更加规范的。
《中国经营报》记者留意到,银行代销理财的风险管理,从先前一次评定的静态模式,正慢慢转向动态化的调整模式,商业银行要不间断加以调节代销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部分银行还对投资者风险评估能力有效期的规则做了调整。
理财风险动态调整
自2025年10月15日开始,中信银行(601998.SH)公示表明,17款代销资产管理产品的风险评级出现了改变,其中有15只产品风险评级给予上调,2只产品风险评级予以下调,涉及汇添富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华安基金、易方达基金等基金公司理财产品。
中信银行方面指出此次调整原因,称根据监管要求,为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安排,切实履行适当性义务,保护投资者权益;其遵循同类产品风险评级一致性、产品风险评级随市场和政策动态调整等主要原则,陆续调整部分代销资产管理产品的风险评级。该轮调整是中信银行自2025年以来第四次调整代销产品风险评级。
中信银行方面同时指出,此次调整单单涉及产品的风险评级调整,不会改变投资者之前购买产品的投资者类型,并不改变投资范围,也不改变投资策略等其他风险收益特征,已购买产品的风险评级,以及其他产品要素,是以购买时的产品说明作为依据。
格上基金研究员毕梦姌向记者表明,对于代销机构而言,其评级调整并非单单凭借市场波动,而是存在着其他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首先是监管政策方面具有刚性约束,自2025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提出要求,代销机构要独立去开展风险评级,并且在自身评级与基金管理人不一致的情况下,需依照“孰高原则”采用较高的等级,此为近期一系列评级调整的核心驱动力量!其次是风险等级与客户匹配度得以优化。银行借助大数据分析得出,在2025年上半年,风险测评结果显示为“稳健型”(R3)的客户群体里,有28%的客户持有实际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R4)的基金,而这存在着明显的错配现象。故而,要上调部分基金评级以此降低客户超风险投资所占的比例。最终,鉴于部分中小规模基金面临着流动性压力,于是银行通过监测基金的现金储备情况,以及持仓变现能力等指标,去将流动性风险有所上升的基金进行评级上调 。
据公开信息表明,在2025年3月的时候,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此办法对商业银行身为代销机构所应承担的义务做了进一步明确,该办法从2025年10月1日开始施行。
据了解,中信银行在今年之内,先后进行了四次对代销产品评级的调整,这四次调整,通通是以“同类产品风险评级一致性”以及“动态调整”作为原则的。
另外,记者留意到,银行借助调整基金风险评级,来实现降低投资者投资风险的目的,并且部分商业银行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规则予以了调整 。
例如,江南农商行在9月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相关规则作出调整,江南农商行表示,为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据适当性管理要求,本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含理财、基金、信托、资产管理计划等)时需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调整后,风险评估单日不超2次,年度不超8次,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有效期为1年。若存在超过1年未作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的情形,若出现于有效期内财务状况有较大变化之类的,若存在可能对用户风险承受能力造成影响的情况,就需要及时开展评估。”
前海开源基金担任首席经济学家、身为基金经理的杨德龙,向记者表明,银行实施代销产品风险等级的调整,主要是依托实际基金的风险评级状况予以开展的的调整行为,为投资者引荐恰当的产品,契合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对客户利益起到保护作用,从当前情形来看,商业银行于投资者适当性层面在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准,自本年度起始,存在多家银行对所代销产品的风险等级实施调整,同样是为了更为客观地呈现所代销基金产品的风险情形 。
关注产品风险变化
数位受访问者表明,近期银行对代销基金风险评级作出的调适,跟市场情形的变动存在着紧密联系,对于此番基金风险评级所作出的特别调适而言,银行针对一部分存在偏向性的、股数混合在一起的基金以及养老主题基金进行了调整 。
公告表明,中信银行做出相关变动,是把汇添富基金的两款针对北交所主题的偏股混合型基金的风险评级,从PR4上调至PR5也就是最高风险等级,还将工银瑞信基金的一款关于养老主题的产品叫“工银养老2055五年持有混合发起(FOF)A”的风险评级,从PR3上调至PR4。另外,宁波银行括号里是002142.SZ也有行动,其把代销的两款北交所主题混合型基金的风险等级,由“中高风险”调整成为“高风险” 。
指出的是毕梦姌,其称从基本面来讲,偏股混合型基金以及养老主题基金的风险特征真的是产生了结构性变化。其一,在2025年三季度的时候,A股展现出“高波动、高分化”的特性,上证指数季度振幅是12.3%,创业板指振幅为18.7%。由于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比较高,所以直接暴露于市场震荡里。而且,基金持仓集中度比较高,在市场风格切换时容易引发净值大幅波动。养老主题基金领域,权益类资产所占比例有所提升,某些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为了追寻长期收益,渐渐地提高股票型基金的配置比例,这直接致使净值波动率出现上升态势,进而让其风险评级得到上调。养老 FOF 一般配置一定比例的债券基金,然而在 2025 年三季度的时候,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上行状态,与此同时城投债信用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债券组合市值出现缩水的压力不断增大,这更进一步地推高了整体的风险水平。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持有这种看法,灵活配置型基金的仓位具备相对灵活性,部分基金为了追求市场上涨所带来的收益,在行情朝着利好方向发展的时候,或许会去选择加仓,即便股票仓位并没有出现显著的改变,要是基金实行股价持有结构的调整,增添高成长、高波动、高估值标的配置,同样会致使风险有所上升,养老基金虽说把长期稳健当作核心,不过部分产品会依据市场状况展开战术资产配置的调整,也有可能使得股票仓位在短时间内出现上升,从而引发风险评级上调,上述的这些因素都有导致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出现上调的可能性。
李一鸣持有这样的观念,基金产品存在因投资策略产生变化、风格出现漂移等缘由,致使基金的风险特征出现变化的情况,特别是权益类基金。“主题类基金像AI主题、碳中和主题,以及行业基金像新能源基金、医药基金,鉴于持仓高度集中于单一主题或者行业,其风险特征完全依赖于行业基本面。一旦行业政策、竞争格局、供需关系等基本面要素产生变化,风险会迅速传导至基金产品。”举个例子,政策出现改变,发展前景也发生改变,使得某行业的竞争格局,从以往偏向稳定的状态,转变为趋向竞争的状态,在这种时候,相关基金产品的波动性风险,有可能相应提高。另外,灵活配置型基金,因为其投资策略整体偏向灵活,所以风险特征发生变化的概率,也相应高于其他仓位相对稳定、风格相对稳定的产品。”李一鸣进行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