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造车欠一屁股债,雷军造车却“欠了两屁股车”。
成为“雷神”的过程中,雷军最近在《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上迅速达到第六名的位置,紧接着在汽车行业实现了令人瞩目的重要举措。
六月二十七日,雷军带着小米汽车的第一款SUV车型小米YU7隆重登场。三分钟之内,小米YU7的预售数量急剧攀升,迅速超过二十万台,远远超过了小米SU7去年发售二十四小时预售八万八千八百九十八台的记录,建立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新里程碑。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小米汽车已悄然成为其他厂商眼中的有力竞争者。小米SU7此前销量火爆,余承东曾疑似暗示小米借助关注度打开市场。在小米YU7产品发布活动中,雷军表现出十足的胆识与自信,主动回应行业顶尖企业特斯拉提出的挑战。
小米YU7此次表现十分出色,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因此感到很大压力,东风日产的高管黄照昆也情绪激动,称小米YU7的购买者是一群盲目追随品牌的忠实顾客。
外界常将雷军与“擅长营销”相联系,但他指出,小米取得的成就并非依靠单一方式达成,而是得益于全方位的领先表现。尽管如此,小米和雷军身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环境,依然要面对更严苛的审视和更多的质疑。
小米YU7近期广受欢迎,雷军对此十分兴奋,不过生产规模过小成了巨大挑战,像悬在头顶的利剑,让小米汽车倍感压力。加快生产步伐,满足市场强烈需求,是雷军团队眼下最迫切的任务。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产提升战,将直接影响小米汽车在新能源行业中的最终影响力。
3分钟大定破20万,雷军再度“封神”
六月二十七日,汽车领域上演一场重大事件,小米汽车的第二款产品、首款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小米YU7正式亮相。发布会进行过程中,小米YU7最受关注的定价信息也最终公布,其中基础型为二十五万三千五百元,专业型为二十七万九千九百元,顶级型为三十二万九千九百元。
小米YU7的推出,使人不由得想起小米首款纯电车型小米SU7面世时的鼎盛时期,去年三月,小米SU7发售当天,雷军带着外界的许多期待和质疑,呈现了一份令人赞叹的业绩。
首发仅4分钟,小米SU7的预定量就突破了万大关,7分钟时更是达到了两万;27分钟内,累计预定量达到了五万;而到了24小时结束时,预定总量达到了八万八千八百九十八台。这些数字在当时已经令人惊叹不已,不过随着小米YU7的问世,又将这一纪录刷新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根据小米汽车方面发布的信息,小米YU7大定在短短三分钟内就达到了二十万台的销量,而在一个小时后,这个数字更是增长到了二十八万九千台。这样的销售速度非常惊人,以至于小米中国区市场负责人王腾都忍不住分享了相关的销售战报,并且对“这竟然比我们手机销量还要好”表示了惊讶。
雷军也对媒体讲过,头两分钟,小米YU7的预定数量就达到了19.8万辆,而实际支付了不可退还定金的,有12.8万辆。
要体会这种非凡的影响力,可以和行业其他企业的销售业绩做个对比。2024年,零跑汽车、蔚来和小鹏汽车一年的总销量分别是29.37万辆、22.2万辆和19.01万辆。小米YU7在短短一个小时里,预约量就达到了惊人的数字,几乎赶上了甚至超过了某些品牌一年的出货量,从这里就能看出它的市场吸引力有多强。
虽然先前遭遇过一些不利的公众评论,不过那些统计数字明确地向社会展示了雷军以及小米汽车在汽车行业的巨大影响力。面对远超预估的预订数量,雷军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大声表示“所有的小米车主和小米共同缔造了中国制造业的非凡成就”。
实际上,就连雷军本人或许事先也没有料到小米YU7会如此受欢迎。那天晚上发布会结束后,雷军进入媒体采访区域,向外界讲述了更多关于小米YU7发布的过程。他表明,前天还在内部提出,只要比去年的SU7有所提升即可,并且着重表示要尽全力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他还表示,坦白讲,收获这么多订单,他内心十分高兴,这远远超出他的预料,尤其SUV这个领域的竞争相当残酷,消费者在尚未体验试驾时便选择信任我们并完成购买,这对小米而言实属难得的机遇
