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苹果公司正式将这款曾经的经典之作iPhone 6 Plus纳入了淘汰产品名单。根据苹果的传统,任何停产超过五年的产品都被视为过时。iPhone 6 Plus于2014年9月问世,并在2016年9月宣告停产,实际上它早已满足了这一条件。苹果的这一动作,标志着iPhone 6 Plus正式步入了历史。
图源:Apple
作为史上销量最高的iPhone型号,iPhone 6 Plus的退出市场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iPhone 6 Plus:卖了2.2亿台的爆款王
2007年,乔布斯在旧金山举办的Macworld大会上向全球观众揭幕了第一代iPhone。此后数十载,苹果公司推出了众多对智能手机产业产生深远影响的重量级产品。其中,iPhone 4凭借其卓越性能,真正奠定了iPhone在全球范围内的盛名;而iPhone X则首次采用了取消主页按键并采用刘海屏设计,引领了行业的新潮流。
小雷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那款开启苹果大屏手机先河的iPhone 6/6 Plus。2014年9月10日,库克领导下的苹果公司正式推出了这一产品。尽管该款大屏手机在上市之初遭遇了不少果粉的质疑,然而它卓越的市场成绩却直接让那些质疑声消失得无影无踪。
截至目前,iPhone 6及6 Plus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量已突破2.2亿台,成为苹果公司销售业绩最为出色的产品——它不仅是iPhone系列中最受欢迎的型号,同时也是苹果旗下最畅销的设备。此外,与手机市场销量冠军诺基亚1100相比,iPhone 6/6 Plus的销量差距仅在3000万台左右。在任何时代背景下,这样的成就都堪称难以超越的巅峰之作;展望苹果的未来,或许再难有新款手机能够复刻iPhone 6/6 Plus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尽管iPhone 6 Plus的使用者无需过分忧虑,即便无法通过正规途径获得维修支持,我们依然能够借助非正规途径对设备进行保养。
卖爆的关键:第一款“大屏”iPhone
在苹果的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发现苹果对iPhone 6/6 Plus的赞誉——称其为iPhone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这款手机不仅搭载了A8处理器,还首次引入了NFC技术。作为苹果推出的首款大屏旗舰机型,iPhone 6 Plus配备了5.5英寸的Retina HD高清显示屏,并且运用了2.5D弧面屏幕技术,使得从屏幕边缘至边框均呈现出流畅的弧线设计。
相较于4英寸的iPhone 5,iPhone 6 Plus的更大屏幕给用户带来了更加显著的视觉震撼。或许众多朋友感到不解,若论性能提升,配备A9芯片并支持3D Touch技术的iPhone 6s Plus在性能上确实超越了iPhone 6 Plus,然而其市场销量却并未超越后者。难道仅仅是屏幕尺寸的增大,就能激发众多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吗?
图源:pexels
带着这一疑问,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2014年,那时手机硬件与软件的更新速度远不及今日之快,然而,各大品牌每一次的软硬件升级,对于那时的消费者而言,都带来了令人兴奋的革新体验。苹果公司凭借iPhone 4引领了手机市场的风潮,然而,以三星为首的安卓阵营在更新迭代上并未落后于苹果,甚至隐隐有超越的趋势。
手机软件的日益增多使得消费者对手机屏幕的期望值不断提升,尽管现在主流的安卓手机屏幕尺寸已经扩展到5至6英寸,但苹果iPhone 5s的屏幕尺寸仍维持在4英寸,这样的规格显然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随着iPhone 4/4s用户群体的逐渐增多,他们开始纷纷转向那些提供更大屏幕的安卓手机品牌,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Bigger than bigger”口号下的iPhone 6/6 Plus问世,这才成功地将大量追求大屏体验的消费者重新拉回到了苹果的阵营。
iPhone 6/6 Plus在屏幕尺寸上的显著提升,对苹果公司而言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这一屏幕策略的成功,不仅使苹果公司本身,也使整个手机行业认识到了屏幕尺寸的重要性。自此,手机屏幕尺寸不断增大,有的甚至接近7英寸,以至于与平板电脑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手机尺寸不断变化,全面屏一度爆火
回首往昔,不难察觉大屏趋势几乎覆盖了手机发展的全过程。然而,手机的使用主体是人,屏幕的大小并非可以无限制地增大,因此,如何提高手机屏幕的使用效率,始终是所有手机制造商必须解答的课题。
