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汽车原创
3分钟,大定20万台。
1小时,大定28.9万台。
6月26日晚,小米YU7正式亮相,随后小米官方发布的销售数据,让整个汽车行业为之震动。
以5000元的大额预付款计算,小米汽车的到账金额在3分钟内便达到了100亿元;即便是以25.35万元起售的价格来估算,小米汽车一小时的潜在收入也达到了730亿元以上。这一数额,不仅超过了蔚来在2024年全年的营业收入,更是小鹏和零跑公司年收入的近两倍。
27日上午10点多,凤凰网汽车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合生汇的小米门店观察到,即便是在工作日的早晨,商场刚一开门,就有不少消费者纷纷走进店内观看车辆。而店内也早已准备好了蜿蜒曲折的“之”字形围栏,以应对陆续到来的排队消费者。
现场的销售人员向我们透露,当日的试驾预约名额已全部订满,而接下来的周末两天,可供预约的车辆和试驾时段也极为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在26日晚间就已经完成了订单锁定。
众多前来挑选车辆并提前预约体验试驾的顾客,已于昨日完成购车订单。“昨晚10点,我立刻通过手机操作,短短十几秒便成功锁定订单。”一位年轻男士向我们建议,“务必抓紧时间下单,否则可能需要等待整整一年!”
店内销售人员向我们透露,小米汽车的产量是根据订单锁定时间来安排的。即便订单数量达到三十万,一旦有人取消预订,消费者仍需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收到车辆。然而,他也反复强调,在7月31日之前下单的客户将享有众多赠品,而在此日期之后,这些优惠将不复存在,即便需要等待交付,现在下单也是明智之选。
消费者的情绪价值被拉满,黄牛们也早已闻风而至。
凤凰网汽车在一家二手车交易平台上观察到,大量小米YU7的订单转售信息涌现,包括未锁定订单、已锁定订单以及即将到货的准现车订单,这些不同类型的订单价格各不相同,转售价格从3000元到2万元不等。
经历了一场智能驾驶事故的挑战之后,小米汽车凭借YU7车型再度闪耀市场。小米公司及其创始人雷军,展现出了非凡的吸引力和市场营销实力,使得消费者欣然接受并愿意为其支付。
究竟是谁在竞相购买小米YU7?这款产品为何能引发如此空前的热捧?又有多少消费者愿意耐心等待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只为拥有小米YU7?
不管怎样,在众多汽车制造商在过去数年间纷纷宣称要挑战Model Y却未能取得显著成绩之后,它的真正对手似乎终于出现了。
“5000块买一个机遇”
贴上小米品牌标识,使得售价超过二十万元的YU7仿佛变成了售价仅数千元的电子产品,从而引发了消费者蜂拥抢购的热潮。
在“价格战”的背景下,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犹豫不决的“等等党”们,受到流量和情绪的双重驱动,纷纷主动且迅速地投身到了这场竞赛之中。
北京的王女士新获得了新能源车牌,虽然购车意愿强烈,但尚未锁定具体车型。她曾在Model Y、极氪7X、小鹏G7、比亚迪唐EV等多款车中徘徊不定,对小米YU7并无特别关注。然而,晚上她临时决定观看发布会,结果对产品颇感满意。起初,她只是打算将小米YU7加入备选清单,但目睹“几分钟12万台”的销售成绩后,内心深处促使她不再犹豫,于是从发布会观看小米YU7到最终下单,整个过程仅耗时两个小时。
最终取消订单,最多损失五千元,这笔钱换来的却是一个机会。坦白说,若非订单数量如此之多,我或许还在犹豫不决,这个决定来得确实有些突然。王女士说道,由于事先缺乏咨询和充分沟通,她第二天一早就联系了销售人员想要试驾,却被告知上午九点时门店已经人满为患。
20万订单中,被情绪渲染并促使其下定的,不在少数。
用户反馈称,在初步了解小米YU7并选择了多种配件之后,其价格已攀升至35万元以上,这超出了他们之前的心理价位和预算范围。然而,在晚上10点之后,他们发现销量异常火爆,即便超出了预算,最终还是忍不住购买了。
年轻人的第一辆SUV?
