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依据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授权,现在将二零一一年国家及地方财政收支状况,以及二零一二年国家及地方财政收支方案,提交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进行审议,同时恳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发表看法。
一、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二零一一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定引领下,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拼搏,各地区和各单位都严格执行中央的安排,切实执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指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核心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强化并优化宏观管理,国家经济朝着调控目标前进,民众生活持续进步,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成功奠定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财政发展改革深入推进,预算完成情况较好。
(一)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全国总收入达103740.01亿元,较2010年提升24.8%;另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增调1500亿元,总收入合计为105240.01亿元。全国总支出为108929.67亿元,增长21.2%。新增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两千八百九十二亿元,并增加地方财政结余转至下年支出一千九百一十八点三四亿元,合计支出达到十一万三千七百四十亿元零一点。全国财政收支相抵后,存在八千五百亿元赤字。
中央财政总收入达五万一千三百零六亿一千五百万元,超出预算百分之十一点九,同比增加百分之二十点八。另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动用一千五百亿元,总收入合计为五万二千八百零六亿一千五百万元。中央财政总支出为五万六千四百一十四亿一千五百万元,超出预算百分之三点八,同比增加百分之十六点七。中央本级开支达16514.19亿元,同比提升3.3%;中央对地方实施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39899.96亿元,同比增长23.4%。另追加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892亿元,使得总支出规模达到59306.15亿元。收支相抵后,赤字为6500亿元,较预算数减少500亿元。二零一一年岁末国家财政公债总额达到七万二千零四十四亿五千一百万元,此数额未超出该年度预算规定的七万七千七百零八亿三千五百万元的上限。
图1:2011年中央财政平衡关系。 新华社发
地方本年度获取收入五万二千四百三十三亿八千六百万元,中央给予地方的税收回拨及财政补助达三万九千八百九十九亿九千六百万元,地方整体收入规模达到九万二千三百三十三亿八千二百万元,同比提升百分之二十六点六,地方财政支出为九万二千四百一十五亿四千八百万元,较上期增长百分之二十五点一,另将下年度需继续开支的金额一千九百一十八亿三千四百万元纳入考量,最终支出总额为九万四千三百三十三亿八千二百万元,收支相抵后存在两千亿元赤字。
图2:2011年地方财政平衡关系。 新华社发
1.中央预算主要收支项目执行情况
(1)主要收入项目执行及超收使用情况
当前财政状况表现良好,体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公司经营业绩显著、商品价格稳步上升、税务征缴效能增强以及原预算外资金整合进预算体系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国家层面收入超出计划五千四百四十六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年初制定收入计划时,依据的是二零一一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关预测数据,实际运行中多数经济数据超出预期,从而带动了税收收入突破预算目标。外贸进口增幅达24.9%,远超年初设定目标,进口环节税收较预算多收27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提升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2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扩大17.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升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增长9.1%,这些数据均超出年初预期,国内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较预算超收1143亿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增长25.4%,表现强于年初预期,企业所得税收入较预算多收1642亿元。(出口退税比预算增加1200亿元,相应冲减财政收入。)
