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中国股市稳步上行,但与此同时,经历了多年上涨的债券市场却遭遇了剧烈波动,出现了显著回调。以30年期的国债期货为例,其主合约价格在同期内大幅度下挫,跌幅超过了百分之四。这种股市与债市相互影响的规律变得十分明显。
近期A股持续上涨,同时债券市场不断下跌。上周末,银行间市场关键利率债券的回报率普遍攀升,十年期国债回报率曾达到1.8%以上。
债券市场里,收益和价格是反向关系:收益减少时,价格就涨,市场活跃。价格是未来钱的总和折算成现在值,收益变高会使得折算值变小。
2018年开头至今,十年期国债的最终回报率从挨着4.0%的位置,不断起伏往下滑落,抵达了1.60%上下,总共跌了将近240个基点。虽然当中也冒出过2020年5到7月以及2022年11至12月那样反弹的情况,但整体走势并没有破坏债券市场看涨的局面。
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资产表现。国际金融协会最新报告指出,8月份外国投资者在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中的投入达到近450亿美元,创下一年内最大规模。其中,中国债券和股票在8月份合计获得390亿美元净流入,而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债券吸引了132亿美元资金。
外资机构配置中国债券市场的策略体现出倾向中长期的态势。根据中央银行统计,到今年上半年终止,海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总额为4.3万亿元,占整个市场比例是2.3%。在这些资产里,国债的持有规模为2.1万亿元,占49.6%。同业存单的托管金额为1.2万亿元,占比27.2%。政策性银行债券的托管量是0.8万亿元,占比19.1。
前海开源的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近期股市的这波行情将会保持一段较长的时间,并非短暂波动。从资金流动的角度分析,进入市场的资金来源是多样化的,部分资金是从债券市场转移而来,目前股市和债市之间的平衡已经显著向股票市场倾斜。
西部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负责人姜珮珊指出,今年到目前为止,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最低点在逐步走高,债券市场由牛转熊的预期开始显现,投资资金与银行存款正从纯债券领域流向“固收+”策略及股票市场,未来要密切留意资金流向变化,以及居民参与股市的情况,同时观察存款从银行体系转移的趋势是否会持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