小米YU7的热销现象,给消费领域带来了显著影响,同时也让投资界感受到了巨大冲击。产品发布后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27日,小米公司的股票开盘后表现强劲,价格首次超越了60港元的水平,甚至一度达到了61.45港元,创下了新的记录。
当天收盘时,小米集团股票价格为58.95港元每单位,与前一个交易日相比显著增长了3.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小米的企业总价值在单日内急剧增加了五百亿港元以上,最终达到了十五万三千亿港元的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公布的《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显示,雷军家族的资产达到2010亿元,又重新进入了该榜单,在总榜单中排名第六,与2016年的名次相同,再次刷新了当年的排名记录。
雷军多次进入该榜单前六,但这次他的财富有了显著增长,比之前大幅提高。与2024年的1025.3亿元相比,他的财富几乎增加了一倍;而与2016年的739.2亿元相比,其财富更是大幅增加了1270亿元。
YU7大卖,友商“破防”
天眼查的数据表明,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二零二一年九月。这家公司起步较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时间比较靠后。尽管小米原本是手机行业的领军企业,但跨界进入汽车行业时,面对众多已经积累丰富经验的车企,显得非常稚嫩,如同一个刚刚踏入赛场的年轻人。
几年光景之内,由于首款轿车小米SU7广受欢迎,又加上此次SUV新品小米YU7的突然面世,雷军完全颠覆了人们的看法。当下,小米汽车已迅速崛起,成为业内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就连雷军这位曾把小米称作车圈新人的领导者也表明,如今小米必须将自己看作汽车行业的核心企业,要用极高的规范和严格的条件来管理,要完全改变思维方式。
值得注意的一个情况是,在小米YU7推出之前,“蔚小理”的领导者们都向雷军表达了祝贺之意。但是,存在竞争关系,就难免会产生各类矛盾。小米汽车以挑战者的身份进入汽车行业,目前已经变成了许多竞争对手心目中的主要对手。
在这场不见兵戎的行业角逐中,各路力量的较量早已风起云涌。在先前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举办的“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中,担任压轴出场的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曾掷地有声地阐述了一番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见解。
余承东讲话时指出,如今已迈入网络社交时期,传统媒体广告已失效。他举例说明,一些跨界企业,仅推出一款车就能迅速走红。即便产品本身或许不够出色,性能、自动驾驶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凭借雄厚的品牌实力和庞大的流量优势,依然能够引爆市场。
余承东虽然没有明确说出目标,不过根据他说话里的重要内容,很多人开始猜测,他之前说的话是冲着雷军手下的小米汽车去的。
余承东带着几分沮丧地表示,自家产品在质量、使用感受和运行效率上均胜过对方,即便如此,销量仍远不及对手,甚至不足其销售额的十分之一,他感叹当今市场已无回旋余地。
在这次活动上,雷军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小米YU7的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Y。雷军谈到,“Model Y已经连续好几年是全世界的销量冠军,这辆车也卖得相当不错。他们显得特别有底气,甚至在今年初抛出了这样的挑战,让我感到十分意外,内容是‘升级Model Y,欢迎较量’,这需要何等的自信”。
雷军表示,他见其他企业没有回应,便直接回复说“好的”,认为比不上也没关系,特斯拉敢向挑战,小米也敢应战,公司从来就不认输,今天我们接受特斯拉的邀请,在此进行对比。
雷军在发布会上的发言透露,小米YU7的硬件水准超越特斯拉,不过基础版售价较去年减少了壹万元,折合人民币贰拾陆万叁仟伍佰元。
小米汽车如今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确实给马斯克的特斯拉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以小米YU7为参照车型,过去一年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市场销售了大约48万台,而小米YU7在短短一个小时内预订量就接近29万台,差不多达到了特斯拉去年全年销量的一半。
