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的定价最终确定,发布会上稍显不安的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由此获得了彻底的安心。
三月二十八日,小米汽车在提前半月就开始宣传的发布会现场,备受关注的品牌首款生产车SU7的价格,最终显露了真实面貌。
27分钟“大定”5万台
整个系列提供三种型号供消费者选择,价格区间介于21.59万元到29.99万元之间,具体来说,小米SU7标准版(后驱长续航智驾版)定价为21.59万元,小米SU7 Pro版(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版)售价为24.59万元,而小米SU7 Max版(高性能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版)的价格则达到了29.99万元。经过雷军长时间的铺垫,其中透露出不少不安的情绪,小米SU7的售价好像并没有远超市场早先的预期
终究,小米公司反复否认过9.99万元与19.99万元这两个定价方案,小米SU7在20万元以下的基础售价其实早已让外界觉得不太可能。
但是无论如何,雷军花了一个小时来说服其他高管确定售价,显然准确地找到了能够吸引其目标客户群的着力点。
先前众多媒体和消费者都认为,价格超过二十万元的小米SU7肯定会遭遇市场的严峻考验,然而实际情况是,这款售价为21.59万元的智能纯电中档轿车,再加上小米的品牌号召力,以及雷军在发布会上长达两个小时的真挚表达,共同构成了对同级别市场竞争的强大冲击力。
蔚来和小鹏的创始人李斌、何小鹏在发布会现场表情越来越严肃,创始版车辆迅速卖完,27分钟内“大定”数量超过五万台,五千元定金可以退还,这些现象都显示出,雷军为小米SU7制定的价格不仅准确,甚至可以说是取得了压倒性的成功。
微博热搜榜单里,“雷军 雷神”这个词条,价格仅次于小米SU7,位列热搜第二名,并且稳居该位置。
在发布会现场,雷军透露小米SU7标准版与Max版将于四月份开始分发,Pro版则计划在五月份启动配送。他还宣布,将推出小米SU7创始版,该版本定价与标准版和Max版持平,限量发售五千台,预付定金两万元不予退还,从四月三日启动送货流程。
小米汽车官方应用透露,五千部小米SU7首发型号在正式发售时迅速售罄,这表明,当日创始版预付款项小米公司便获得一亿元收入。同时,部分消费者表示,即便准时在线,因服务器承载量过大仍未能成功下单,相较标准版车型,创始版车型特别配备了专属车辆铭牌以及雷军手书的纪念品,由此可见雷军的个人影响力。
当然,价格并非小米SU7赢得初期市场竞争的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在于雷军对产品、技术、生态及营销等多个层面的全面规划与布局。
雷军在公开场合谈到上市前的情况时,透露出行业竞争异常白热化,小米对此有深刻了解。他认为价格竞争只是手段之一,更需要在产品、技术和生态层面展开较量。在相关会议上,他特别强调智能与生态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他举例说,小米SU7在五十万元价格区间内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他对这款汽车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
地利:小米SU7的生态战
将对手引入己方优势地带,可以确保稳操胜券。这种策略是兵书里常见的克敌法门,同时也是小米SU7在性能方面最明显的优势体现。
去年下半年起,众多新兴汽车制造商集中推出同类型轿车,使小米汽车陷入负面讨论,特别是在十二月份的发布会之前,极氪007以突袭姿态将售价定在二十万元区间,导致外界普遍认为小米SU7在正式发售前就已面临最强劲的竞争者。
不过,在小米公司的新品展示活动中,雷军长达三小时的生动阐述,当雷军反复强调C级车的理念,又将其称作五十万元以下最出色的座驾时,公众的目光就逐渐从价格比较,转向了对商品意义的审视。
雷军提出的“人车家生态”理念,还有智能科技,自然而然地构成了小米最显著的特色。
整个上市活动期间,最受瞩目的焦点可能并非小米SU7的性能表现,而是雷军在演示文稿中频繁展示的小米汽车相关配件,这些标明价格的展示方式,在以往的汽车推广仪式中从未出现过。
虽然表面看似古怪,甚至可以说雷军借此还占有了改装后市场的份额,但这确实是小米独有的“生态布局”。
这也是因为雷军在发布会开场,没有首先介绍汽车,而是先阐述了其手机领域的积累。经过十四年积累,小米如今位列全球手机市场前三强,月度手机活跃用户达6.41亿之众,已打造出全球规模最大的面向消费者的AIoT网络,该网络已联网设备高达7.4亿台,依托小米澎湃操作系统,构建起「人车家一体化生态」,实现了覆盖「人车家」所有环节的尖端智能交互体验。
在车辆方面,小米SU7不仅配备了小米澎湃OS系统,还提供了底层互通的座舱连接服务,形成了人车家一体化的完整生态,同时首次搭载了小米自主研发的「MiLM-1.3B」车载大模型。经过大模型全面强化的智能小爱同学,不仅可以进行语音控制车辆,还能整合车辆的位置坐标、朝向信息以及视觉感知数据,使汽车能够像人类一样认知真实环境。
雷军当场举例了自家大模型的实用功能,能够查询车辆使用情况,还能与环境感知部件配合,达成车内外信息的即时共享。
