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中“金九银十”又回来了。
刚刚过去的9月,部分新势力的销量迎来了新的高度,一些品牌持续呈现回暖趋势,新势力市场的渗透率持续不断地走高,零跑甚至即将迈入主流车企的行列当中。
官方各种数据表明,零跑汽车在9月时,销量达到了66,657辆,成为了新势力品牌里单月首次突破6万销量的;鸿蒙智行持续凭借问界的出色表现,销量为52,916辆,位居第二,并且依旧是成交均价最高的品牌;小鹏汽车首次突破4万辆,新车总共销售了41,581辆;小米汽车产能有了提升以后,9月销量突破了4万辆;蔚来三个品牌总计销售34,749辆新车,也同样创造了历史新高;理想交付了33,951辆新车,i系列依旧没有达成提升销量的成效。
理想仍未回暖,蔚来的增长能持续多久?
9月,理想i6进行发售,取得了交出2万大定的成绩,然而,理想i6交付时间尚短,它仍未能对理想销量上扬起到帮助作用句号。
同8月份相比较而言,理想的销量呈现出环比上涨了19%的态势,然而同比却依旧下降了36.8% 。其销量不能够实现提升的最为主要的原因,或许仍然是源自于竞品所带来的冲击,还有i系列的产能方面的问题,以及市场认知这一方面的问题 。

增程市场车型里,零跑跟问界在竞品冲击愈演愈烈的状况下,相对于8月份之前,销量持续增长,致使理想一直在两面受夹,此外,20万级混动以及增程市场的竞品不断增多,这也是理想L6销量难以维持基本盘的又一大缘由。
理想i系列呢,自从i6开售之后呢,取得了不错的大定成绩,但是呢,产能交付方面存在问题,并且呢,i6后面的发展态势能不能一直保持较高订单量,其实也取决于后续用户需求的改变情况 。
放在理想维持现阶段所执行的产品战略这个基础之上,理想在后续一段时期之内的销量增加量大概率是源自i系列,毕竟L系列当下受到的市场挤压情况变得越发严重,而且,L系列对于用户来讲,存在着一种“审美疲劳”的现象,再者来讲,在产品力以及技术创新这些方面,L系列已经被处于同一级别甚至是价位更低的产品给超越了。所以,理想若想要改变L系列目前所处的这种处境无疑是格外困难的,更为妥当的方式便是主打i系列的营销工作,借助产品差异化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赛道,如此才具备实现增量的可能性。
看起来,蔚来当下的情形相较理想而言要好上一些。要说,若理想是那种腹背都饱尝受敌之苦的状况话,那么蔚来它就是在同级别的其他品牌当中,作为被视为“敌”的存在了。在9月这个时间段里,蔚来旗下的三个品牌总共销售出超过3.4万辆崭新的汽车。其中呢,蔚来品牌在9月份交付了13,728辆新车。乐道交付了15,246辆新车。萤火虫则交付了5,775辆新车。

总览全局,蔚来处于销量上升态势,然而深入剖析各品牌销量情况,蔚来品牌,其销量环比增长百分之三十点四,萤火虫品牌,销量环比增长百分之三十二点九,相比之下,乐道品牌,销量却是环比下降百分之七点二。乐道品牌,本应是蔚来旗下销量最佳的品牌,现今却呈现出环比下降的态势。再将目光投向蔚来和萤火虫这两个品牌,它们借助全新的BaaS购车模式吸引粉丝,由此不难察觉,蔚来当前也是极度依赖销售政策以及营销手段来实现车辆销售的企业。要是没有令用户感到满意的销售政策,蔚来三大品牌中的任意一个都极有可能陷入困境。
所以,笔者觉得,在今年这个市场收官的阶段,要是蔚来没办法一直给出强有力的销售政策来予以支持,那后续想要持续达成销量的上升,将会存在一定阻碍。
小鹏、小米均破4万辆,谁更有后劲?
9月份小鹏和小米销量均破4万辆,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为小鹏今年打了一场漂亮翻身仗的,是其产品营销策略。和前几年不一样,小鹏不再执着于,每款车都能达成形成爆款的那种结果,而是去打造几款标杆车型,这几款标杆车型,不但能够让销量维持稳定增长,而且还能为单一车型,在市场里打下产品基础。

像是一直作为小鹏销量担当的MONA M03来说,当下已然成为10万至15万A级纯电轿车中无可替代的选择,堪称不二之选。全新的小鹏P7,还有小鹏P7+以及小鹏G6,在它们各自所处的细分市场当中,都有着相当不错的表现,这份成绩得益于这几款车具备相对较高的性价比。值得特别提及的是,小鹏X9始终稳稳地维持在高端纯电MPV市场销冠的位置上,凭借此,为小鹏吸引到了数量可观的流量 。
小米的产能有了突破,进而带来了超过4万辆的交付成果,然而小米当下的交付数量依旧是在对之前的订单数量进行消化,所以没办法对其当前的真实销售水平作出评判。
另外,对小米来讲,近段时间出现的各类事件把它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首先是小米SU7 Ultra车主退定的事件 ,还有小米SU7二手车行情崩塌的情况 ,“理财产品”的滤镜破碎了 ,再加上其高强钢的海报出现“小字”宣传的事件 ,也有其11万辆SU7召回OTA的事件 ,小米在卖车一年半的这段时间里面 ,从纯网红信仰转变到了大部分新势力品牌都会经历的市场检验阶段 。

这表明,在后续阶段,小米汽车订单得以持续呈现“野蛮生长”态势的可能性并非更高,其明年计划推出的增程式车型能不能延续小米YU7那般夸张的数据,同样是未知状况。不过存在一点,小米汽车回归至正常的市场竞争仅仅是时间方面的问题 。
从这方面去看,尽管都是每个月交货40000辆。然而小鹏在 marketplace 里的状况跟小米大不一样啦。前者正踏踏实实地积攒 marketplace 口碑,状态已然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了呢。可是呢,后者或许仍旧在应对瓶颈阶段,后续产能要是能持续提高一点,就能够促使交付量大幅上升了 。
今年新势力竞争特别激烈,各家新势力处境不同,按销量划分的品牌梯队比之前更突出。头部、腰部、尾部新势力销量差距不断增大,分隔愈发清晰,整体大幅向好趋势,也证明了今年竞争激烈。在刚过去的“十一”战报里,各大新势力中部分已交出今年最强单周成绩,明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即将施行,第四季度新势力只要拿出诚意,加上国补和购置税“双动能”基础,相信能更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