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见过如此离谱的条款,试驾合同上明确写着“行驶途中不能切换驾驶状态”,换做其他车辆我定会发怒,但此刻方向盘前是一台搭载三台电机、拥有1548匹马力的电动猛兽——SU7 Ultra,因此我决定妥协。
一万辆的“小”目标
雷军提及年销量达万台时,估计保时捷911的推广人员都愣住了,但体验过标准版车型后我明白了:这款车或许是有史以来最矛盾的结合体,堪称穿着西装的狂野战士,就连奥迪RS6也要自叹不如。
显而易见工程师已经考量了普通人跟SU7 Ultra的日常互动情形,毕竟这款汽车跟众多高性能跑车存在差异,它销售量要远超大多数性能车。雷总曾透露过SU7 Ultra计划一年内销售一万台,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保时捷718在2024年销量达3297台,是跑车市场中的佼佼者;保时捷911销量为2664台,屈居亚军位置。若将目光转向四门性能车,它们的销售情况则显得更为冷清,C63 AMG仅售142台;RS4销量为284台;M3卖出了717台;M4的销量则为1193台。由此可见,性能车在市场上的受众群体究竟有多么狭窄。
那么,小米SU7 Ultra需要在国内市场拓展用户范围,使其成为满足更广泛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早些时候,要是我们开着一款动力这么强劲的座驾,车厢内的震动、乘坐感受都会让人十分不安,仿佛不猛踩油门,就辜负了这上千万的购车投入。
不过在小米SU7 Ultra这辆座驾里,你完全可以像驾驶寻常汽车那样操作,这种体验与其标称的1584匹强大动力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这种差异也颇为耐人寻味。在标准模式(439匹马力)下,以50%的油门深度起步,其加速度的G值,其实与一台过去的3.0T涡轮增压燃油车相差无几,没有强烈的加速冲击感,反倒像是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在轻声提醒:“请放心,我们平稳行驶。”在我看来,这种调校如同给AK47配备了消音器——既维持了精准的操控性能,又能让新手不会瞬间耗尽弹药。
驾驶这台车辆时无需过分担忧其操作难度或操控限制。只要对车速保持一定谨慎态度,就不太可能将车撞向树木。换言之,若在常规驾驶模式下都能导致车辆失控,那么驾驭其他动力较小的汽车时,安全程度恐怕也不会高很多。
SU7 Ultra在其他方面的体感体验确实有所不同。小米SU7 Max采用的是单腔悬挂系统,而SU7 Ultra则选用了双腔悬挂系统,并且配备了经过优化的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绝不能轻视这个看似简单的“单”与“双”的差异,单腔悬挂系统必须和可变阻抗缓冲装置联合使用,才能够间接调整其弹性,这种设计实际上是通过改变缓冲性能来实现的,而不是依靠构造上的调整。
双腔空悬依靠主副气囊调整悬挂的硬度和弹性,同时搭配可变阻尼减振器的缓冲力度变化,能够适应不同路况,既能在市区行驶时保持柔和,也能在赛道上提供坚实的支撑,这两种特性得到了兼顾。根据厂商说明,SU7 Ultra的减振器缓冲调节幅度比SU7 Max增加了十分之一,其调整的速率达到了每秒钟一千次。
在操作层面,经过井盖时减震反应迅猛,如同利刃削去阻碍,但绝不会导致后座女士的饮品泼洒出来。切换至竞速设定后,座驾立刻大幅度降低车身高度,轮圈与车翼子板之间的极小空隙足以令追求姿态的驾驶者心潮澎湃,这种低姿态的视觉冲击力,简直媲美装备了短弹簧的战车。不过需要特别说明:倘若你对双腔避震的硬朗特性不满意,执意加装Bilstein运动套件,那么通过减速带时,车速或许必须降至极低的速度。
按我说,竞技套件就是”铁腚”人士的标配。
关于制动装置,Akebono配备的是前六后四活塞式卡钳,并使用碳纤维陶瓷制动片,在常规城市驾驶环境中,恐怕无人能测试出它的性能极限,若有合适人选,请将个人资料递交给小米公司,或许下一位赛道圈速达人就是你,它最能发挥优势的领域是赛道,而非城市道路。确实,它带给车主最显著的情感满足是:让SU7的车友们盯着卡钳看得入迷,暗自想着:要是把这装在我的车上,简直就能称作SU7的青春特别版。
SO,SU7 Ultra值不值得你我倾囊而出?
首先必须明确,你选择SU7 Ultra,究竟欣赏的是它的性能表现,还是性能之外的其他特点?如果选择前者,你只有在赛道环境中才能领略SU7 Ultra最出色的性能,而在常规驾驶状态下,它的表现并不会比SU7 Ultra更加凌厉;如果关注性能之外的特征,那么值得讨论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SU7 Ultra配备的碳纤维材质、Altratara轮毂、宽大的尾翼、金色的标志小米LOGO以及电动开启的前备箱等等,就连车辆的静谧效果也经过了特别优化,这样的配置你是否能够接受?哪怕不是米粉的我,也觉得现在的定价物有所值。
你需要明白,当动力高达1548马力时懂得自我控制,当赛车能够适应日常代步,小米SU7 Ultra究竟在迎合哪些人的需求?也许答案隐藏在仪表盘的入门选项之中:包含速度和功率限制的“新手保护”,实际上是对中国最新一批性能车爱好者的体贴让步,你在其他超级跑车上大概难以发现如此贴心周到的设计。终究并非所有人都要追求纽北最快圈速,然而所有男性都期盼自家车库里停放着一辆既可休闲娱乐又可应对挑战的汽车。
最后坦诚相告:这种座驾令人胆寒的方面,在于它让驾驶小型家用车经验丰富者,会误以为自己也能操控高性能跑车——这种错误认知,大概正是电动化时期对传统动力汽车最残酷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