智能座舱设计里,小米澎湃智能座舱从起始阶段就将手机和平板看作座舱整体构成,达成多设备融合的原生布局;小米还构建了车载智能体系,可以兼容多种汽车物联网装置。新增物理按键配置,中控屏配备智能双表盘功能,增设智能对讲设备,即便是一个手机支架、蓝牙音箱与多功能手电筒,先前在米家体系内发布的产品,现在也整合进了小米SU7的方案之中。
雷军谈到,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首次将所有智能设备整合,实现无缝连接,功能互补,使用户感受随时随地的智能便捷。
小米汽车并非时间上率先将大模型装进汽车的企业,CarIoT的拓展也并非雷军首创理念,不过,小米在手机市场取得的成就表明,他们擅长将既有产品与功能,借助生态融合手段,实现玩法上的突破和创新的提升,这一点正是小米SU7作为车圈新进入者所倚仗的核心优势。
对于有多年汽车经验的资深人士来说,雷军关于设计、性能及生产环节的细致阐述,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啰嗦,但从整个汽车行业的视角审视,雷军所流露出的热忱,恰恰能够支撑起这场被业内人士和外部观察者共同称作行业盛会的活动,而这恰恰是小米汽车能够迅速扩大影响力的核心要素。
天时:3年前对标特斯拉
值得一提的是,再强大的汽车产品,也需要精准的市场定位。
发布会尚未开始,众多“米粉们”依然热切盼望小米SU7以1元开头的价格上市,然而,除了5.99万元,恐怕再无其他定价能够符合大众对“经济型小米”的期待。更何况,这款车型早在四个月前的发布会上就曾与百万级豪车相提并论,雷军也多次提及它的售价偏高。
发布会结尾,雷军描绘了小米SU7的典型用户形象:他们不甘于现状,持续为理想而努力。内心充满激情,目光闪耀着希望,浑身散发着积极与自信的气息。具体而言,这类人是那些正为生活、家庭和事业奋力拼搏的年轻人。
这个定位决定了小米难以进入低端市场,而这也正好符合了大多数20万元级别新能源轿车的消费者特征。
因此,与保时捷相提并论,其实更符合雷军时常提及的目标控制理念。三年前雷军真正参照的对象,乃是如今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领先的特斯拉。
雷军在公开场合表示,三年前,他们的目标就是特斯拉,尽管这家公司实力强大,但预计等到小米SU7正式发售,很多Model 3的车主可能就会考虑更换新车了。
雷军早有预料,三年之内,特斯拉没能把在轿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再推进一步,去年的Model 3更新也没让市场更看好,电动车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特斯拉在价格上反复变动,正慢慢失去对同级别产品的价格控制力。
小米SU7推出之际,恰逢凭借产品优势全面赶超特斯拉Model 3的黄金窗口期
小米SU7是一款强调驾驶感受的纯电汽车,它运用了小米投入大量资金自主研发的摩德纳技术平台,在行驶、转向、制动等各方面,都能体现车辆反应的敏捷性。
动力系统方面,MAX版本配备了双电机组成的全轮驱动系统,并采用了超级800V碳化硅高压动力架构,能够产生673匹马力以及838N·m的最大扭矩,实现零到百公里加速仅需2.78秒,极速可达到265公里每小时,即便在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下,车辆的后段加速依然保持强劲的动力输出。
雷军最为自豪的是,MAX版本是当前市场上唯一一款具备两秒内提速能力的电动车,并且拥有八百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
另外,整个系列配备超长续航电池,也是小米得以率先赢得消费者认同的关键时机。与两年前每千瓦时电池成本高达一千元的情形相比,如今汽车动力电池价格出现了显著下滑,这确实为像小米SU7这样的新进入者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定价条件。
同样,智驾技术不断进步,促使小米在智驾方案的选择上能够选用最具成本效益的选项。雷军谈到,小米之家当前有两种系统配置,分别是Xiaomi Pilot Pro和Xiaomi Pilot Max,这两种配置都运用了NVIDIA DRIVE Orin的运算能力以及由11个摄像头构成的视觉系统,同时运用了变焦BEV技术以及端到端的大模型,这种相同的配置方案,既能让用户的驾驶感受保持一致,也能更好地统一控制智能驾驶系统的费用。
三年前启动的项目,促使小米SU7出现在电动车和智能科技竞争最激烈的阶段,而亲身经历了2024年春节过后电动车价格竞争,让雷军在市场混乱中为自家首部新车精准地定位了最合适的定位。
人和:雷军的化敌为友
直到发布会结束,外界对于小米SU7的讨论也始终没有停止。
然而不同于其他汽车制造商在发布新车时的单打独斗,在全新车型正式亮相之前,雷军就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化敌为友的策略。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与对方互赠座驾,促成“蔚小理”三位创始人再度同台,北汽集团新任负责人张建勇到场助阵。此外,比亚迪、长城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众多新能源公司通过其官方平台,对小米汽车加入行业表示欢迎。