在iPhone 6/6 Plus之后,苹果在iPhone X上引入了无实体按键的刘海屏设计,此举使得手机的上下边框得以取消,从而显著提升了屏幕的利用率。随后,在iPhone 14 Pro系列中,苹果对屏幕设计进行了新一轮的升级,首次采用了药丸屏搭配灵动岛的创新设计,这不仅优化了屏幕的视觉效果,还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安卓阵营持续在屏幕形态上寻求突破,历经了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不同屏幕形态的演变,以及折叠屏的迅速崛起,最终形成了曲面屏与直屏并行,挖孔屏、刘海屏、真全面屏、折叠屏机型广泛分布的景象。
图源:雷科技摄制
真全面屏始终是众多用户梦寐以求的至宝,相较于挖孔屏和刘海屏,市面上采用全面屏设计的手机型号并不多见,然而,努比亚等手机制造商仍在坚持不懈地追求和研发真正的全面屏技术。
不得不说,全面屏的设计在美观和屏幕使用效率上堪称完美,然而,由于透光率较低的固有缺陷,手机前置摄像头的成像质量并不出色。根据专业机构的测试数据,屏下摄像头的透光率仅为20%-30%,而市面上主流旗舰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区域透光率普遍超过90%,仅从数据对比即可明显看出两者之间的显著差异。
透光性不佳,自拍时画面会显得模糊不清,尤其在逆光环境下,甚至可能出现模糊和失真的现象。此外,屏幕下摄像头的亮度与屏幕其他部分存在显著差异,而手机屏幕的分辨率越高,这种对比就越加突出。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手机制造商们尝试推出了可升降的摄像头设计,然而,由于这种设计占据了较多空间并可能损害防水功能,它很快便在市场上失去了吸引力。由于这些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众多手机制造商逐渐放弃了追求真全面屏的愿景,转而投向了其他能够更显著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屏幕技术。
手机尺寸遭遇极限,折叠屏成为新解法
手机尺寸的无限扩展并非可行——一旦达到7英寸左右,手机便等同于平板电脑,丧失了便携性,无法单手操控,自然也就不再适合被称为“手机”。随后,手机制造商们将研发重心转移至折叠屏技术。相较于全面屏的诸多不足,折叠屏在兼顾大屏幕与便携性方面似乎更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590万部,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5%。进入2023年的第四季度,我国折叠屏手机市场的销量已连续13个季度实现同比上升。
图源:三星
折叠屏手机市场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消费者的广泛接受,自三星Galaxy Fold再次推出以来,这类手机已历经四载。屏幕尺寸的扩大成为推动其逆势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折叠屏特有的翻盖设计使得用户在携带同等体积的手机时,能够体验到更大的屏幕显示效果。
折叠屏技术尚在研发之中,其翻折机制、厚度与体积、以及机身材料等方面正逐步优化和进步。究其根本,折叠屏的兴起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对于更大屏幕手机的强烈需求。毕竟,在相同尺寸和重量条件下,谁又不愿意拥有一块更大的手机屏幕呢?
这份需求促使手机制造商持续探索屏幕尺寸的革新。无论是全面屏还是折叠屏,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用户的操作感受。然而,若仅盲目追求更大的屏幕尺寸,而忽视用户握持时的舒适度,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
掀起大屏潮流,iPhone 6 Plus一路走好!
iPhone 6 Plus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它助力苹果公司成为了一款像印钞机一样热销的爆款产品,同时在行业内也促进了手机向大屏幕发展的趋势。
新款iPhone的问世以及技术的持续发展,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苹果产品完成其生命周期,被列入“过时产品”的行列。其中,或许会有像iPhone 6 Plus那样被人们铭记的产品,然而,绝大多数产品的命运可能只是悄无声息地消失。
图源:pexels
消费者眼中,苹果公司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严格把控,确保了产品线的不断迭代,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先进、更便捷的使用体验。在全球手机市场快速演变的背景下,对手机制造商的产品策略提出了极高的挑战,这不仅针对苹果,其他手机品牌同样需要应对热门产品被市场淘汰的困境。如何迅速调整产品策略,以维持在全球手机市场的竞争力,成为了手机制造商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
小雷认为,每一款具有深远意义的产品的退场,都值得我们怀念,更值得我们翘首以盼。正如长江之水后浪推前浪,每一次产品的升级换代,都能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iPhone 6 Plus,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