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抢购的兴奋劲还没过,等车族就被泼了冷水。
小米YU7在锁单三天之后,突然宣布了长达半年的交付周期,这一消息与新能源指标倒计时以及购置税政策变动引发了双重担忧,直接导致上百个维权群的成立。
将消费者置于“退订损失惨重、耐心等待心力交瘁”的困境之中,这种做法实在不够光明磊落。
最初在抢单页面上展示的8月交付日期仿佛是一个诱人的甜蜜陷阱,而一旦锁定订单后突然弹出的超长排产通知,则瞬间让所有车主们感到措手不及,集体陷入了防御状态。
部分人手机上的新能源车牌指标已进入倒计时,共计三百天;与此同时,另一些人正计算着2026年因购置税增加而产生的额外费用,感到颇为心疼。
汽车制造商在交付环节玩弄文字游戏早已不是什么新奇之事,然而,将消费者从云端跌落至深渊竟仅需短短三天,雷军那句“建议等不及换品牌”听起来颇似嘲讽——五千元的定金犹如一把锁,紧扼着喉咙,换车所需的费用又额外增加了数千元,难道谁的钱都是随风而来的吗?
观察邻家新能源品牌,小鹏G6接受预订后,消费者可随时取消订单;而理想品牌则提供额外的三天冷静期,允许用户在锁定订单后冷静思考。
某些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能力表现不佳,至少需要提前告知消费者需要等待半年时间,而小米则是先承诺八月份就能交付,后来又改口说明年才能提车。
讲真要是早说等一年,谁还跟风冲首发?
消费者所追求的仅仅是体面地结束交易,难道设置一条无责任退款的长期订单通道真的那么困难吗?
这事情换成任何人都会感到愤怒,原本约定的八月推迟到了明年,这难道不是和网购预售中的文字游戏一样吗?
我同事指标八月到期,现在天天盯着维权群骂街。
有人将取消预订行为比作婴儿的任性,然而我不禁要反问:假若你已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结果对方却宣布房屋交付要推迟两年,甚至拒绝退还首付,你难道不会感到愤怒和不满吗?
小米生态链玩饥饿营销上瘾了是吧?
汽车也搞这套真不合适。
五千块说多不多,但卡着不让退就恶心人了。
目前最为不幸的群体是那些迫切需要购车的车主,他们既等不起车牌指标,又难以承受购置税的波动,只能硬着头皮排队购车,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开一个未知的盲盒。
车企应当借鉴电商的做法,一旦产品超期交付,应自动启动退款机制,这才是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