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食品浪费的漏洞必须堵上。
低廉面点售价几十元,昂贵吐司标价上百元,昂贵蛋糕标价几百元,近年相关话题屡次成为网络热点。与此同时,部分烘焙店每日废弃面包数量巨大,有的报损量超过半数。“新华视点”记者近期暗访多家烘焙店时看到,个别商家运用高价策略、大份量包装、堆满货架等手段促销,造成报损量异常高企,资源浪费现象突出。
面包属于烘烤食品,根据《2023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2022年烘烤行业展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门店平均收入与去年相比有大幅度提升。权威人士预测,2023年中国烘烤食品的市场体量将突破三千亿元。由此看来,一方面烘烤行业正经历高速发展,另一方面面包店铺的食品丢弃情况十分突出,迫切需要关注。
有消息称,所谓报损,实为部分未售出面包被用作饲料,而多数门店则直接将其丢弃。面包之所以报损严重,一方面是因为保质期较短——超过4小时口感就会变差,超过24小时就有变质可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商业策略——过度追求包装“大”、货架“满”,由于品牌附加值高即使浪费也不算亏损。
珍惜粮食是一种良好风尚,制止餐饮浪费已经纳入法律规范,《反食品浪费法》彰显了国家决心。近些年,借助法律约束和公众监督等多重因素,酒店、企事业单位食堂等纷纷采取多种方法降低食物浪费,获得了良好成效。不过,部分烘焙店点的食物浪费情形突出,需要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弥补漏洞。
对于食物浪费问题,要求烘焙公司和零售点主动进行改进,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强化制度规范和严肃监督。早先,有烘焙店因销毁许多外观不佳的面包,被地方市场管理部门进行谈话,涉嫌触犯《反食品浪费法》。
公司跟店铺是执行《反食品浪费法》的关键,需要实施办法来阻止浪费,例如改进保存方法,让面包保持更久,对于卖不出去的面包,可以送给有需要的人,或者分给职员。把高价钱卖的方法换成小利润大量卖,可能是解决面包浪费的最好办法。
面包原本是普遍的日常食物,不过这些年价格不断上涨,例如一个可颂要卖38元,一条吐司更是卖到98元或者超过这个数,因此有人抱怨“月薪两万都负担不起面包!”就连小城镇现在也很少见到售价低于10元的面包店。
面包店确定价格本属正常,但蓄意造成损耗则违反法规。价格是市场调控的关键因素。面包从日常食品变为高档食品,价格持续攀升,必然限制了部分购买力,因此销售量也会相应减少。
所以,食品制作行业可以运用变动的逐级减价方法,比如产品临近失效日期时,优惠幅度会越深,这样能够及时处理掉剩余的糕点,在增加销售量的同时防止了资源被丢弃。一旦店家能够通过少量利润实现大量销售,不仅物资的消耗程度会明显降低,也有助于扩大市场业务规模。
冯海宁(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