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青年是什么意义
精力上的“躺平”?
在精力上得到了舒缓,不再焦虑,也不再抱有过高的期望,对未来的成就没有太多的向往、期待和憧憬。对现状感到满意,可以轻松地躺下来,进入一种近乎真空的放松状态,不受外界干扰,也不追求任何竞争。他们喜欢在家中悠闲地度过时光,有的年轻人甚至不结婚、不生育、不追求事业,日复一日地宅在家中,满足于现状,需求不多。生活显得颇为淡泊,对生活也没有太多的追求,就这样安静而舒适地躺着,刷刷手机,玩玩游戏,生活似乎也颇为惬意。
事情上的“躺平”?
事情上没有上升的余地,奋斗缺乏动力,对未来感到迷茫,日复一日只是重复着上班和下班,生活显得昏昏沉沉。不与同事争执,也不与领导对抗,对于绩效,你给出的多少就接受多少,即使有所不满,也无所谓,只要能维持生计,所以在工作上也就选择了随遇而安。
现今,一些年轻人通过从事自媒体工作,甚至通过游戏升级赚取收入,在城市中多少积累了一些财富,每天都能自给自足,无需依赖父母,可以随心所欲地睡到自然醒,无需朝九晚五地上班,无需迎合他人的脸色行事,这种生活没有太多欲望,思想负担也不重,可以说是选择了躺平的生活方式。
物质消费的“躺平”?
人们对金钱的渴望减弱了,我不再追求利润,也不购买奢侈品,减少了个人的消费支出。另外,即便我竭尽全力,却依然难以赚取足够的钱来购买房屋,或是购置车辆,或是建立家庭,养育儿子,总之,赚取的金钱远远不够。
房价高昂,加之彩礼和养育孩子的费用,均为巨额支出,我无力承担,故而选择了物质上的消极应对,即所谓的“躺平”。即便如此,我自身也无法赚取收入,因此我选择减少个人消费。
躺平族是什么意义
躺平族并不是比来才出现的,只是如今忽然火了起来
人的幻想与志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并非这些人的幻想与志向有所动摇,而是现实生活让他们明白了何为真实。
在小学教室里,老师曾询问我们这群伙伴们对未来有什么志向。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同学们的回答,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雄心壮志,诸如想要改变世界、渴望成为如同尼古拉·特斯拉那样的科学家,立志成为一位能够塑造世界未来的科学家,还有的立志成为世界首富……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往昔的叹息之声已化作他们童年最珍贵的记忆。踏入社会后,他们怀揣着诸多抱负,并勾勒出诸多人生蓝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抱负与规划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最初他们全力以赴,致力于实现购买房屋的愿望。
历经半生,终于攒齐了购房的首付款,这时才意识到,过了35岁之后,找到工作的机会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因此,我的抱负也随之降低,只求不失业,只求健康长寿。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变老,然而现在,确实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渴望能尽快拿到那本象征“退休”的证书了。
躺平族并非新兴现象,实际上他们一直存在。近五年来,新生儿出生率的急剧下降与躺平族的数量呈现出负相关关系。然而,随着“躺平”这一新词汇的流行,人们深入探讨了该群体的生活状况和生存观念,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实际上,躺平族并非出于自愿,他们或许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或许对“天道酬勤”的信念不再坚定,转而信奉“命中注定,不强求”,最终无奈地过上了自己并不满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