在2024年小米SU7正式亮相之际,雷军将其誉为“年轻人为自己挑选的佳品”;转至次年,当小米YU7被推介时,雷军的描述中逐渐融入了更多关于婴幼儿照护以及全家出游等场景的细节。这款SUV车型,小米YU7开始将目标市场定位为年轻家庭。
观察发现,在当前社交平台及车友群的交流中,小米YU7的女性车主和潜在购车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同类车型。她们在关注电机性能和操控体验的同时,对车辆的配色、轮毂设计和内饰风格等方面尤为重视。
这位95后消费者在挑选购车时已经下定决心要购买电动汽车,理由是“电动汽车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且在智能化方面表现更为出色”,他的购车预算大约在30万元上下,同时他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尤为看重,经过全面考量后,他最终选择了小米品牌。
小米YU7的热销及年轻消费者的广泛青睐,似乎预示着之前引发广泛讨论的小米自动驾驶事件的风波已经平息。转至汽车领域,小米公司的科技特质和其影响力仍在不断扩展。
一位对小米YU7抱有坚定购买意向的准车主向凤凰网汽车透露,鉴于观看了哪吒、极越等品牌关闭的情况以及众多车主维权无门的现状,他目前对于购买电动车的最大担忧便是担心这些品牌会突然倒闭。因此,他期望所选品牌能够提供足够的保障,避免出现企业倒闭的风险。与市场上众多他并不熟悉的电动车品牌相比,小米品牌给他带来了更强的信心和安全感。
与华为类似,凭借在电子消费品领域积攒的良好声誉,小米拥有了较强的产品抗风险能力和品牌知名度。尽管是车界的新手,但其塑造的品牌影响力在年轻人群体中依旧显著,远超许多新兴的国产汽车品牌。这些品牌中既有尚未稳固地位的新兴势力,也有依托数十年汽车工业底蕴的央企和国企所创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忠实“米粉”,SU7转单
获得如此大量的订单让我感到非常兴奋,这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当晚在发布会结束后,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将全力以赴,推动产能的进一步增加。
YU7接替了SU7的位置,其起售价定位在25.35万元,这一价格比SU7的起售价高出3.76万元。Max版本已经率先交付,而其他车型的交付则从8月份开始。在社交平台上,用户们已经开始竞相比较下单的时间,甚至精确到秒来计算各自的交付日期。有人甚至预测,排队等待交付可能需要等待整整一年。至于未来的补贴政策,目前仍是一个谜。
小米在爆单之后,面临交付难题,这一点在许多用户心中早已预料到。有的用户甚至表示,他们特意选择了最不美观的配色,正是因为他们认为下单的人较少,这样或许能更快地拿到车。
小米SU7自去年上市以来,至今仍承受着不小的交货压力。官方数据显示,购买标准版的小米SU7,从下单到收货最快需等待38至41周,即8至10个月;而SU7 Pro的提车时间更是长达49至52周。
单日销量超越其他车企全年的总销量,由于生产能力有限,交付任务无疑将承受极大的挑战;无论是小米SU7还是YU7,消费者都不得不经历一段漫长的等待期。然而,在狂热“米粉”的热情支持下,这一切付出都显得尤为值得。
用户从小米SU7转向YU7,他说:“反正都已经等了这么久,不管是再等三个月还是一年,意义都不大了,索性就耐心等待最新版本吧。”
依据小米的官方规定,所有尚未交付的SU7均可更换为YU7。据小米的销售部门透露,选择转单的消费者数量相当可观。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小米YU7的讨论区里,众多期待SU7的车主纷纷提出疑问,询问是否应该转单以及转单的具体方法。
这些米粉们可以选择在轿车或SUV中自由摇摆,他们还可以自由更换颜色和配件,然而,在品牌的选择上,即便他们愿意等待整整一年,小米依然是他们唯一心仪的对象。
网红测评黄牛转让,车圈labubu来了?
