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时刻谁都有,别拿一刻当永久。”
这个说法用来形容目前顶尖投资专家的境况,非常贴切。
业绩十分不理想,那些从2019年起不断被寄予厚望的明星基金经理,经历了从“宠儿”到“麻烦”的境遇转变。
根据Wind信息统计,到今年上半年度的最后阶段,能够管理超过三十亿元资金的基金经理人数减少到二十人,在这群精英中,最近投资回报最让投资者担忧的,是前海开源基金公司的曲扬。
曲扬属于“前海开源三剑客”这个组合,他从前几年投资回报出色的阶段开始,就被投资者看作是能力超过巴菲特的人物。他掌管的基金种类多,包括债券型、股票型、混合型,投资方向也涉及医药板块、科技行业、沪港深市场,经营管理的范围非常宽广。他在各个投资领域的经营成果都相当突出,是金融行业中少数能够横跨多个领域并都取得卓越成绩的基金管理者。
然而这位历经牛熊周期的公募界知名人士,其主导的基金在近一时期内录得接近六成的最大亏损,其余多数在管基金的表现也相当不理想。对于投资人而言,可能只能寄望于“遗忘”来应对自身被深度亏损的现状。
曲扬的业绩何时开始走下坡路?是什么原因造成其业绩回报急剧下滑?将来是否有可能扭转不利局面?
曲扬:300亿俱乐部中最“拉胯”?
多年来,在基金经理的“江湖”里没有谁是“常胜将军”。
自2019年起,一些明星基金经理逐步获得极高评价,他们完成从“小甜甜”到“牛夫人”的蜕变,整个过程仅历时数月。
回想去年岁末,众多公募和私募在阐述2022年投资规划时,均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一个核心概念,即“结构性机会”。
那个时期,在经历了2021年全年的波动调整之后,许多热门领域的价值已经回落到了以往的最低点附近,并且有些个别股票还遭遇了不合理的急跌现象。
当前情形下,众多公募和私募机构,对于2022年股票市场的走向,虽然不能断言整体看好,然而却明确表达了带有保留的积极预期。
但是至于后来的结局,想必投资者都已经有目共睹了。
市场没有出现公私募们所期待的“结构性机会”,反而是经历了整体性下滑。上证指数一度跌破3000点,沪深两市更是出现了上千只股票大幅下跌的情况。接着,由于一系列超出预期的政策推动,大盘慢慢恢复了稳定,现在仍然在3100点附近来回波动。
当前市场环境下,那些曾经在二级市场声名显赫的公募基金经理们,业绩大多不尽如人意,像葛兰、张坤、刘彦春这些知名基金经理,在其管理期间均出现了显著净值下跌,基金规模不断缩减,这再次证明了“没有永远的赢家”这一规律。
根据Wind信息统计,到第一季度最后阶段,有46名负责主动投资的基金经理已经离开了“300亿俱乐部”,目前管理资产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基金经理仅剩下20位。这一现象从某个角度体现了投资人对于这些资深基金经理的信心水平,而在该俱乐部里,近期表现最让投资者担忧的,就是前海开源基金的管理者曲扬。

在前海开源基金公司里,投资者经常把邱杰、崔宸龙、曲扬称作“三剑客”,其中邱杰和崔宸龙最近的业绩还比较理想,邱杰在今年年初至今的波动行情中有效减缓了产品的价值损失,他主管的产品最近半年的收益为-11.5%,明显超过同类型其他产品的整体收益情况;崔宸龙则在上一年度变化剧烈的市场中选择了新能源领域进行投资,最终赢得了2021年公募基金收益的两个主要奖项。
相比之下,曲扬这位前辈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根据Wind数据统计,到5月30日为止,他过去一年的最大亏损幅度是57.06%,而他管理规模最大的产品——前海开源沪港深精选,在这一年里亏损了27.14%,在超过两千个相似产品中位列最后。

表现不佳导致投资者纷纷选择离开,去年夏天,曲扬掌管的8款产品总资产规模达到600亿元,一度备受瞩目,但今年第一季度末,即便在去年10月新增一款产品的情况下,他负责的总资产仅剩324.68亿元,几乎减半。
应该指出的是,到5月30日为止,曲扬去年10月新推出的前海开源聚利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20.22%,那些慕名而来追随曲扬的基金投资者因此被套住了。统计表明,该基金在一季度末总共有1.31万名股东,其中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比例达到了97.33%。
持有人:闭上双眼忘却那亏损的悲伤
我在2021年开春时购入了曲扬执掌的前海开源沪港深精选基金,彼时我发现曲扬在五年期投资业绩排行榜上位列前茅,经过一番研究得知这位基金经理能力全面,在2015年以及2018年市场低迷时同样表现出色。谈及曲扬管理的基金,投资者陈畅(化名)向和讯财经透露了这些看法。

