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来自虚拟号码的短信,让上海的王女士陷入困惑。
发件人名目为“聚合停车助手”,告知我存在两个以XXXX结尾的车牌号的停车要求尚未解决,并随文附有付款网址。点击该网址后,网页上明确列出王女士丈夫在栖山路的两次停车信息,费用分别是4元和19元。

(王女士收到的催缴短信。图源:上海民生直通车)
这辆车是男方使用的,停放事宜也是由他负责的,为何会将有相关内容的短讯发送至我的手机号呢?王女士对此感到十分不解,她坦言自己从未参与过这个应用程序的注册过程,更没有给予过任何形式的授权许可。
王女士有所防备,没有马上付款,转而去社交网络上查了查这个平台的情况,了解到“很多人反映有不合理收费,也有人说个人资料被滥用”,随后她拨打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了解。
据“上海民生直通车”发布的信息,12345部门告知王女士,目前上海市只允许通过“上海停车”应用程序及其官方小程序进行道路停车费用的缴纳,没有批准任何其他的第三方渠道。
接着,王女士安装了“上海停车”软件并查询到,两项收费分别为3元和14元,但“聚合停车助手”的订单却分别多扣了1元和5元。她分析认为,或许之前在商场使用扫码支付停车费时,她的手机号码和车辆识别码被绑定在了一起。

王女士接着在上海的官方停车平台完成了缴费,照片来源于上海民生直通车。
曲女士已经六十多岁了,她的经历和许多人一样。7月15日那天,她在闵行区都市路停了车,总共停了1小时38分钟。现场收的费用是15元。过了一些天,她的女儿收到了一条来自“聚合停车助手”的短信,催她缴费,最后付了20元。

(曲女士拍下的都市路智慧停车缴费牌。图源:上海民生直通车)
曲女士向有关部门询问后了解到,多收取的五元系“聚合停车助手”平台收取的,该部门表示对此无能为力。她注意到支付界面中有一行深色文字标注“包含附加费用”,想要联系平台服务人员,然而网页上仅设有联系邮箱地址。
法治网记者获知,依据《上海市道路停车场管理规定》,道路停车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须由政府授权平台统一收取,唯有“上海停车”APP及小程序、随申办市民云接口为官方缴费渠道。而“上海停车”平台官方已清楚说明,未允许任何第三方平台代收相关费用。

(“上海停车”微信公号已发布公告声明)
关于其他机构怎样得到车辆停放资讯,负责此事的人员表示,或许是这些机构借助“模仿人工活动”的方式采集资料。由于“上海停车”软件为便利客户,容许键入车辆登记号进行费用缴纳,这种做法或许会被挪用,其他平台可能运用网络爬虫或仿制动作搜集资讯,进而额外收费。
法治网记者实际测试后发现,那个名为“聚合停车助手”的小程序表明自身因涉及欺骗活动,已经停止提供相关功能,然而若通过其官方网站访问,则用户无需完成登记手续,仅键入车辆识别码即可继续进行信息查询和操作。

(“聚合停车助手”小程序已暂停服务)
这个平台宣称能够处理多个城市的账单查询和代缴业务,汇集了部分其他平台的信息,并且与一些商场的停车系统建立了合作关系,其“用户协议”中说明,在“用户同意授权的情况下”可以获取相关信息。法治网记者尝试联系该平台的客服人员,但发现网页上只有一个电子邮箱地址,直到文章完成时,记者都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聚合停车助手”网页输入车牌即可查询、支付。)
胡青春律师,作为《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及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对此表示,该行为已触碰法律底线:其一,未获许可获取公民车牌号、手机联系方式、停车信息等个人资料,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之规定;其二,该平台存在冒充“官方”或“官方代表”收取费用的情形,造成认知混乱,令车主误以为是官方收费渠道而付款,涉嫌违反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关于诈骗罪的规定。
已缴费的市民,胡青春提议首选投诉途径维权:先找第三方组织要求退款,如果不行就打12315或12345,请政府监管部门出马。与打官司比,找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投诉更方便管用,因为他们有执法能力,能查办处罚平台,从而让它们退钱。
关于能否借助技术方法阻止其他平台进行数据采集,“上海停车”网站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类采集活动十分难以发现,常常模仿普通会员的实际活动。现阶段主要采取发布通知告知用户要选择正规途径,至于后续是否要提升安全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决定。
法治网相关人士还发现,社交平台上投诉遭遇“聚合停车助手”引导缴费的情况很多。长沙、武汉、北京等城市里,不少网民反映被收取了不该收的费用,声称“没印象曾经允许过”,而且反映问题后往往得不到合理的解决。
针对这一情况,不少地区的交通管理部门发表说明,指出并未与“聚合停车助手”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也没有授予其任何业务权限。

(北京平谷区城市管理委发布声明)
还有不少居民收到的催缴通知短信源自虚拟号码,短信内容刻意仿冒官方格式,十分容易让人上当。胡青春律师指出,负责短信发送渠道的机构,对所传信息确实有核实其合法性的责任。倘若他们清楚或者应当清楚短信内容违法却依然转发,就必须和平台一起承担侵犯权益的后果。假如他们没有履行好监督和提前警示的职责,从而使用户蒙受损失,就应当负责赔偿。
智能停车越来越普遍,数据安全与监管工作必须相应加强。对于那些有违法嫌疑的第三方服务,应用商店应该做好审查过滤,一旦收到相关报告就可以将其移除。如果监管机构查实它们确实存在违规行为,应当立刻实施处罚措施。法治网记者进行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副教授刘晓春谈到,官方平台掌握众多用户隐私与个人信息,不能因为未获授权就免除责任,需要检查内部数据安全的问题,增强技术和管理手段,更加周全地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