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赚钱机会多的领域,银行和证券公司是人们首先想到的,那么赚钱多的行业就一定值得发展吗?银行和证券公司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获得利润?现在就为大家详细解读银行和证券公司。
银行是怎么盈利的?
先讲个简短的小故事,一位银行家的儿子向父亲询问,银行里的资金都属于客户,那么父亲是如何获得住宅、豪车以及游艇的。这位银行家让儿子取来冰箱里的一块肉。儿子把肉拿过来了。银行家让儿子把肉再放回去。儿子询问这是什么意思。银行家让儿子观察自己的手指上是否沾有油脂。
银行的核心利润来自于资金的借贷活动,这种盈利方式体现在资金的吸收和发放过程。个人和行业的进步都离不开资金援助,这便是银行的市场定位。资金在存款和贷款间不断流转,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在管理资金流动时,会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收益。这些收益包括收取交易佣金,也可能涉及中介服务费用,以及赚取利息收入,所有这些构成了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这好比你拿着一块厚实的肉到处挪动,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油沾染到了你的手指,那份收益也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是繁荣,那么他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就会越旺盛。因此,许多人认为,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领域应当是一个没有顶端的行业。类似于我们先前剖析过的消费领域,它的赛道非常宽广,市场潜力巨大。
先前向各位阐释过某领域的规范,首条要求市场规模需广阔,此点银行及金融业确能满足,不过投资本质严肃,尚需审视其其他要素。
关于银行,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插曲要告诉大家。2015年,国家举行两会,那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场合,当时有某家国有机构的负责人开了个玩笑,面对众多来宾表示,他们现在真是处境艰难,这并非虚言,弱势确实是那个意思。现场有很多高级别的官员在场,总理听完也跟着发笑了。
事后,该事件经媒体披露,网友们纷纷戏称,就连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也坦言自己体弱多病,全国民众因此发笑,那么这个趣事究竟意指何为呢?
若从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角度审视近些年,可以观察到大型国有银行的股价变化情况,这些银行的股价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例如可以查找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这类银行的股价记录,会发现其股价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几乎未见显著增长。
我们先前不是提到过这个行业的潜在市场非常广阔吗?但股价却未能体现出来,这其中有两个层面的缘由。
银行的市场潜力非常可观,不过未来的增长速度存在不确定性。国家近些年政策着重推动债券市场,也积极促进股票市场,从未提及未来要着重银行市场,其深层缘由十分复杂,在此不详细剖析,仅告知一个明确观点,即国家当前正着力发展债券和股票市场,这才是当前的主要趋势。
银行面临困境的另一个因素,并非仅限于这项政策的影响,近年来整体经济表现不甚理想,国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显现出这种迟滞状态时,银行需要格外谨慎,因为银行很容易遭遇不良贷款,而不良贷款会侵蚀银行的盈利能力。
因此存在这种担忧,当人们在股市中实际进行投资操作时,内心就容易产生波动不安,这也是银行行业在过去几年里整体发展情况,不如医药和消费领域那么引人注目的一个关键因素。
银行的投资机会
根据先前探讨,多数人可能认为银行股风险较大,不宜投资,然而部分人却选择直接买入银行股,这背后有何缘由?关键在于银行在过去几年中的整体收益并不突出,但它们提供的分红十分丰厚,许多投资者正是被这点所吸引,从而选择配置银行股。
例如选择部分大型国有金融机构的股票,考察其股息回报率,有时这一比例能高达4%到5%,换言之,若投资100元购买这类股票,或许每年能获得4元到5元的分红,这种收益水平,可能超过直接在相关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因此不少人会因看重这种高回报而选择投资银行股。
此外,投资银行股还有一个附带的优势,许多人在证券账户里想要参与新股申购,因为新股申购能够稳定带来盈利,那么参与新股申购必须满足一个要求,你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基础股票,等持有的股票达到某个额度后,才有资格参与新股申购
因此许多人倾向于挑选反复斟酌,会优先考虑一些波动幅度较小的股票,而银行类证券在近些年经历了显著的下挫,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已不大,所以显得相对稳健,于是很多人就选用银行类证券来构筑自己的基础持股组合,这样便能够参与新股申购。