6月25日,小米官方公布了一份购车指南,其中涵盖了下载并更新应用、填写并保存购车资料等步骤,旨在为YU7的上市造势。
流量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并催生了大量的销售机会,在YU7的20万预定用户中,并非所有都是车主,其中不乏热情高涨的网红和自媒体博主,他们渴望首批获得YU7以实现流量变现,这一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新车的火爆程度。
流量洗礼过后,也有人从中嗅到商机。
安徽合肥某婚车租赁公司负责人透露,他本人也加入了小米YU7的抢购大军。据悉,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将小米SU7作为婚车,而且这样的选择还能带来可观的收入。
凤凰网汽车在查阅某地婚车租赁的最新价格单时发现,一套由六辆小米SU7组成的婚车队报价为2699元,这一价格与六辆奔驰大G的报价持平。与此同时,另一套由六辆宝马7系和5系联合构成的车队,其报价却降至2000元。
用户在开售后的短短几秒钟内就开始计算排队顺序以尽早提车,此时“抢号”、“限时”、“排队”等词语使得小米YU7如同刚经历高价转手的潮流玩具Labubu一般,在稀缺的氛围中引发了抢购热潮,而那些先知先觉的“黄牛”也纷纷涌入汽车市场。
6月26日产品开售之夜,二手交易平台上涌现出众多小米YU7的转售订单,价格标签从3000元至2万元不等。在具体咨询过程中,常常需要额外支付费用才能完成预订,而且预订顺序越靠前,加价幅度就越大。
不打算投入二三十万元购买小米YU7,但又有意愿体验这款手机的用户,其实可以选择更为经济的途径。一些排在订单前列的“黄牛”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场景”提供相关服务,诸如租赁、提车仪式拍照、自驾游体验、商务接待、婚庆活动接待、博主评测以及静态拍摄等,均可咨询价格。通过共享YU7,他们能够获取更高的利润。
小米的杀伤力
股市最快体现企业的悲与喜。
6月27日,小米集团(1810.HK)股价飙升3.6%,最终定格在每股58.95元,市值攀升至1.53万亿元,刷新了历史纪录。然而,与此同时,港股市场上的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以及零跑汽车却纷纷出现下跌走势。
小米YU7爆单的冲击,其他车企感受到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尽管雷军在多次谈话中强调对手为Model Y和保时捷,然而小米YU7的销量激增将对更广泛的众多品牌造成影响。这其中包括理想汽车的热销车型理想L6、理想i8,以及蔚来ES6/EC6、乐道L60、阿维塔07、极氪001、智己LS6、岚图Free+和小鹏G7等,这些车型在车型级别、价格区间或目标消费群体上与小米YU7存在竞争关系。
小鹏G7即将于下周正式投放市场,关于其定价策略,外界已经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此同时,预定于7月下旬发布的理想i8,对于目前销量陷入低谷的理想汽车来说,开辟纯电市场之路显得尤为关键。
然而,小米YU7的畅销态势和产能逐渐提升的缓慢过程,或许会给其对手们留下一些喘息之机以及应对的策略。
小米一期工厂的年设计产能为15万台,但通过实行“双班倒”制度及生产线优化,其年实际产能已达到约30万台。随着二期工厂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小米的年设计产能将额外增加15万台。
实际上,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小米YU7在同价位产品中的性价比并非顶尖。然而,它拥有极高的流量和跨界的讨论热度,满足了消费者对“经典豪车造型”的偏爱,以及其他品牌难以提供的情感价值。再加上营销大师雷军的个人魅力,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众多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
随着小米不再仅仅依赖其性价比优势,转而依靠对手无法提供的情感附加价值,当其他品牌还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同质化发展时,小米汽车在差异化方面的优势已经显现。