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深圳发端的,号称史上最严厉的“禁摩限电”整肃行动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这段时间里,各种关于“禁摩限电”的报道、资讯充斥着视野,看得多了,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
每当新闻报道出现,键盘战士们便挑起纷争,激烈辩论。有人指责政府,有人批评制度,亦有人欢呼雀跃,形成不同派系,彼此对立。
但是,现在我们关注的不是是否禁止摩托车的话题。让我们来谈谈电动车领域的新星,小牛。
前天,即四月二十一日,小牛品牌推出新款M1机型。这款产品的核心理念是“科技赋能都市生活”,初听之下,颇具格调。M1的硬件规格、技术指标以及相关智能功能,我们暂且不作深入探讨,用户是否愿意购买,关键在于产品的设计美感、耐用程度以及市场定价。
小牛M1的基础版本售价为3299元,而最高配置的价格则攀升至6299元。这一价格公布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款更加便携、智能且设计更出色的产品,其性价比究竟如何?随着当前“限制摩托车和电动车”的政策不断收紧,小牛公司的领导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仍然果断地站在了行业的风口上,宣布了新品的上市。小牛此举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它能否实现预定的市场目标?这一切目前还尚无定论。
显而易见,小牛M1的目标客户群体是位于一、二线都市的职场人士,他们热衷于时尚潮流,崇尚与众不同,偏爱独特消费体验,并且具备雄厚的购买能力。在三、四线城镇,小牛产品较为罕见,分销网络建设滞后,宣传推广投入不足,因此,一般民众对小牛的认知程度有限。一个寻常上班族买电动车时,我想,他首先想到的是车的实际用途,而不是那些所谓的“智能功能”。
中国电动车领域,这二十年间进步显著。众多品牌崭露头角,以爱玛、雅迪等为代表的传统厂商,构成了行业产品格局的基础。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普及,小牛等互联网风格的产品应运而生。同时,各大传统电动车制造商纷纷优化业务布局,革新市场推广手段。小牛在群体里年纪尚轻,表现却十分抢眼,进步神速,一年之内就接连推出了两个全新的产品,其能力足以令人瞩目。
毫无疑问,电动车对摩托车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使用汽油的汽车相比,电动车更加环保、更加经济、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于不强调速度和驾驶乐趣,电动车成为了许多老年人、女性以及儿童的首选交通工具。或许是因为预见到电动车未来的广阔前景,一些摩托车制造商也开始致力于创立自己的电动车系列,逐步走上了转型的道路。例如五羊-本田的净原系列,宗申的森蓝系列,都声称致力于生产定位中高端的电动自行车。
从事摩托车行业报道的人,电动车的兴起确实构成挑战。但从全局进步观出发,我们理应秉持中立、客观的立场。摩托车与电动车本属同类,应当携手并进,一致呼吁,推动摩托车解禁,促进电动车自由流通!
我们仍需掌握“小牛精神”,即便在恶劣的境况中也要推出新商品,不论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商品的瞩目程度还是其他,它终究是用实际行动来突显电动车的不可或缺性。
小牛未来的发展情况怎样,目前我无从知晓,未来的行业形势是否会产生剧烈变动,还有待观察。
有态度,有温度 @摩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