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出现关于中资券商暂停内地居民开设港股个人证券账户的消息,引起投资者高度注意。针对此情况,澎湃新闻记者联系了多家中资券商在香港的分支机构,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均表示当前可以正常接收开户申请。
中信建投国际有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内地居民现在依然可以递交开设港股账户的申请,审核流程的安排和之前相同,采用人工审核,审核所需时间也和以前一样没有规定具体的周期。对于内地居民开户这件事,目前没有收到任何新的指示。
招商证券国际服务热线职员向澎湃媒体人员透露,内地民众依然能够借助官方网站通道提交港股账户注册请求,现阶段账户注册需求较为旺盛,等候周期会相对延长,大约需要七天上下。
国泰君安证券尚未就是否已告知控股公司国泰君安国际停止为内地居民个人开设账户一事作出回应,截至记者投稿时,该公司既未发布相关公告,也未公布任何声明。
最近两年间,跨境证券领域执行了严格的监管政策,明确禁止了富途控股、老虎证券这类境外证券机构吸引内地投资人与开拓内地新客户,并要求其不得为内地投资者开设新账户,此外,针对在港资金经由沪深股通投资A股的行为,监管措施也得到了加强,规定沪深股通的投资主体不再涵盖内地居民。
仍可提交开户申请
澎湃新闻记者在2月13日交易时段,对多家内地资本证券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开户流程进行了实际操作,结果显示,内地居民持身份证件,依然可以申请开设港股证券账户。
以招商国际为例,该公司官方网站的线上开户部分,依然能够看到正常的开户入口,只要拥有内地的银行卡和身份证,就可以点击“注册”图标。

办理账户相关手续时,中国内地居民需要依次进行账户信息确认、提交必要文件、录入个人信息、填写风险承受能力问卷、核实账户实际控制人身份、确认信息准确性、完成身份验证以及签署相关协议等七个环节。

根据招商证券国际客服热线人员说明,内地居民办理港股账户申请,除了需要提供大陆身份证件和银行账户信息外,还必须附上居住地相关证明材料。
关于提交申请后的等待时长,这位职员说明当前开户数量很大,处理速度会显得迟缓些,大概需要七天上下。
值得留意的是,2月13日耀才证券金融(01428.HK,以下简称“耀才证券”)向港交所提交了通告,目的是响应中国监管机构的安排,在相关机构尚未公布明确的开户办法时,公司主动决定,从2023年2月16日开始,全面停止先前所有内地客户在内地开设的证券账户运作,等到中国监管机构或证监会明确相关法规后再恢复使用。
另外,澎湃新闻借助来自大陆地区的网络地址进入耀才证券的耀才宝宝软件,观察到注册账户的屏幕已经不再可用,屏幕上表明“不服务中国大陆地区用户”。
然而,据某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耀才证券的举措仅是少数证券公司对其客户账户实施的自发行为,现阶段并未收到监管机构下达的补充指令。
跨境证券严监管进行时
近些年,监管机构对跨国证券交易持续实施严格管控,针对海外证券机构吸引国内投资者,以及香港资金介入上海股市的行为,都加强了规范措施。
根据中国证监会于2022年12月30日公布的规定,公司现已停止接受中国内地客户的开户请求,老虎证券一位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的记者说明,依照证监会的指引,老客户可以继续使用原先的境外机构进行交易,这适用于所有存量内地投资者。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国证监会宣告,遵循“有效阻止新增,逐步消化积压”的原则,计划就“面向国内投资人提供跨境证券服务”实施修正。其中,清晰限制富途控股、老虎证券“吸引国内投资人及开发国内新用户、建立新账号”,但“准许现有国内投资人继续经由原境外平台进行买卖”。
今年1月13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简称为《办法》),该办法从2023年2月28日开始执行。《办法》参考了《证券法》和《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的条款,强化了对非法跨境代理业务的日常管理,针对相关的违规违法行为,遵循“有效阻止新增,逐步消化现有”的原则,逐步开展整改和规范工作。
内地民众投资港股的业务,同时,香港资本经由沪港通和深港通投资内地股票,也面临更严格的制度约束。
二零二二年六月,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修正的若干条款》(简称“《条款》”),该规定自二零二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生效执行。
《决定》表明,《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简称“《规定》”)的第十三条第一款,已作调整,内容为:参与者合法拥有经由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购买的证券的所有权,沪股通及深股通参与者不包括大陆居民。
此外,《决定》规定,那些在执行之前已经获得沪股通、深股通交易资格的内地投资者,在2023年7月23日之前,依然能够借助沪股通、深股通平台进行A股的买入操作。到了2023年7月24日,这些投资者持有的A股仍然可以继续卖出。
监管机构先前指出,自沪深港通机制启动后,整体运作状态良好,在推动资本市场双向交流,吸引海外长期资本,为内地民众提供更多海外投资途径等方面,展现了正面效应。
但是,监管机构当时也指出,近些年,一些内地居民在香港开设证券账户并申请北向交易资格,利用沪深股通买卖内地股票,这类证券行为不符合沪深股通吸引外资设立的初衷,而且这些投资者中很多人已经开设了内地证券账户可以直接参与A股交易,两种交易方式存在可能引发跨境违规操作的风险。
此外,也使得市场认为北向交易里存在许多伪装的外资,这对沪深港通的稳定运行和未来进步造成阻碍,证监会进一步强调。
所以,监管机构当时着重指出,要平衡金融拓展与风险控制,依据法规强化对跨国证券行为的管控,保障国内投资人的正当权利,稳定市场信心,确保沪港通和深港通顺利开展,因此决定更新《办法》,明确内地投资人返回交易的规范,对所谓“伪装外资”实施更严格的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