[id_1489358557]国内增值税达18277.39亿元,超出预算百分之四;国内消费税达6935.93亿元,超出预算百分之六点七;进口环节增值税与消费税合计13560.26亿元,超出预算百分之二十;关税总额2559.1亿元,超出预算百分之十七点九;企业所得税总额10021.81亿元,超出预算百分之十九点六;个人所得税总额3633.06亿元,超出预算百分之十六点四;出口环节退增值税与消费税合计9204.74亿元,超出预算百分之十五;非税收入总额2676.95亿元,超出预算百分之二十八点七。
超收收入使用。依照相关法规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相关决定,中央财政超收的五千四百四十六亿元,将用于提升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九百四十四亿元,将教育经费增加三百亿元,将科学技术开支增加七十六亿元,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增加一百六十亿元,将公路建设、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油价补偿支出增加六百二十亿元,将困难群体一次性生活补助增加二百零七亿元;将中央财政赤字减少五百亿元;将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补充二千六百三十八亿元,以备下一年度依照预算安排使用。2011年中央财政结余资金分配使用状况,国务院已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报。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依照国家最高指示精神,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审查通过,国家财政部门显著增强了对于农业发展、学校教育、医疗保健服务、社会安全网及职业安置、公共住房建设、文化艺术传承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各项关键领域的支出均获得了充分满足。
教育开销达三千二百四十八点六百万元,超出预算百分之九点六,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七点五。中央部门本身的花费为九百九十九点零五亿元,给予地方的资金拨付为两千二百四十九点五五亿元。用于帮助中西部及民族区域发展乡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为一百零一点三亿元。改进了乡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支持体系,花费了八百五十九点一亿元,乡村中小学的日常开销,每个学生每年的基础标准增加了壹佰元,全国所有在乡村上学的孩子,都享受到了不用交学费和免费得到课本的福利,一千二百二十八万位经济上有难处的寄宿生,领到了帮助,两千六百万名学生,获得了营养餐的补助,推行了乡村基础薄弱学校升级改造项目,投入了一百八十六点八一亿元。免除两千九百万人城市义务教育费用,帮助一千一百六十七万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花费七十七亿元。强化职业教育设施建设,免除三百九十五万中等职业学校经济困难学生和农业专业学生学费,投入一百三十三亿九千八百万元。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办法,花费三百一十一亿一九万元,大约一千八百六十七万人得到帮助。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支出1090.54亿元。
科技开销达两千零三十四亿零六十万,超出预算四分之一,同比提升百分之十七点七。中央部门自身开支一千九百四十二亿一百四万,对地方拨款九十一亿九千两百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投入四百三十五亿。扶持“九七三计划”等基础科学探索,花费二百九十四亿八千万。强化实用技术攻关,支出九百九十七亿七千万。全面展开重大科研设备自主研发项目,提升我国科研设备研制能力。着力强化地方科技设施建设,优化科研人员工作条件。
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的投入达到四百一十五点八八亿元,超出了预算指标的百分之十一点一,同比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一点六,中央层面的支出为一百八十八点七二亿元,对地方则提供了二百二十七点一六亿元的补助。保障四万四千四百七十五处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无偿提供使用,着力实施广播电视无线传播等关键性文化便民项目,着力加强核心文物、大型遗址、革命历史资源及传统技艺的维护,着力增强主要新闻媒体对外宣传水平。积极推动文化领域制度革新,着力促进文化行业繁荣发展。
医疗相关费用达1747.78亿元,超出预定计划的101.2%,同比增加17.7%。中央层面支出为71.32亿元,对地方提供的资金支持为1676.46亿元。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将每年的财政补贴额度从每人120元上调至200元,全年为此拨款766.55亿元。国家推行基础药品政策,完善基层医疗单位综合调整,处理基层医疗单位债务问题,把居民每年人均基础公共卫生经费从十五元增至二十五元,开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计划,拨款三百五十二点二亿元。推动公立医院体制和机制改进,增强医疗单位工作水平,花费一百四十九点九九亿元。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支出114.83亿元。
