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1981年的那一次相遇,就没有今天的释永信!
十六岁那一年,名叫刘应成的小伙子,彼时尚未更名为释永信,恰逢一位老方丈,然而老方丈视力不佳,刘应成因心地善良,主动伸出援手,这才得以开启通往少林寺的“大门”!
当时方丈视力不佳,行走颇为不便,若遇到他,便能感受到那句“人之初性本善”的哲理,在刘应成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老方丈在告别之际,递给刘应成一封少林寺的通讯地址,并叮嘱道,若有所需,不妨前往少林寺一游。
或许,这正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刘应成竟然亲自前往了少林寺,而当时接待他的正是那位德高望重的老方丈!
从此,刘应成变成了“释永信”!
释永信起初确实表现得相当出色,非常诚实可靠,正如他的法号所象征的那样,他是一位恪守诚信、重视信用的人,堪称值得信赖的楷模!
然而,不久之后,释永信的信誉便受到了质疑,老方丈首次揭露了他窃取了经文卷轴,然而释永信却拒不认罪!
此番,释永信在老方丈面前留下了不佳的印象,但鉴于他是初来乍到,老方丈并未对此过多介怀。
然而,通过阅读老方丈留下的遗书,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忍耐反而助长了释永信的邪恶本性,释永信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在方丈外出就医的那段时间里,释永信竟然以方丈的职务身份接待了媒体记者。实际上,这其中存在着诸多虚假之处,比如释永信身着僧袍,以住持的身份接受采访,而报纸上刊登的相关新闻报道也都是虚假的!
老方丈并未将位置让给释永信,反倒是释永信,在老方丈因病无法履行职责之际,试图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老方丈的公章,然而,他每次都未能如愿以偿!因此,老方丈也深刻体会到了释永信的勃勃野心。
老方丈明确表态,他绝不会将方丈之位授予那种野心勃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辈!
等释永信东窗事发的时候,老方丈的语言成真!
实际上,早在2015年,《人民日报》便公布了释永信被调查的结论。当时的情况并非毫无根据!
如今细读老方丈留下的遗书,其中疑团密布;而释永信的崛起之路,显然并非易事!
他先是窃取了法卷,接着是老方丈外出就医,他以方丈的身份接受采访,这些行为实际上都留下了踪迹!
释永信,到底对老方丈,做了什么?是什么改变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