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阶段划分与官方流程
对照北交所针对不特定合格投资者所制定的公开发行股票同时进行上市审核的规则,上市的相关程序可划分成以下六个不同阶段:

受理阶段
核心动作是,企业借助保荐机构递交申请文件,北交所会在5个工作日之内判定是否予以受理。
关键文件:招股说明书、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等预先披露。
审核机构审核阶段
核心动作如下,北交所审核机构会对文件实施合规性审查,着重关注财务方面的真实性,关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关注是否契合上市条件 。
存在这样的一种问询机制,首轮问询是在自受理开始起的 20 个工作日之内发出,企业具有在 2 个月内进行回复的要求,并且问询是能够进行多轮此项操作的 。
上市委审议阶段(过会)
核心动作:上市委员会开展对审核机构报告的合议工作,借由现场问询来判定企业是否契合发行条件。
决策得出的结果是,北交所依据审议提出的意见,在两个月的时长范围以内,给出审核过后得出的意见,或者停止进行审核。
报送证监会阶段
核心动作:北交所把通过审核的企业材料递交给证监会,与此同时要提交审核意见以及问询回复。
注册阶段
核心动作:作出决定的主体是证监会,时间限定为 20 个工作日内,决定内容是是否同意注册,注册存在有效期,有效期时长为 1 年。
情形特殊,要是企业在进行注册之后遭遇如同财务数据更新这般的重大事项,那么就需要再次提交接受审核, 。
市场所产生的影响是,在注册得以通过了之后,对于企业而言,一般情况下会在五至十个工作日的时间范围以内开启发行的相关操作。
发行上市阶段
核心动作是企业完成定价,然后完成配售,接着完成股份登记,之后正式挂牌,北交所会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上市决定。
细分步骤:
定价方式有多种选择,其中包括直接定价,还有询价,另外也存在竞价,在2025年新规里,是允许超额配售选择权的,也就是所谓的“绿鞋机制”。
配售方面有这样的安排,战略配售的比例,是不会超过发行总体数量的百分之二十的,而网下初始发行的比例,是不会低于百分之六十的。
上市公告表明,要在上市之前的最后三个交易日,将上市公告书以及公司章程等相关文件予以披露。
二、阶段间的逻辑关系与时间节点
流程衔接:
受理,由审核机构进行审核,上市委展开审议(通过会议),之后报送至证监会,接着进行注册,最终实现发行上市。
各个阶段紧密相连,比如说,那些没有通过上市委审议的企业根本没可能进入注册这个环节,而要是注册没能通过的话,那么发行就会终止 。
时间框架:
北交所的审核时限是2个月,这里面问询回复的时间是不算在其中的,而证监会的注册时限是20个工作日。
在2025年的第三个季度,已然经历过会流程事宜之事企业,其平均排队时长为384天,在予以注册通过之后呢,平均于15个工作日范围之内达成发行操作。
三、战略配售信息的法定披露阶段
简单讲配 售是上市公司 或承销商按照特定法则,将新发行的股票针对特定对象进行定向分配的行为,其核心在于 “定向分配”,并非任何人都能够随意申购,在北交所上市流程里,配售主要是针对不同投资者群体予以设计,目的在于平衡机构参与以及散户机会,与此同时稳定发行节奏 。
一、北交所常见的 3 类配售类型
不同配售类型对应不同对象、规则和目的,具体区别如下:
1. 战略配售:给 “长期合作的机构”
对象限定为机构投资者,像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产业资本即与企业业务相关的公司,券商自营等,普通散户无法参与 。
规则:
北交所规定,存在配售比例上限,公开发行股票不足5000万股时,战略配售总量最多占发行总量的20%,超过5000万股时,战略配售总量最多占发行总量的30%。
设置了锁定期,获得配售的股票一般需要锁定6个月,部分产业资本或许会锁定12个月,在锁定期之内不可以进行卖出,以此来防止出现短期抛压。
目的是,引入“长期资金”,引入“产业资源” ,比如说,让和企业存在业务合作的机构持有股份,这样一来,能够稳定股价,也能够帮助企业对接产业链资源。
2. 网下配售:给 “专业的机构 / 大户”
对象:主要针对专业投资者,像私募基金,还有 QFII,也就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资金量较大的个人投资者,这类个人投资者需要符合北交所网下投资者资质,比如说资产超过 1000 万元。
规则:
网下初始发行比例,在北交所,通常是不低于60%的,这个比例是比网上配售占比要更高的,呈现出比例较高的情况 。