社会福利与工作方面的开支达四千七百一十五点七七亿元,实现了预算指标的百分之百一十六点八,同比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三点九。中央层面的支出为五百零二点四八亿元,向地方拨付了四千二百一十三点二九亿元。新型农村及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保险已覆盖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区域,为六十岁及以上的公民提供养老保障,拨付了资金一百九十六亿元。向八千六百多万城乡低收入群体及农村五保户等发放生活支持,总额达三百一十一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标准提升,人均每月超一千五百元。完善省级统筹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制,处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事务,对养老保险基金提供一千八百四十六点九亿元补助。构建社会救助与保障水平同物价波动相联系的调节机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分别从每月每人二百五十一元和一百一十七元调整为二百七十八元和一百三十五元,提升孤儿的基本生活补贴额度,加大对流浪乞讨人群的援助力度,扶持残疾人社会保障及服务设施完善,为此拨款七百九十七点四亿元。完成对优抚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按期更新抚恤补助的额度,总支出达236.88亿元。确保受灾民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相关支出为86.4亿元。协助推进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项目,保障员工得到妥善安排。拓宽对创业行为的财税支持领域,执行各项促进就业的措施,提高小额贷款的财政补贴额度,总支出为413.84亿元。
住房补贴资金达1720.63亿元,超出计划133.1%,提升52.8%。中央层面支出为328.82亿元,对地方给予1391.81亿元支持。着力推进安全住房项目,相关投入1432.57亿元,另加往年结余资金280亿元,总计花费1712.57亿元。
农林水事务方面的开销达到四千七百八十五点二六亿元,超出了预算的百分之四点三,同比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三点三,具体来看,中央层面的支出为四百一十六点五七亿元,而转移支付给地方的资金是四千三百六十八点六九亿元。提升农村与农业基础建设水平,投入1398.78亿元,促进12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援助1100个县实施山洪与地质灾害防控,提前实现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目标,整治1239条中小型河流。改进农用物资整体补偿的灵活调节办法和农业险种费用补偿方针,确保农作物优良品种补偿措施不变,持续拓宽农机具购买补偿领域,投入1351.3亿元。增强农业技术普及工作,促进当代农业与农户专业协作团体进步,花费163亿元。整治中低效能田地、打造高规格农田2428.7万亩,耗资230.12亿元。设立关键牧区地域的草原生态维护激励制度,投入资金达136亿元。打造财政整体减贫政策框架,援助零星分布的特别困难区域开展脱贫工作,拨款314.1亿元。成功建立34万个村级公共事务专项协商财政补助工程,稳步实施公益性质乡村债务处置的先行尝试,花费183亿元。
节能环保开销达1623.03亿元,超出预算102%,同比增加12.5%。中央层面支出为74.19亿元,对地方拨付1548.84亿元。重点推进节能工程,能够每年节约2200多万吨标准煤;积极推广节能电机,超过500万千瓦,高效节能空调,超过1600万台,节能灯,1.6亿只,同时淘汰水泥1.5亿吨,炼铁3122万吨,焦炭1925万吨的落后生产;开展三河三湖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等重大减排项目,铺设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2万公里,在17个省份的约1万个村庄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节能减排资金944亿元。启动森林资源维护第二期计划,确保还林还草效果,投入四百七十四亿五千六百万元,用于此项目。启动新能源建筑推广示范项目,加强有机质能源综合运用,执行可再生资源建筑推广示范,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投入一百三十九亿四千三百万元,用于此项目。
交通出行费用总额达三千二百九十八点五九亿元,超出了计划的百分之十五点一,同比提升了百分之二十六点九。中央财政安排了三百三十一点一亿元,另外向地方拨付了两千九百六十七点四八亿元。加大了对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力度,拓宽并新建了二万公里国道省道,整治了1091公里内河航运,还修建了190000公里乡村道路,这些项目的总投入为二千一百九十九点二一亿元。对公共交通等公益性领域发放燃油费用补偿,花费六百四十一亿四千八百万元,对取消政府贷款建设的二级公路征收费用,给予地方政府二百六十亿元补助。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性开支达八百二十六亿九百六十万元,超出预算百分之一百一十一。中央财政承担四百六十四亿一千二百万元,地方获得三百六十二亿八千四百万元转移支付。加大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投入,累计投入四百二十九亿七千五百万元。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广,执行重大产业创新项目,对高端装备研发提供支持,耗资三十五亿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出102.96亿元。
