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八日,小米SU7发售,近期市场反馈显示,这款新车或许已提前锁定本年度最受关注的新车称号,围绕它的讨论异常火爆,涉及产品特性、小米品牌形象、技术策略以及配置选择等多个层面,整体氛围十分活跃,但在铺满网络的各类讨论里,却曝出了“小米汽车不退还预付款”这一比较特殊的消息。
小米SU7发布并接受预定后,部分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反馈,反映部分用户在完成小米SU7的预定流程,经过短暂考虑后,想要取消订单,但发现无法退还已付的定金,因为车辆已经进入配置环节,要么等到车辆交付提车,要么只能选择放弃定金。确实存在某些人,声称是为了支付款项,特意制作了一张图片,在社交网络上展示一番,随后又取消了交易,不料订单却无法取消,被戏称为“代价最高的截图”就此流行开来。此类事件发生后,网络上甚至涌现出不少同类维权团体,纷纷向小米公司反映情况。
根据小米汽车方面释放的信息,其新车预定程序相当公开化,创业版车型预定即刻确认订单,预付金额为两万元,完成预定后只需耐心等待车辆交付;其余车型则需先完成预定,支付五千元定金后,享有七天考虑期限,考虑期满系统将自动锁定订单,不会干扰车辆制造进度,当然客户也有权提前确认订单小米汽车的首批订单确定过程,其实与众多新兴汽车制造商的基本模式类似,其客户在做出购买决定时,所花费的考虑时间往往比其他公司要显著更多些。
小米汽车为何如此在意锁定订单,即便有人为了“展示”而反复“错误操作”多个预订流程,致使预付款无法退还,公司也绝不“宽容处理”?
必须清楚认识到,确认后的订单对汽车制造商的排产计划、备件准备和产品制造具有关键作用。当前汽车生产遵循着连贯且高效的运作模式。当工厂收到订单后,会依据订单中指定的车型和配置,完成各类差异化零部件的调配。接着,将开始生产不同配置的汽车。一旦这套生产程序被激活,基本上无法中断,只能持续进行下去。所以锁单之后,相当于这一套流程就启动了。
那么客户下单却不买车,汽车制造商,特别是小米汽车,就能轻松赚取数千元或两万元的预付款项收益吗?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客户一旦下单,小米就必须着手制造车辆,当车辆制造完成并运抵交付中心,客户却拒绝接收,这辆车总不能被闲置不用吧?只能转售他人,但购买者看中的车型,未必是先前未被提及的那一款,因此小米公司及销售团队,需借助降价促销、门店间调配等手段,促成该车辆的销售,而由小米方面收回的预付款项,便是为此类操作过程付出代价的补偿。
确实,既要避免部分客户随意预订后又取消,以免干扰制造流程,影响制造效能,同时小米汽车也要处理另一种群体,即囤货者。小米SU7这辆车非常抢手,一旦下单,必定吸引大量客户希望尽早提车,于是不少黄牛便抢先锁定订单,伺机转卖,毕竟其他新兴品牌允许中途变更订单,部分客户也愿意多付数千元,向黄牛购买能提前提车的订单。
小米汽车却另行设定了规则,小米SU7的预订资格,仅能流转至血缘关系最近的亲属之间,立刻切断了黄牛充当掮客牟利的通道,众多黄牛的订单因而只能闲置,不是提走车辆就是被小米收回预付款,以此作为违反生产规范的惩罚措施。
实际上,注意到众多网友反映小米的预定方案,造成他们冲动预定后,在发布社交平台内容时却无法取消预付定金的情况,笔者也感到十分不解。通常而言,小米汽车提供的下单流程相当明确,在最终确认订单环节,系统还会弹出提示,几乎不会出现无法退还定金的结果,为何会有如此多用户陷入这种困境呢?这些人,是不是很多以前从未买过新能源汽车厂家的车?又或者,他们把某些规定理解错了?
因此,小米汽车在客户最终确认购买后,不退还预付款项,这种情况完全合理,在提交订单时,几乎不可能持续发生操作失误,一旦这个先例被打破,所有人都会随意决定是否支付预付款或者要求退款,小米汽车和制造部门只需处理这些无效的订单,就足以使整个生产环节陷入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