(陈畅向和讯财经展示其持有的基金截图)
根据陈畅的账户明细可知,他于2021年春季首次购入曲扬主管的前海开源沪港深价值精选基金,此后多次增持该基金,到5月30日为止,陈畅在该基金的账面亏损达到了33.77个百分点。
她向和讯财经透露,在前海开源沪港深价值精选这笔投资中,它的亏损最为严重,然而,它在她的全部持仓里,所占的比例却是最高的。
她表示,到2021年春节之后,这个基金的单位价值持续走低,由于对曲扬的认可以及整体市场状况欠佳,她在基金单位价值降低时多次选择在不利行情中增持,并且一度打算采用定期投资的方式购买该基金,希望通过未来大盘的回升实现快速盈利。
但是最终结果并非陈畅所期待的那样。“该基金在大盘下跌时跟着下跌,大盘上涨时也小幅下跌,我现在就当自己没买过这只基金,只盼望有一天它能收回来本钱,再无其他奢望。”面对此刻被套住的局面,陈畅感到很无耐。
目前表现不佳的曲扬,曾荣获“金基金奖、金牛奖、明星基金奖”等诸多行业奖项,是公认的佼佼者,不少同行评价他是一位能力全面的优秀人才。
公募基金经理的圈子中,普遍存在一位负责人同时负责多只产品的情形,然而因为研究能力的局限,他们往往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领域,因此他们掌管的投资项目也常常具有相似的投资方向。
曲扬在此领域颇具特色,根据公开信息,他负责的基金数量达到22只,涵盖多种基金类别,包括债券型、股票型、混合型以及QDII基金,投资方向则涉及医药板块、科技行业和沪港深市场。
根据Wind信息统计,2013年以来,曲扬负责运营的所有项目,整体增值约为42.17%,年收益均值为7.62%,回顾往昔的成果,曲扬在各个行业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除了能力圈横跨多个板块,曲扬的管理风格也较为激进。
一般情况下,为了降低潜在风险,并且改善投资者的感受,多数基金管理者倾向于采用“仓位较高、投资标的多样化”的混合管理策略,然而曲扬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其基金产品的投资集中度持续高于同类产品的普遍水准。
最新季报披露,曲扬掌管的基金其投资组合中,核心持仓的比重达到了73.87%。其中,位列前茅的十只股票合计占据了整体资产配置的70%。也就是说,投资人若选择购买由曲扬负责的基金产品,实际上效果等同于直接投资于这十支被重点配置的股票。
高持股集中度带来的利弊都非常显著,若基金经理准确判断行业方向,其执掌的基金便能取得辉煌战绩,获取超额利润的效能会更强;一旦行业转换、市场走弱,这类基金的起伏幅度也会比其他同类产品更大。
曲扬在接受访谈时谈到自己的管理方式,说明他倾向于让团队里的成员彼此间保持较大距离,避免过度依赖,确保每个人都能独立贡献力量,同时维持整体的平衡和多样性。
他主张,若组合内标的在商业模式、企业运作等维度存在差异,即便维持高比例持股集中,亦可实现风险分散效果。然而,当持有的标的业务模式趋同,关联度极高时,即便将持股集中度降至通常水准之下,整个组合依然潜藏显著风险。
曲扬管理的产品投资组合,其表现显著提升,发生在2020年市场出现的集中投资大盘股的现象期间,当时该产品持有的基金仓位,几乎全部配置在成为市场焦点行业的领先企业,在行业选择上,主要倾向于消费领域、医药板块、科技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等细分市场。
曲扬在阐述挑选股票的思路时,曾强调会考察三个关键要素,分别是商业运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要判断是否是一项能稳定盈利的优质事业,是否拥有持久的生存能力,最终反映在投资上,就是能否带来稳定持续的回报。
其次要看企业内部管理,考察公司成员的才干、理念、操守等管理机制是否健全。他指出公司真正的价值源自人的贡献,企业的前景取决于管理班子的运作情况。
第三点在于依托优势拓展市场,所谓依托优势,就是说企业实力雄厚,发展基础稳固;所谓拓展市场,就是说产品或业务具备广阔的增长潜力。
依照这个尺度来评估,曲扬看好的“茅家族”、“宁组合”中的企业,大多能满足这些要求,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明显,经营模式出色,所处领域发展势头强劲,领导班底素质很高。
所以并不仅仅是曲扬,在2019到2020年的蓝筹行情里,投资公司大多都在围绕“喝酒吃药”的思路进行配置,由此也出现了核心资产、抱团股这类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