和上回科技展演时那番致敬如出一辙,雷军身为众多新兴汽车公司早期支持者,现今希望建立产业地位,势必导致过往的“伙伴”转化为将来的“竞争对手”。
但在雷军眼中,小米在营销上的成功秘诀,便是交友。
小米从手机行业起步,就靠着整合供应链资源出圈,现在踏入汽车领域,其他汽车厂商的同行们,也可能会和小米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造车这三年里,雷军亲自去各个汽车公司考察学习,如今标准版汽车上用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就是从“对手”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那里获得的
这次结交朋友的行程里,或许只有吉利被挖走技术骨干这件事,雷军所交往的社交圈,在发布会众多祝贺的言辞中已经显露出来。
雷军的整体思路也体现在具体商品上,在公开讲话里,雷军谈到小米产品体系扩展时,明确提到,小米汽车能够很好地兼容苹果产品,支持ipad设备接入。大家都很清楚,苹果这个月已经正式决定不再生产汽车了,虽然苹果是智能手机市场占有比例最大的公司之一,但是它也以构建自己的产品体系而闻名,小米SU7能够融入苹果的产品体系,说明雷军不仅希望从市场中吸引小米产品体系的使用者,还打算吸引那些被很多中国品牌忽略掉的苹果产品用户群体。
根据实际情形,小米SU7与雷军之间达成和解,不仅赢得了公众的高度关注,也为小米汽车收获了广泛的好评。
起跑线上的SU7
智能手机的应用拓展至智能汽车,几乎成为所有主流手机企业的追求,小米同样如此。
只是,苹果中途加入与华为问界产品大卖的情形大相径庭,依然让人对手机公司进入汽车行业的可能性存有疑虑。
小米SU7的问世,对雷军和小米汽车来说,只是他们实现从无到有的开端。雷军在访谈中谈到,当前纯电动汽车领域,除特斯拉外,其他公司似乎都未能盈利。这款车的定价,既要让购买者感受到公司的诚意,也要确保企业能够承受由此带来的亏损。此番言论既勾勒出雷军对电动汽车领域的构想,又流露出他的担忧。
小米SU7的详细情况已经在社交平台上提前公开,目前唯一让人好奇的是它的定价,正如开头所说,起步价21.59万元并不算低,在竞争激烈的同类型市场中,这个价格也没有太多令人惊讶的地方。
在价格竞争面前,小米SU7之所以成为焦点,主要是因为它作为后来者登场,并且雷军的个人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其他厂商都在密切关注,小米汽车能否将这种关注度保持下去,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小米汽车的主要长处体现在品牌号召力上,同时渠道覆盖面广也带来了大量关注,这种关注度在问界多个车型上已经非常明显。到目前位置,小米的首批销售网点已经遍布全国二十九座城市,包含五十九家销售点,十七个短期展示厅,以及五十八家服务中心,预计今年岁末,其规模将扩展到销售触及三十九座城市、二百一十一家销售点;服务延伸至五十六座城市、一百一十二家服务中心。雷军透露,一旦这种模式成功运转,小米汽车的销售网点数量和服务水平,都将迎来迅猛的增长。
另一方面,根据小米集团披露的财务数据,小米公司目前拥有的运营资金达到1363亿元,与其他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相比,其资金实力最为雄厚,同时企业负债水平也最低,以去年小米汽车相关业务在集团内支出67亿元的数据来看,公司完全有能力为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提供超过十年的资金保障。
不过,留给小米的市场压力同样激烈。
当前面临的主要是市场中的竞争压力,拥有后来者优势的小米SU7究竟能在市场上依靠高性价比领先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需要持续观察,未来可能会受到多种车型的挑战,比如价位相近的极氪001/007,特斯拉Model 3,华为智界,以及即将推出的智己L6,这些都可能成为它的直接竞争者。
小米SU7的售价仍停留在20-30万元的范围之内,这表明在这个价格层级上,配置的详细对比,以及产品评价等许多方面,都会决定其最终的市场状况。作为小米汽车的第一款车,它上市后半年的使用感受和稳定性,将对其品牌未来的发展和新产品的推出产生持续的影响。
雷军曾经透露过对生产能力的顾虑,他提到,如果初期不受欢迎,销量低迷,他会非常担忧,更害怕的是,一旦产品供不应求,消费者需要等待数月,公司将面临严厉批评。目前来看,小米汽车在市场上反响热烈,迅速售罄。关于制造能力,雷军说明,在最大产能下,小米汽车工厂每76秒就能完成一台小米SU7的生产。
费利·保时捷有言在先,他环顾一圈,却不见心仪的座驾,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制造一台,这想法与雷军在三年前亲自挂帅造车,将之称为“收官之作”的创业行动,何其相似。
然而想到保时捷积累的悠久历史,单是一场新车亮相,尚不足以令满怀热忱的雷军获得更高评价,对于小米汽车来说,小米SU7的迅速成功,仅仅表示它刚刚踏上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初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