如果你购买的并非个股,而是投资银行股的基金,实际效果相同,股息不会减少你的收益,我们之前提到股息是它最突出的一个优势,银行股派发股息后不会直接支付给你,而是划入基金管理账户,这体现在基金账户的资产价值上,该基金的资产价值会上升,相当于你额外获得了一次股息回报。
若将此项分红纳入指数基金的价值计算,便会发现最近三五年间银行业指数基金的整体表现尚属理想。
以图中为例,有一只基金持续监控中证银行指数,现展示该基金的累积收益变化曲线,其中蓝色曲线代表基金净值变化,而黑色参照线则为沪深300指数表现
过去五年间,银行指数基金的整体收益增长了百分之五十,超越了两千三百指数的基准线。尽管这些年银行的表现不如消费医药那样引人注目,但至少达到了基本要求。许多人购买银行基金原本就是为了追求稳定,因此收益率虽然位列第二,也满足了他们的预期。
因此倘若诸位属于此类投资类型,银行指数基金便是一个适宜的选择,该基金在上涨时或许较为平缓,然而市场下行之际,鉴于银行先前已大幅下挫,故此即便继续走低,其跌幅也相对有限,展现出较强的防御性。
挑选银行指数基金的方法,先前曾向大家介绍过一种简便的辨别方式,即针对任何指数进行跟踪的基金,其选择依据基本就那么几项。
首先要看这个指数基金是不是由知名企业机构推出的,因为那些知名企业机构发行的指数基金,往往能够实现较小的误差跟踪。
另外,应该挑选管理费率更低的,毕竟指数基金技术要求不高,只要能紧密跟踪,收益差别不会太大,因此最好选择费用较少的。
证券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先说个笑话,网上有种传言,说有个男士在相亲时提及自己的工作,若说是证券公司,对方或许会显得不太在意,可要是这位男士换个说法,称自己在投资银行任职,对方马上会觉得他很有档次,但实际上,在我国,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这些名词,所指内容完全相同,都是证券行业。
证券领域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波动性非常突出,表现为当股市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相关机构的收益会大幅增加,这种情况十分普遍,然而一旦市场进入低迷期,这种盈利能力就会急剧下降,这种周期性变化可以用一个俗语来概括,那就是三年不盈利,盈利三年,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这需要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来谈,证券公司靠什么获利?其实有三个主要业务板块。
第一种业务是赚取交易中介费,就是个人在买卖股票或基金时,每笔交易都要向证券公司支付大约千分之三点到千分之三点五的代价,牛市期间市场交易活跃,证券公司的收益会显著提升,其股价也往往表现不俗,这是该公司的首要盈利来源。
第二类业务属于投资银行业务,也简称为投行业务,此类业务主要为企业提供上市、发行债券以及并购等金融服务,虽然涉及的企业数量不多,但每笔业务的金额十分巨大,因此单笔交易所获得的利润相当可观。这项业务,其实与市场的涨跌关联十分密切,市场表现优异,资金供给充裕时,众多公司融资行为较为频繁,因此融资规模可观,相关佣金也相当可观,最终这些收益都归属于证券公司的口袋。
第三类属于金融投资业务,这类业务的核心是金融机构运用自有资本或客户资产进行投资活动,投资完成后若获得盈利,则需分配大量收益,即便未盈利也能收取不少的管理费用,该业务板块当前发展势头迅猛,正日益受到关注。
审视这项业务后发现,其表现与市场状况紧密相关,当行情看涨时,市场表现十分出色,参与各方都能获利,然而一旦市场转为低迷,参与者就必须转为保守策略,此时不宜再考虑利润分配,证券公司的收益也会随之减少
所以证券公司实际上是要看运气吃饭的,要看市场行情能否好转,因此股价上的规律就是循环性很强。
大家能够观察下面这张图表,这个指数是由中证指数官方网站提供的,针对证券公司的,涵盖了当前市场上所有证券公司的股价,通过打包这些股价来展示其整体运行情况。
指数最初在800点以上启动,随后的五年期间经历了多次起伏,最终又回到了800点附近,框选的三个部分分别对应2018年末以及2019年和2020年出现的三次小型牛市行情,尽管整体趋势维持在800点附近,但期间波动幅度相当显著。
这三个红框所示的小牛市期间,其涨幅相当惊人,2010年7月的这波行情尤为突出,当时券商表现最为亮眼,在整个板块中遥遥领先,尽管之后有所回调,但当时的涨幅十分可观。券商一度被许多人称作“牛市的开路先锋”,一旦它们率先启动,人们便普遍预期整个市场将随之上涨。
整体而言,通过这五年来的变化图表可以归纳出一个简单认识,就是对抗证券行业不要过于执着,它赚取的仅是阶段性收益。对于在市场经验丰富的参与者,他们倾向于借助证券平台进行波段操作。波段操作,就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获利后便离场,不会沉溺其中。
众多初学者,若挑选此类对象,极易陷入困境,因为当察觉证券价格已攀升时贸然买入,或许其已处于峰值,对于部分希望涉足或关注证券领域机遇的参与者,务必推荐采用证券指数基金,以此可有效规避个股可能带来的风险。
购置基金之后,另有一项关键任务,需要明确预期目标,这就是设定目标收益并实现止盈。这个领域可以定下20至30的预期回报,达成后必须平仓,即便之后可能继续上涨,但所得利润已与你无关,该板块经历一波上涨后,从长远看或许会再度下跌,这仅是提供信息供大家借鉴。
最后我们再归纳一下要点,首先是一家典型银行,多年以来增长幅度有限,不过需要权衡其利弊,它的股息回报相当可观,因此如果你持有银行指数基金,其实相对稳定,大家可以静待收益分配,适合长期持有,整体而言它基本能跟上整体市场的盈利节奏。
遇到证券板块时,要明白这是一个起伏变化剧烈的领域,我们应当采用设定盈利目标来离场的策略来处理。建议把盈利目标设定在20%到30%之间,不宜过分贪心而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