小米YU7大定时一车难求,但Model Y今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却比去年有所减少,今年前5个月,Model Y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超过12万台,而新上市的小米YU7,几分钟之内就达到了Model Y五个月的销量。
承受着车圈压力的负责人,不止前面提到的两位,在6月27日举办的2025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上,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表示,他前一日原本心情不错,由于看到零跑的订单数据表现良好,但当晚观看了雷总的发布会,看到一个小时销售了那么多的车辆,他顿时感到压力倍增。
东风日产领导层对此的回应更为强烈。6月27日当天上午,网名“东风日产黄照昆”的东风日产负责人在转发有关小米销量微博时表示:小米YU7在三分钟内达成20万台订单,这一数字表明消费者提车周期需长达一年以上,没有任何国家存在如此盲目追随的品牌支持者。
他还提及,这再次印证了“集体会减损才智”的定论,并且强调,“汽车制造能力的增强依赖成千上万种零件供应体系的同步扩充,并非手机产业那样简单,但手机市场的经营手法却极易煽动人心”。
黄照昆先前的表态,在互联网上激起了轩然大波,众多网民呼吁他承担责任。当天同一时间,黄照昆通过社交平台,为先前涉及小米YU7的失当言论表达歉意,声称已经进行深刻检讨,并且清除了相关不妥信息。他承诺往后会说话更加审慎,致力于维护产业健康进步。
雷军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
确实,多年来,许多旁观者习惯于把“营销高手”的称号安在雷军头上。就连电商界颇具影响力、近期又投身外卖市场竞争的刘强东,早些时候也曾经表示过,“雷军在营销方面非常厉害,我们确实难以企及,他凭借小米手机创造了数百亿的销售额,这绝非寻常人所能做到”。
外界认为雷军擅长营销的说法,他在此番发布会后有了一番表态。雷军说明,一些同行把小米的成功简单理解为依靠宣传得来,但他觉得,现阶段小米在各项数据、各种能力方面,在任何一个方面、绝大多数地方都占据了优势地位。
雷军也直言,在产品研发、品质、质量以及设计等各方面,小米都存在诸多欠缺,他强调,公司非常清楚自身每天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如何能够进一步提升,因此他认为,最关键的是将小米整体能力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小米一直热度很高,因此备受外界瞩目,但同时也承受着更多审视。多次负面事件后,小米和雷军应该清楚流量是把双刃剑有多厉害。
雷军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当前处境十分艰难,不论哪家公司备受瞩目,其公众舆论都异常错综,这既是客观存在的难题,也是这个注重关注度时期必须面对的考验,在流量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小米公司必须说话小心,行动谨慎,因为任何微小的不足都可能被极端放大。
这次又推出热门汽车产品时,雷军内心十分激动,同时负担着更重的生产任务。小米SU7还有许多订单没有交付给购买者,现在小米YU7又刷新了令人惊叹的预售成绩,网友们都戏称雷军欠车主很多辆车。
据蓝鲸新闻报道,一位销售从业者透露,购车先后遵循预订先后原则,具体来说,若希望今年提车,预订后需尽快完成,若前5至10分钟未完成预订,可能得等到下一年。
外界存在一些顾虑,不只是关于产品交付,还担心小米YU7的推出会波及先前发布的小米SU7。雷军针对这个问题表明了立场,指出SU7和YU7分别拥有明确的用户群体,不过公司内部人员原先也持有类似担忧。
然而,市场的实际表现与预期大相径庭。雷军表示,原先设想SU7每月能够增加一万份订单,但真实销售量却不断攀升,公司内部已经三次调高了目标,现阶段稳定在每期一万三千到一万四千份左右,他强调,即便YU7非常受欢迎,SU7的表现同样不会逊色,对于这款产品他抱有极大的期待。
雷军着重指出,YU7是小米的第一个SUV车型,也是小米初次踏入汽车行业核心领域,我们将会遭遇实力最强劲的对手,也会面对异常激烈的角逐,但我依然充满无比的信心,因为我坚信YU7的卓越性能,YU7并非一款平平无奇的、普通的SUV,而是一款极具特色的SUV。
从最初的车圈新秀,到如今的车圈领军人物,雷军和他所创立的小米汽车接下来会带来什么样的表现?雷达财经会一直进行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