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达八百九十点六二亿元,仅达成预算的七十八点八成,较预算减少二点四成,造成预算差异的原因是实际结算的储备粮食利息费用低于原先预估。其中,中央层面的支出为五百四十点零八亿元,对地方实施了三百五十点五四亿元的资金转移支付。完全取消了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的地方配套要求,并处理了粮食风险基金的不足问题,同时执行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相关支出为三百二十点三三亿元。持续调高小麦、稻米的基础价格,推行菜籽、豆类等短期储存措施,扩充石油、金属矿产等关键物资的库藏,花费四百五十点二三亿元。
国防开支总额达五千八百三十五亿九百七十万元,达到了预算指标的百分之百,同比提升了十二点六个百分点。中央财政承担了其中的五千八百二十九亿六百二十万元,向地方政府拨付了六亿三千五百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提升军人生活福利水平,推进军事网络设施现代化,更新武器装备及相关设施,增强部队应对自然灾害和紧急事件的处置能力。
公共安全经费达1695.47亿元,超出预算104.8%,同比提升14.9%。中央财政承担1037.01亿元,另拨付地方转移支付款额为658.46亿元。着手改良政法经费支持机制,旨在强化基层政法机构的工作效能。
要指出的是,由于实际结算的粮食和油料物资存储事务等开销降低,2011年中央财政支出有多余254亿元,这部分资金被划拨到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
(3)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执行情况
中央向地方拨付的税收调拨和财政补助共计三十九万八千九百九十九亿九百六十万元,实现了预算指标的百分之百一十点六九,同比提升了百分之二十三点四。具体来看,税收调拨部分达五千零七十八亿三千八百万元,增幅为百分之一点七;常规财政补助为一万八千二百九十九亿九千三百万元,增长幅度为百分之三十八点三;专项财政补助为一万六千五百二十一亿六百五十万元,增长率为百分之十七点一。一般性转移支付里,均衡性转移支付有七千四百八十六点八一亿元,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有一千零六十五点零一亿元,基本养老金和低保这类转移支付有二千七百五十点九八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转移支付有七百七十九点八一千元,村级公益事业奖补等转移支付有一百八十四点七一亿元,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有一百三十五亿元,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有五百八十一亿元。
2.地方预算主要收支项目执行情况
主要收入项目。国内增值税达五千九百八十九点二五亿元,同比提升十五点三;营业税为一点三五零四零五亿元,同比增长二十二点七;企业所得税录得六千七百三十八点五四亿元,增长幅度为三十三点五;个人所得税实现两千四百二十一点零三亿元,增长率为二十五点二;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两千六百零八点零九亿元,增幅高达五十点二;契税收入两千七百六十三点六一亿元,增长十二点一;非税收入总计一万一千三百四十二点七五亿元,增长四十三点四。
主要支出项目。教育开销达到15117.06亿元,提升了27.8%;科研经费为1864.23亿元,增长了17.3%;文化活动及体育传媒费用为1701.58亿元,增长了22.2%;医疗保健开支为6296.17亿元,增长了33.1%;社会救助与工作费用为10641.41亿元,增长了22.6%;住房维护投资为3493.67亿元,增长了75.5%;农业水利事务成本为9473.49亿元,增长了22.4%;城镇乡村公共事务开支为7641.01亿元,增长了27.8%;交通出行投资为7141.26亿元,增长了78.6%。相关各项开支,涵盖地方动用中央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资金所安排的开支。
统计各项开销,2011年全国财政用于民众日常生活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文化等支出总额达38108亿元,同比提升30.3%;用于农业水利、公共交通、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与民生关联的投入合计35629亿元。全国财政安排给农业、农村、农民领域的资金总额达二万九千三百四十二亿元,同比提升百分之二十一 point two。具体来看,用于推动农业生产的投入为一万零三百九十三亿元,针对农民的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统一补助、优良品种补助以及农机购置补助等费用合计为一千四百三十九亿元,扶持乡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为一万六千二百四十亿元,处理农产品仓储及利息等相关开支为一千二百七十亿元。要指出的是,涉及民众福祉及农业相关领域的开销并非独立列为一项预算类别,为了便于审查,会将与此相关的各项开支汇总呈现,因此难免出现部分内容重叠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