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小米集团在北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小米汽车上市发布会,会上小米SU7车型正式与公众见面,消费者可以选择九种不同的车漆颜色,该车型的起售价格为21.59万元。
在会议中,小米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以及首席执行官雷军强调:“这标志着小米SU7的首次正式展出,对我而言,这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时刻。在这个时代,梦想中的汽车应当配备最前沿的智能技术以及卓越的驾驶体验。我们致力于打造一款在50万元以下价格区间内,外观设计最为吸引人、操控最为流畅、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轿车,以及一款高品质的汽车。”
雷军再次强调小米汽车的长远愿景:我们计划在接下来的15至20年内,努力跻身全球汽车行业的前五名,致力于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全面振兴。
雷军提出,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在于“电动、智能、汽车”的融合。在过去十年,行业已成功攻克了电动化难题。展望未来十年,智能化将成为主导趋势,“智能化是汽车的灵魂所在,它将决定这个时代的胜负关键”。
据调查,小米在智能科技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生态体系规模均显著超越传统汽车制造商。自2010年进军智能手机行业以来,小米已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手机制造商之一。同时,它还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级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依托小米澎湃操作系统,构建了涵盖“人、车、家”的全方位生态系统,并提供了贯穿整个“人、车、家”生活场景的先进智能服务体验。同时,公司在操作系统、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技术等领域拥有了丰富的技术储备,这些技术优势将逐步被引入到小米汽车的开发与制造过程中。
小米不断强化对智能制造领域的资金投入,致力于将先进的智能技术融入传统制造流程,实现创新升级。为此,公司在北京亦庄地区自主建设了一座行业领先的汽车制造工厂,该工厂不仅具备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四大传统工艺,还增设了大规模压铸和电池生产车间。工厂内部设有29个研发实验室,并配备了一条长达2.5公里、设计时速可达120公里每小时,能够模拟18种不同测试路况的测试跑道。工厂产能跑满后,每76秒就能有一台崭新的小米SU7下线。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目睹了小米汽车工厂的景象,这里机器人遍布,自动化程度极高,堪称一座智能化的工厂。工厂内拥有超过700台机器人,它们能够完成大压铸、冲压、车身连接、车身装配、涂装、总装等关键工艺,实现100%的自动化。此外,小米汽车工厂还注重环保,从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碳排放的减少和可再生资源的应用。生产车间之顶全面覆盖光伏组件,年发电量达1640万度清洁能源;对废水废气实施严格管控,处理成效卓越,效率竟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选择智能电动汽车实际上是对智能科技实力的认可,这也是公众对小米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深切期望。雷军认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生态系统,将成为小米汽车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技术优势。
小米智能驾驶技术秉持自主研发的原则,经过实车测试累计里程已达到1000万公里。小米SU7系列车型全面配备了适用于全国的高速领航系统、一键代客泊车功能以及智能泊车辅助系统等高端智能驾驶技术。
据相关消息,小米公司的智能驾驶研究团队规模已超千人,预计到年底人数将增至1500人以上,公司志在年内跻身行业领先行列。小米智慧驾驶的城市版NOA功能将于4月份启动用户内部测试,5月份将在10个城市开放,而8月份则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放。
小米SU7搭载了一款融合了尖端智能科技的卓越智能座舱,该座舱自设计阶段便将手机和平板视为其组成部分,实现了多设备的一体化原生设计。凭借小米自主研发的“MiLM-1.3B”端侧大模型以及全车感知的多模态融合技术,小米SU7的语音交互功能实现了全面升级,不仅涵盖了车内所有可通过手动操作的功能,还能使汽车具备如同人类般理解真实世界的能力。针对苹果用户群体,小米SU7提供了无线CarPlay的接入功能,其后排支架亦能与iPad进行控车操作,堪称对苹果生态系统最为亲和的汽车之选。
小米在智能领域独树一帜,自SU7问世以来,用户便领略了现代智能科技的魅力。雷军透露,面向未来,小米构建的“人车家全生态”将前所未有的实现所有智能设备的无缝连接,实现无感互联与能力互补,从而让用户享受到全方位的智能生活体验。
在过去的三年里,小米在宣布进军汽车行业的历程中,成功实现了整体实力的显著飞跃,其研发、组织架构、人才队伍、运营流程以及信息化等基础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抗风险能力也因此实现了质的飞跃。截至2023年年末,小米的智能手机在全球市场上的销量已连续十四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位,同时,其手机产品的月度活跃用户数攀升至6.41亿,AIoT平台连接的设备数量更是达到了7.4亿台,而公司的现金储备也丰厚至1363亿元人民币。
据消息,小米在确立“人车家全生态”的总体发展方向的同时,还具体规划了高端化发展、产业竞争力提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芯片技术以及新零售等六大战略方向,从而进一步巩固并增强小米持续向前迈进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