依据“报价高低”来进行配售,投资者要先是提交报价,承销商将会把过高或者偏低的报价给剔除掉,然后按照剩余的报价从高到低去分配股票,报价越是趋于合理,获得配售的概率也就越高。
目的:借助专业投资者所具备的定价能力,使得发行价进一步地贴近市场所预期的情况,进而减少上市之后股价出现大幅波动的现象。
3. 网上配售:给 “普通散户”
面向对象为,所有符合北交所开户条件,即资产50万元且具备2年交易经验这两个条件的散户,只要拥有北交所账户,便能够参与。
规则:
比例的数值处于较低的状态,一般来讲是发行总量大约为40%的这个数值,剩余的部分是60%给予了网下结构形式。 。
依照“申购数量”来进行摇号,这类似于打新股的方式,投资者依据自身的资金量去进行申购,比如说最多能够申购 100 万股,最终借助摇号来判定谁能够获得配给,中签的概率与申购数量呈现正相关关系。
目标是,使得,普通的投资者,同样可以,去参与,北交所的新股,进而,分享,企业上市之后,所带来的收益。
二、配售和 “公开申购” 的核心区别
许多人会将配售与“打新股”(公开申购)弄混淆,实际上关键差别在于“参与门槛”以及“分配方式”,:
参与门槛,配售,特别是战略配售、网下配售,存在严格门槛,涉及机构资质、资金量,散户仅能参与网上配售,公开申购,即网上打新,只要拥有北交所账户便可参与,门槛较低。 ,
分配方式,配售为 “定向分配”,像战略配售直接分予指定机构,网上申购是 “摇号随机分配”,这拼的是运气。
三、举个例子理解配售流程
假设存在一家位于北交所的企业,有着发行壹仟万股新股的计划,其配售的安排大概会呈现如此状况: .
战略配售,进行分配,数量为 200 万股,所占比例 20%,给予对象是 5 家公募基金以及 2 家产业资本,其具有锁定6个月期限 。
网下进行配售,本次分配数量为600万股,其占比是60%,分配对象为30家私募基金以及10个大户,分配方式是按照报价高低来进行分配。
在网上进行配售活动按照规定分配 200 万股这一数量且该数量占比为 20%,使得所有满足相应条件要求的散户能够参与打新操作,通过摇号这种方式来确定最终中签的人员。
以此种方式确保了机构能有长期的参与情况发生,还给了散户相应的机会,与此同时借由锁定期以及网下定价的方式促使市场得以稳定。
配售在发行过程中的位置
1. 注册通过后、发行前的强制披露
依据《北交所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细则》,以及最新修订的版本,该版本于2025年4月3日开始生效,战略配售信息需要在注册通过之后,于以下文件里进行披露:
《战略投资者专项核查报告》:
包括战略投资者的名称,其具有相应资质,配售数量有规定,占发行总量比例可≤20% 或者 30%,这取决于发行规模,有限售期,通常是 6 到 12 个月,还有资金来源等。例如:
天力复合有这样一个案例,2023年6月的时候注册获得通过,之后披露了10家战略投资者的名单,其中涵盖华夏基金、中山证券등,并且进行了配售,所配售的数量为260万股,这一数量占到了发行总量的20% 。
锦波生物有这样一个案例,在2023年6月进行注册之后,进行了相关披露,其中包括员工专项资管计划,该计划有12个月的锁定期,还包括晨鸣5号私募基金,其锁定期为6个月,另外还有3家战略投资者,此次配售了100万股。
《发行公告》:
将战略配售跟网上发行的比例确立,把超额配售选择权也就是“绿鞋机制”的安排明确等例如:
有关瑞星股份的案例情况是,在2023年5月进行注册之后,发布了战略配售573.6万股这一公告,此数量占比为20%,同时还进行了网上发行,网上发行的数量是2294.4万股。
2. 发行结果公告的最终确认
申购结束之后,要于《发行结果公告》当中,将最终获配的战略投资者的名称,以及股票数量,还有限售期予以披露,比如:
易实精密相关案例情况是,在 2023 年 5 月时完成注册,之后发布的发行结果公告表明,有 7 家战略投资者,它们合计获得配售 360 万股,这些股份的锁定期限都是 6 个月,。
3. 特殊情形的补充披露
在超额配售选择权方面,要是行使绿鞋机制,那么就需要在发行方案当中予以说明,并且要在超额配售期结束完成之后,披露该项实施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像购回股票数量、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情况 。
新规有所调整,在2025年4月之后,当公开发行的数量小于等于5000万股的时候,战略投资者数量的上限从10家增加到20家,配售比例上限从20%提升至30%,就如同天工股份的案例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